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倾听与商量”举办第二十一期协商活动:文旅为帆,逐梦深蓝,擦亮青岛海洋旅游名片

2023-03-26 10:27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分享到:

点击进入专题

青岛日报2023年3月26日6版

深挖滨海旅游潜力 拓展海上旅游场景 突破海岛旅游瓶颈

文旅为帆 逐梦深蓝

——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热议擦亮青岛海洋旅游名片

●发展海洋旅游,青岛须坚持文旅融合,发挥“山海城”一体的城市特质,以海洋文化为基底、滨海旅游为媒介,开发游乐型、体验型、复合型地标式旅游产品和国际一流的海洋旅游度假产品。

●作为海上旅游的交通工具,游船可以积极拓展演艺、特色旅游商品销售、企业形象宣传、特色景点推介等增值服务,成为搭载多项旅游服务的商业综合体。

●海岛旅游前途无限,未来,可以通过链接青岛优厚的海洋研学资源,开发海陆岛一体的海洋研学活动,将帆船运动、海洋生物观察、海洋军事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综合起来,打造“海洋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旅游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近年来,青岛加速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依托独具特色的海洋旅游资源基础,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前沿优势,深入开展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在其中的六大攻坚领域中,就包括海洋旅游拓展、海岛旅游突破两大涉海课题。

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在青岛举行。青岛正以全力办好一届精彩圆满的高水平旅游发展盛会为契机,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海洋旅游品质提升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亟待良言善策。

3月15日上午,由市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青岛日报社共同打造的“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21期协商活动举行。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文旅为帆,逐梦深蓝,擦亮青岛海洋旅游名片”主题展开讨论。在倾听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在商量中汇集力量,解决问题。

2023年,“倾听与商量”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深刻领会省政协关于突出“五个优势”,强化“五种思维”,拓展“五大平台”的要求,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擦亮“倾听与商量”协商名片,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推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实践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本期协商活动由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承办。市政协副主席姜巧珍参加协商活动。

“倾听与商量”第21期协商活动现场。

聚焦“流量”变现

深挖海滨旅游潜力

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全面优化,旅游市场迎来复苏。春节期间,来青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93%。青岛成为入境旅游山东首团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在国内错峰游人气目的地榜单中名列前茅。

未雨绸缪,先算者胜。为迎接旅游市场的有序复苏,我市早在2022年10月就召开了全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动员大会,锚定旅游秩序整治、景区品质提升、海洋旅游拓展、海岛旅游突破、旅游业态创新、基础设施提升六大领域,19项重点任务开展攻坚行动。“攻坚行动实施5个多月来,我市在旅游秩序整治、景区品质提升、码头整合航线开通、海水浴场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巡视员许红炜介绍。

在协商活动现场,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肖建红提出,旅游业复苏绝非简单地“回到2019年”,疫情深刻地影响了游客的观念、习惯和偏好,精致露营、户外运动、微度假、文旅康养、城市微旅游等新业态改变了旅游市场的结构和特征,青岛应积极应对旅游新需求、新样态、新赛道,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肖建红

“作为青岛旅游的鲜明特质和突出优势,海洋旅游是吸引海内外游客的一张靓丽名片。”市政协委员、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炳君认为,青岛旅游提档升级必须聚焦海洋,从滨海旅游着手。青岛的重要景区景点主要集中在西起团岛,东到石老人、崂山的滨海岸线上。这条美丽岸线每年吸引来超过1亿游客。但由于这条岸线同时也是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和科研岸线,多种功能叠加,旅游供给相对不足,导致大流量、低消费的困境没有破局。“青岛的滨海旅游开发要尽快完成从观光式旅游向深度体验游进阶,让每年上亿游客的大流量产生高收益。”市政协委员、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刘康说。

张炳君

随着城市深度游的发展,真正吸引游客放慢脚步的是城市的文化内涵。近年来,青岛深度挖掘海洋文化底蕴,持续推进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融合发展。许红炜介绍,2023年,首家国字号专业水下考古博物馆将落户即墨区。此外,青岛将奥帆中心、海底世界两大4A级景区强强联合,重新定义为“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已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初步验收。

许红炜

肖建红建议,在“得年轻人得未来”的当下,青岛在文化寻根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发掘时尚、现代、动感、活力的城市内涵,开发滨海旅游新业态,互动发展激活新消费。

