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女子报警称军人男友失踪 派出所却找到6名被害人

2019-02-23 09:01 来源:上观新闻
分享到:

元宵前夜,上海本市居民赵女士来到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马桥派出所综合窗口报警求助:相恋4个多月的高级军官男朋友忽然“失踪”,此前曾找她借过不少钱尚未归还。

警方接报后惊讶地发现,赵女士事实上从未与“男友”见面,短短4个月却被“借”走2万余元。通过数据分析比对,警方锁定犯罪嫌疑人,竟是一名家住本市郊区的中年农妇!而根据相关线索警方还找到另外6名与赵女士情况相同的被害人,7人在3年内累计被骗87万余元!

此案中被害人均接受过良好教育,也有稳定的工作,普遍面临婚恋压力,其中与该“男友”相处最久的被害人已达3年。案发之后,不少被害人不愿配合警方工作。

近年来,此类看似并不高明、疑点重重的诈骗案件屡次发生,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男友”失踪背后疑点重重

春节本是合家团圆的日子。2月18日,马桥派出所综合窗口值班民警张敏听完赵女士的求助后,发觉这起“求助”背后有玄机。

去年年底,赵女士通过婚恋网站认识了一名自称“南部军区某副团级干部”段某。通过电话、微信确认后,两人确立恋爱关系。然而“交往”4个月,赵女士从未跟“男友”在现实中见过面,只通过微信互发照片。照片中的“段某”身着军装,显得成熟稳重。

不过,交往之后“男友”却遇到麻烦,母亲忽然生病,“段某”屡次向赵女士借钱,一开始还曾还过,后来越借越多却没再还钱。元宵将至,“男友”竟然联系不上了!

求助材料转到了马桥派出所执法办案队一队警长王相军手中。民警们查看材料,发现疑点重重:“交往”四个月,“段某”向赵女士频频借钱,理由从母亲生病、重病直至亡故,后来甚至“前女友亡祭”也要问赵女士借钱。而且一开始“段某”借钱都会归还,因此赵女士颇信任他,最后就借钱不换了:“最关键的一点,这个所谓的段姓男朋友从来没在现实中出现过。”

赵女士只见过“男友”微信发来的照片

中年农妇一人分饰七角

根据赵女士的描述,她与“男友”交往中曾涉及到男方共7人:段姓男友、段某的父亲和姐姐、段某上级领导的妻子黄某、段某的参谋、段某的部下贺某、郭某。

然而警方针对这7名关系人开展排摸却发现,7人中有2人的手机号码竟然都是归属另一个人的名下——这人曾在赵女士与“段某”交往之初接待过赵女士,是她让赵女士加“段某”的微信了解详细情况,慈爱地把“段某”称为“孩子”,并解释称“现役军人不能上婚恋网站,你愿意聊聊的话加他微信,让孩子发你照片。”

以此为突破点,民警通过数据碰撞,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线索都指向所谓的“上级领导的妻子”黄某。

2月21日,民警在本市郊区将犯罪嫌疑人黄某抓获,当场从其住处搜出了3部手机及6张手机卡。令人吃惊的是,黄某竟是一位年近半百的中年农妇。

据黄某交代,她通过微信、短信、变声电话通话等方式,一人分饰7角,分别饰演“段某”及其关系人,以此强化被害人对“段某”的信任,同时利用发红包、邮寄礼品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被害人及被害人家属的关系。

黄某扮演“热心的上级领导妻子”时给赵女士发的微信,系统甚至提醒了赵女士注意防骗

此案至少涉及7名被害人,为何她们不愿报警?

经警方调查,2016年10月份至今,黄某冒用南部军区副团级政工干部段某身份信息,通过婚恋网站交友,以军官之名进行诈骗。民警通过大量数据梳理,找到被黄某诈骗的其他6名女性被害人。目前黄某已因涉嫌诈骗罪被闵行公安刑事拘留,已确认7名被害人,涉案金额逾87万,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不排除还有其他受害人。

据黄某交代,她一般与被害人保持联络一个月左右后,就能基本模清被害人的性格、工作和经济情况,有针对性地编造各种理由小额借款,前期会准时还钱甚至超额偿还,以取得被害人信任,随后继续借钱并拖延不还。

据透露,警方找到了另外6位与“段某”保持密切关系的被害人后,做了大量工作劝说她们报警,但至今仍有人不愿意。据黄某称,她“下手”的对象一般有三大特征——都是单身的“大龄”“高学历”“收入好”女性。事实上,近年来通过婚恋进行诈骗的案件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这些骗局其实并不难识破,但这些优秀的女性为何会败在如此谎言中?

“一方面这些女性面临较大的家庭的压力,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对象,往往‘心急则乱’。”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催婚”已成社会话题,黄某选择的被害对象都是在30-35岁之间,这部分女性普遍希望婚恋成功,容易忽略一些可疑迹象。

“另一方面,骗子往往会针对被害人设计‘完美男友’的形象,更容易让女性陷入感情之中。”这些受过良好教育、收入稳定的女性之所以多年未婚恋,往往对“另一半”的形象、职业、品行、性格有着较高要求,对经济方面反而不是特别看重。黄某通过一个月的接触观察,投其所好设计出的“完美男友”形象,能满足不少这部分女性对“另一半”的幻想,因此更不愿意放弃:“比如这部分女性对伴侣心灵契合要求很高,犯罪嫌疑人可以借此制造‘惊喜’,让被害人难以自拔。”

而一旦发现被骗后,很多被害人也不愿报警,主要害怕案情曝光让家人担心或被责备,承受更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追求高品质的爱情并不可耻,被骗也不该由自己独自承受压力。”今年春节前,一首歌曲《晚婚》走红,一些父母参与的相亲节目受到诟病批评,在一些女性看来说明社会主流意识越来越正视婚恋问题,“大龄未婚女青年”并不应该被另眼看待。“遇到这类骗子,被害人应该大胆向公安机关报案。大家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可耻的是犯罪者,不是被害者。”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