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讯 8月26日,第十届亚洲日耳曼学学者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青岛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联合主办,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承办,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青岛大学中德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山东省与德国交流合作研究中心以及青岛大学巴伐利亚研究中心协办。大会以“技术·社会·文化——日耳曼学的时代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共有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德国、波兰、蒙古、印度尼西亚等7个国家的200余名学者参会。青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恩贤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青岛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卞建华教授、德语系主任綦甲福教授主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原书记姜锋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贾文键教授,国际跨文化日耳曼学会主席、德国拜罗伊特大学语言与文学学院院长格辛·施韦尔教授,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魏冰娜女士,韩国日耳曼学会会长、韩国中央大学卢英丹教授,日本日耳曼学会会长、日本九州大学小黑康正教授,教育部高校外指委德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王建教授、教育部高校外指委德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孔德明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
刘恩贤在致辞中对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各国专家学者和师生致以热烈的欢迎。他表示,青岛大学能够作为联合主办方举办此次会议,不仅是亚洲日耳曼学界对青岛大学的信任,也是对青岛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语学科发展的高度认可。本次大会必将有力提升亚洲对德语地区语言、文学和文化的研究,促进亚洲各国在该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王定华教授作为主办方领导,魏冰娜女士作为协办方代表先后致辞。
王定华在致辞中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嘉宾和代表致以热烈欢迎。他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日耳曼学学者需要以全新的眼光、创新的方法,回应严峻挑战,贡献独特智慧,彰显自身价值。他建议亚洲日耳曼学学者大会在今后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协同研究,重视国际交流,并观照现实应用。
魏冰娜在致辞中表示,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此次大会的主题“技术·社会·文化”恰逢其时,而日耳曼学将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并批判性地思考技术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她也对綦甲福教授领衔的青岛大学大会组织团队的辛勤付出和精心筹备表示衷心感谢。
本次大会共分为5个主旨报告、2个圆桌论坛和14个专题论坛。北京大学王建教授、日本九州大学小黑康正教授、韩国国立木浦大学安美贤教授、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格辛·施韦尔教授、德国哥廷根大学安德莉亚·伯格纳教授分别作主旨报告。韩国中央大学卢英丹教授、青岛大学李昌珂教授、复旦大学李双志教授和对外经贸大学潘亚玲教授先后主持主旨报告。
26日下午和28日上午,大会以“日耳曼学的时代挑战与机遇”为主题,举行了专家圆桌论坛和青年学者圆桌论坛。韩国首尔女子大学申贤淑教授主持专家圆桌论坛,日本德语教师联合会会长、丽泽大学草本晶教授,德国锡根大学本诺·瓦格纳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原书记姜锋教授,复旦大学魏育青教授参加专家圆桌论坛;山东大学庞娜娜副教授主持青年学者圆桌论坛,西南交通大学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专家达尼尔·亚赫、北京外国语大学李婧副教授、日本筑波大学助理教授相马尚之、对外经贸大学韩丁副教授参与讨论。各位学者从多个维度剖析日耳曼学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就不同国家日耳曼学教学与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为日耳曼学的发展与变革出谋划策,深富启发性。
27日至28日,200余位各国参会嘉宾在“德语文学的中国叙事”“数字德国学”“(跨)文化语境下的语言互动”“中华典籍德译与阐释”“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法律德语翻译和研究”“数智时代的跨文化能力培养”“跨媒介与跨文化的研究与教学”“数智赋能的德语教学转型”“德语专业共同体建设”“超级选举年背景下的德国——赓续与变迁”“德国工业技术文化与职业教育”“技术、自然与危机”“话语分析与形象研究”等14个专题分论坛中围绕日耳曼学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大会于28日上午圆满闭幕。四川外国语大学李大雪教授、浙江大学李媛教授先后主持闭幕式。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主持人总结汇报分论坛报告及讨论情况,教育部外指委德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孔德明教授作大会总结,韩国日耳曼学会会长卢英丹教授代表下一届主办方致欢迎辞,欢迎各国日耳曼学学者2027年赴韩国参加下一届亚洲日耳曼学学者大会。
亚洲日耳曼学学者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由中国、韩国和日本三个国家轮流主办。为期三天的青岛2024亚洲日耳曼学学者大会展现了日耳曼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各位学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学术能力,会议的学术水平和组织安排得到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誉,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