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渴望用一个团圆的春节,与魔幻的2020年正式告别。但近期在黑龙江、河北、吉林、上海等地爆出的本地病例,给这份期待笼上了阴霾。
无症状感染者成了这一轮疫情的焦点。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中,每日新增的确诊病例里,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所占比例几乎都在10%以上。
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是:“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 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这一群体和确诊病例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中已明确指出,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一名无症状感染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即会在24小时内被订正为确诊病例。这也是近期不断出现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原因。
吉林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如何成为“超级传播者”的?
由于缺少临床症状,无症状感染者在接受流行病学调查前,表面上与健康人群无异。因而一名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很容易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将病毒传播给与其密集接触的人员。
在聚集性的场合,结果会愈加不乐观,吉林“以一传百”的事件就是典型案例。被称为“超级传播者”的那名个体营销人员,在被追踪为黑龙江省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之前,曾多次搭乘火车往返于黑吉两省,并曾前往吉林公主岭市和通化市举办养生培训课程。
2021年1月12日,他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而根据吉林卫健委在1月11日到1月18日公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他直接接触并最终感染的87人中,有7人直接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剩余80人为无症状感染者;这87人的密接者中,后来又有34人成为无症状感染者,2人被直接确诊。
其中需要厘清的事实是,疫情之所以在吉林两市迅速发酵,并非所谓的“超级传播者”携带的病毒传染力异乎寻常,而是因为其职业特殊性使其在短时间内与大量人员密切接触。这在其他省市的疫情中也能找到印证。
同样棘手的是超长潜伏期病例
根据当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结果,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是1天到14天。因而对确诊病例密接者、境外输入人员等人群的隔离医学观察期限,通常也以此为基准。
以无症状感染者的隔离管理为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中写道:“无症状感染者应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4天,原则上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但近期的个别超长潜伏期病例,对14天标准构成了挑战。比如下图中的病例1与病例3,最初作为“真”无症状感染者,在14天的隔离期内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病例2从接触后期确诊病例到自身出现症状,历时也接近14天。这些病例的出现也意味着,结束集中隔离后继续进行居家隔离和社区观察,是有必要的。
聚集性疫情中的超级传播者与超长潜伏期病例,并不是首次出现。他们之所以在当下成为焦点,是因为在不少省市维持了长时间的零新增记录后,几乎已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又一次面临被打破的危险。
但经历了与病毒共存的2020年,我们都习得了一些应对疫情的经验。比如不少省市推出的“14+7+7”健康观察政策,以及对各类密接人员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有助于迅速锁定潜在风险人群,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
出现在疫情通报中的新增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处于隔离观察之中,因而疫情数据虽有小幅度增长,现状仍是可控的。
但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我们仍需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如何在维持正常生活与遏制病毒传播之间找到平衡,对于个人和社会管理者,都是更考验智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