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林燕:刑警队里的“读心法师”

2019-08-20 08:48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在与罪恶缠斗的路上走了那么久,我最骄傲的是我能够始终把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留给百姓”——

林燕:刑警队里的“读心法师”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蔺君妍

林燕在实验室工作。 李宁 摄

身量纤纤,眉眼带笑,即使穿着制服,这样的形象似乎也与心目中的刑警相去甚远。这是记者对林燕的第一印象。可当相处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她身上散发出的气场,平静的表情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人不由得想要跟着她的思路向前走。从事测谎17年来,她主测案件554起,测试1220余人次,屡破大案要案,发挥直接作用破案146起,直接破案率高达56%。

读心,这项看似玄学的技术在林燕手里成了案件侦破的关键一环。“‘测谎’这个词很具有误导性,实际应该叫做‘心理应激微反应’测试。”林燕解释道。“我们测试的不是一个谎言,而是人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瞬间,不受思维控制的真实反应。只要认知是有效的,不管怎么回答,甚至不回答,我们一样可以测试。换句话说,这是我与犯罪嫌疑人一个心照不宣的较量过程。”

她刚结束一起案件的测试,从外地赶回来,嫌疑人因经济纠纷将三名被害人残忍杀害,手段极其血腥,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嫌疑人不但拒不交代尸体的位置,还编造出一系列谎言,企图瞒天过海。审了一段时间,案件毫无进展,真相反而越发扑朔迷离。找不到尸体,证据链就缺少最关键的一环,一旦嫌疑人翻供,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林燕临危受命,赶赴案发地,阅卷、下现场、连夜制定测试方案。长时间的审讯是一项极耗体力和精力的过程,她紧盯着嫌疑人的反应,不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方案,最终成功击溃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一举查明了埋尸地点,还挖出了新的犯罪事实。因为问题的角度与寻常警察针对案件本身的提问不同,她时不时会遭到嫌疑人的质疑和嘲讽。“有时候嫌疑人会指责我不是一名合格的警察,将审讯当成了聊天工具。”林燕笑着说。“其实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精心的设计,犯罪嫌疑人只需要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从中看出很多问题。”

2014年,林燕在侦办一起绑架杀人焚尸扬灰案中,开创性地将三维地图街景引入到测试中,成功找到了三年前被犯罪嫌疑人抛撒的被害人的骨灰,受到国内业界的高度评价,并于2016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被正式肯定。多年来,她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被公安部聘为全国心理测试特长专家,成为该领域七名全国专家中唯一的女性。

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她常常要奔赴各地出差,一走就是几天,孩子想妈妈,抱住她不让走,电话里经常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之前全队的同事都认识我孩子,就是因为他常哭着叫妈妈。现在孩子长大了,也不像以前一样哭了。”说到这里,这个刑侦战线上的“铁娘子”眼眶有些湿润。她说:“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快结束工作,回来陪陪家人。”

在与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遭遇“死亡威胁”是常有的事。一次,凶恶的犯罪嫌疑人恶狠狠地对她说:“只要没有判死刑,我出去杀了你全家。”案件一经报道,家里人慌了。小外甥拉着她的手不停地问:“姨妈,那个人会来吗?”直到判决下来,小外甥仍会问起。面对两个曾预谋杀死同伙自保、企图以爆炸的方式越狱、扬言出狱后要杀死公安民警的强对抗型犯罪嫌疑人,她用良好的测试掌控力、微反应洞察力和应变、沟通能力成功地驾驭了他们,整个测试表面上配合流畅,暗地里却是剑拔弩张。临近尾声时,被测人自知被林燕找到了尸骨所在,向她投来凶恶仇视的目光,两人四目相对长达十几秒,最后以被测人目光逃离告终。

说起这些事,林燕格外地云淡风轻:“自从选择了刑警工作,就没有害怕过。这份热爱磨灭了恐惧,我从不害怕挑战和威胁,在与罪恶缠斗的路上走了那么久,我最骄傲的是我能够始终把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留给百姓。无论面对多少艰难险阻,我都愿拼尽所有,为百姓守护平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