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流”小哥:
凭借祖传老卤技术,17年摆成“地摊王”
蒙明彬(左)和徒弟在摊位上整理卤菜
昨日,记者在南坪后堡看到蒙明彬时,他正在忙着上货。
每天下午3点,家住南坪后堡的他便和徒弟小陈一起,将早已卤好的猪头肉、卤鸡爪和烤鸭等一起搬上车,运往附近的南坪东路、福利社车站以及解放碑中兴路摊点。
摆地摊赚到第一桶金
上个世纪80年代,蒙明彬出生于合川太和镇。
“我从小就吃着表爷爷的烧腊长大。”蒙明彬说,上世纪80年代,他的表爷爷在太和镇上开了4家蒙烧腊店,远近闻名。
原本是体尖生的蒙明彬,因为没有钱上体校,不得不前往广州打工。他做过餐饮服务员、当过技术工人,还当过救生员。
2003年,22岁的蒙明彬因生病回到重庆,凭着在广州做餐饮期间学到的烤鸡烤鸭技术,他开始在菜园坝附近摆摊,由于人流量不大,最后亏了。
这时,跟他一起摆摊的朋友建议他去观音岩摆摊。在这里,他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当时,人们的工资差不多在1200元左右,我一天就可以赚500元。”蒙明彬说,手里有了余钱,他买了冰柜存放原料,同时买了一辆摩托车用来跑摊。
“那时候,大坪九坑子、南坪后堡、解放碑中兴路、大渡口等地,我都有地摊,哪里生意好,我就骑着摩托车往哪里跑。”
慢慢地,蒙明彬的地摊,在卤菜行业有了一定影响。
继承祖传卤技成“地摊王”
在这些地摊中,蒙明彬发现南坪后堡的地摊生意最好。“多的时候,我一天一个摊可以卖20-30只鸭子。”
后来,蒙明彬地摊旁的小面馆关门了,他干脆把小面馆接了过来。慢慢地,他又把附近的四个门面全都接了过来,地摊变成了店铺,除了卖卤菜、烤鸭外,更多的是卖火锅串串。
“当时这条街,基本上就形成了一道风景线,全部是排队吃串串和卤菜、烤鸭的人。”生意火爆了,蒙明彬却发现自己的管理跟不上,最后,他决定砍掉串串,还是做回老本行卤菜。
为此,蒙明彬重新回到合川太和镇,跟表爷爷认真学习起了祖传的老卤技术。
学成回来后,他也分析了地摊经营存在的场地问题,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办法。
蒙明彬开始和路边店联营,把卤菜摊摆在路边店门口的红线以内,小店经营上午,他的卤菜摊经营下午和晚上。
有了成熟的地摊经营模式,目前,他的蒙烧腊已经在后堡、南坪东路、福利社、铜元局老街、中兴路、鲁能新城等地有了9个地摊,同时,他还开展起老卤技术培训。
目前,他的徒弟已经有100多人,9个地摊除了他自己经营外,还有他的徒弟和亲戚在经营,既解决了就业,又给了他们创收的路子。
感恩这个时代给了创业机会
如今,蒙明彬的产业越做越大。
“我非常感恩国家政策,给我一个创业的舞台,我对地摊有一种情怀,想通过自己祖传的技术,把地摊经济做出亮点。”蒙明彬说,现在虽然是地摊,但他做得非常开心,他有信心把地摊做好。
高大帅气的蒙明彬还开了抖音号,把每天的工作用镜头记录下来。
他说,17年的摆摊经历,他深深体会到,没有这么好的政策,就没有他的今天,他要把自己的老卤技术搬到地摊现场回馈市民,教人们如何现榨菜油、现场做油辣子、现场卤鸡爪等,让市民回家后也能自己做卤菜。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