“青岛将深入拓展‘旅游+’模式:‘旅游+工业’重点挖掘啤酒、纺织、港口、机车、家电等工业文化内涵,建设全国工业旅游高地;‘旅游+康养’重点开发以海洋、温泉、中医药为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旅游+农业’重点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借力影视旅游,支持引导剧组到标志性区域拍摄取景,形成宣传效应。”许红炜说。

此外,刘康建议,青岛应科学统筹滨海旅游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供应链和产品价值链,构建起全方位、多样化、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供给体。根据《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未来将加快旅游产业全链条发展,建设一批高端餐饮店、特色餐饮街、音乐酒吧街,大力发展海鲜美食街,实施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提升工程,支持建设高端度假酒店、特色高端民宿,大力培育“夜游、夜娱、夜秀、夜购、夜读”等夜间业态。

刘康

延伸产业链条

拓展海上旅游场景

风从海上来,扬帆正当时。近年来,青岛积极推动旅游航线开拓计划,串联海岸、海湾、海岛和沿海主要景点的“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线路和形式多样的海上旅游娱乐项目已乘风启航。

许红炜介绍,拓展海上旅游航线,是整合青岛优质旅游资源、延伸海洋产业链条、推动海洋旅游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目前,青岛已开通奥帆中心至崂山太清宫、环浮山湾、环胶州湾等7条航线,实现了奥帆中心与崂山风景区两个核心景区一票通行。此外,还有5条航线将逐步开通。未来还将通过企业、航线和码头岸线等整合,逐步实现“统一码头、统一航线、统一售票、统一结算、统一运营”的海上航线运作新模式。

“如果说从陆地看大海,看到的是青岛的A面,那么从海上看城市,游客看到的就是青岛的B面,当老城区的红瓦绿树像画卷一样展开,现代化大都市的天际线一览无余,这将极大地提升游客对青岛的认识和体验。”张炳君说,“海上游青岛”航线的推出也是海上旅游产品和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可以有效提升青岛旅游的整体形象。张炳君还建议,以差异化的服务精准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利用现有的游船开发海上观星、船上跨年、海上团建等特色航线和精品航线。

“青岛还须在帆船、游艇、游轮、潜水、休闲垂钓等丰富的体验式旅游产品方面有所建树。”肖建红说,奥运之城、帆船之都是青岛的旅游名片,发展帆船运动的条件得天独厚。海内外游客对青岛的帆船旅游充满了热情。在旅游旺季,奥帆中心的帆船游一票难求,很多游客宁肯等一两个小时也要体验扬帆出海。他建议,未来须深耕帆船旅游优势项目,打造帆船体验、研学、培训、体育赛事、休闲娱乐、维修、制造的全产业链条。

近年来,“乘帆品海”成为青岛海上体育旅游的新名片。为让更多的游客体验这一时尚休闲运动,2021年,市体育局联合8个部门出台了《帆船水上摩托艇海上旅游管理暂行办法》,近70艘大帆船完成备案,开始参与海上旅游经营活动。今年2月16日,“乘帆品海”青岛海上体育旅游推介活动举行,为帆船旅游经营者和旅行社搭建了合作共赢的桥梁。“青岛应加大对帆船旅游的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对海上体育旅游统一立法管理,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有利态势。同时,还须增加帆船码头规划建设,合理布局帆船下水点,实现帆船旅游高质量规范发展。”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帆船运动发展促进部帆船竞赛主管马丽建议。

马丽

有7年从业经验的帆船教练陈丽漫提出,作为帆船旅游的特色项目,帆船研学在拉动消费方面潜力巨大。“青岛应规划帆船研学专用码头和教学水域,塑造全民快乐航海的城市氛围。”她建议。

陈丽漫

近年来,游艇旅游也逐渐从“小众高端”走向“大众休闲”,海上旅游日渐升温。青岛是国内船艇装备制造产业链集聚、规模较大的城市,专门生产制造游艇的企业将近五十家。2022年,国家工信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大连、青岛、威海、珠海、厦门、北海等滨海城市创新游艇业发展,建设一批适合大众消费的游艇示范项目。在游艇装备的制造和供给、游艇俱乐部的经营和管理、游艇租赁的制度保障等方面,青岛均具备了发展游艇休闲体验旅游的条件。

对此,刘康建议,青岛应全面推进公共船艇码头建设,引导渔港码头为游艇靠泊创造条件,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亲民价格的游艇泊位。同时,还应推动海上旅游企业联动、站点互通,设置滨海旅游驿站,开发海洋旅游智能网络平台,增加游客体验感。此外,青岛还须扶持大众型新能源游艇制造,简化船艇注册登记及过户手续,推动船艇强制保险,进一步降低游艇的购买与使用成本,将青岛打造成集游艇制造、游艇租赁、游艇旅游和游艇会展等北方游艇消费产业基地。

许红炜介绍,近年来,《邮轮游艇帆船码头专项规划》《游艇租赁管理办法》《帆船水上摩托艇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青岛陆续出台,为海洋旅游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保障。此外,《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推出,通过对淡季运营海上旅游航线等重点奖补,推进游艇、游轮旅游全面繁荣。据悉,今年,借助邮轮旅游突破计划的东风,更多的邮轮旅游扶持政策将陆续面世,以推进环胶东半岛邮轮航线、“海上看胶东”等旅游产品的开发进程。

突破产业瓶颈

打造“海岛游”北方样板

青岛,以岛为名。未来,海上旅游也将因岛而兴。

碧波环绕间的120个海岛,如同一颗颗苍翠如黛的黄海明珠,散落在青岛的海岸线上,孕育着海洋旅游的无限潜能。未雨而云,先日而曙的灵山岛;承载千年琅琊文化的斋堂岛;风光绝美,似海上仙山的竹岔岛;传承千古忠义文化的田横岛;地质“活化石”马儿岛……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市场容量高达千亿级的海岛旅游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春天。青岛的海岛旅游如箭在弦,蓄势而发。

“青岛发展海岛旅游需要突破产业瓶颈,因为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我们不可能直接照搬照抄三亚蜈支洲岛的发展经验,无法复制普陀岛或鼓浪屿的文化底蕴,也不具备长岛的面积优势,这就决定了青岛的海岛旅游必须自我突破,蹚出一条海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打造海岛旅游的北方样板。”肖建红建议。

刘康分析,青岛海岛的优势是近岸海岛多、远岸海岛少,劣势是单岛面积小、小岛居多。其中,适合开发旅游的海岛只有10个,岛上可利用的空间有限,难以承载规模化的旅游产业体量。“海岛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特色。青岛海岛旅游应秉持‘一岛一特色’的理念,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刘康说。

面对海岛旅游开发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难题,肖建红建议,对于具备开发条件的海岛,由政府投资建设码头和岛内道路,保障海岛的水上交通和空中支援,遴选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入场并快速进入运营状态,短期内实现盈利。此外,政府部门要善于借力,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投资海岛旅游。

许红炜介绍,目前,青岛海岛旅游开发初露峥嵘,灵山岛已建设成为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竹岔岛今年也将基本具备基础接待功能。

“海岛旅游开发是一个无限链接资源的过程。海岛面积有限,可以向海上要空间,根据海岛周边的海域资源,开发适合的水上旅游项目,比如青岛是我国最早提出海洋牧场理念的城市,在建的27处海洋牧场中有21处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约占全国总量的八分之一。海岛旅游可以链接丰富的海洋牧场资源,打造休闲垂钓、海上餐饮等特色产品。”张炳君说。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国内顶级的海洋科研院所扎根青岛多年,海洋研学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市政协委员、中国旅游集团(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周鹏建议,用好青岛海洋科研和智慧制造资源,开发陆海岛一体的独特研学旅游产品,将青岛打造成为“海洋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

周鹏

酒香也怕巷子深。济州岛、蜈支洲岛等知名海岛旅游目的地的成功离不开精准有效的营销。青岛网红天团成员、青岛文明旅游推广大使杨科远曾走遍世界40多个国家,他建议,通过组合营销,用崂山等大流量IP带火周边的海岛旅游。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发沉浸式一日岛主体验、海上漫展、海岛探险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独一无二的网红海岛。

杨科远

“未来已来,远方不远。”许红炜介绍,“下一步,青岛将根据不同海岛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环岛观光、休闲垂钓、海岛民宿、海岛野营等休闲度假产品,发展海洋高端休闲旅游业。”

长风破浪,逐梦深蓝。借着全省旅发大会和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的东风,青岛海洋旅游产业活力释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青岛欢迎海内外游客前来体验海滨之宜人、探寻海洋之活力、领略海岛之精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文 杨志文/图)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