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淄矿: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虚拟社区受欢迎(图)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4-06-24 09:12:54 字号:TT

点击查看活动专题>>“转型升级话国企”

   青岛新闻网6月25日讯 占地面积100多亩,绿化面积36199平米,数栋风格迥异的德日建筑,这里不是公园,而是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的机关办公区。潺潺流水、鸟语花香,早年这个地方被叫做“大荒地”。

    淄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厚重的文化底蕴。1904年,由德国人投资兴办的德华矿务公司在淄川县大荒地打出了第一口竖井,淄博矿区的煤炭规模开采由此发端。淄博第一套机械化生产工艺、第一台发电机组、第一个发电厂、第一次汽车运输,都在这里得以运用。淄矿是我党最早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地区之一。王尽美、邓恩铭等党的创始人,先后到淄博矿区宣传革命思想。山东第一个煤矿工会组织和淄博地区第一个党支部都诞生在这里。

    多项指标位居山东能源首位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寿利表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打破思维定式,开辟新市场,新领域,通过实施全方位的创新,转出增长正能量,调出发展新空间,谋出质量效益可持续,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新路子。

    据悉,在煤炭过剩,行业充分竞争的格局下,淄矿集团率先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率先突破,抢占先机。他们试点推行了全面内部市场化及煤炭营销、矿井建设运营、资源枯竭企业转型等“十大创新模式”。目前,其人均产量、人均创收、人均效益、人均税费、人均资产分别达到645吨、93万元、8万元、8万元、106万元,有四项位居山东能源首位。同时,他们创新成本管控机制,实施了成本动态调整考核机制,实现降本增收6亿元。

    面对济(宁)北矿区资源压覆严重、可采储量锐减的实际,淄矿集团创新实施生产组织模式。他们建设三套膏体充填开采系统,加快开采方式由过去的长、短壁面开采为主向三层煤构造复杂区、上下组煤的薄煤层区以及以膏体充填、高水充填为主的特殊方式开采3个转变,使三层煤正规开采产量、上下组煤开采产量以及以膏体充填为主的特殊方式开采产量各占矿井总产量的三分之一。采用“3331”生产组织模式,确保济北矿区能够在较长时期内稳定在1000万吨水平。

    “五个坚持”成为黄金十年宝贵经验

    据了解,“五个坚持”在淄矿集团的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坚定不移地走用人少、效率高的发展路子。实践充分证明,均量始终是淄矿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淄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的重要法宝;坚定不移地走稳健经营之路;坚定不移地完善“121”新型产业体系。构建以煤炭产业为基础,医疗器械及健康产业、水泥建材、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等为配套补充的“121”新型产业体系。特别是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准确、完整地把握“121”产业体系内涵,在稳定发展煤炭基础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支柱和配套产业,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改革是企业最大的红利。创新是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企业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创新不动摇,切实把创新驱动提升到核心战略层面,继续在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上求突破,特别是商业模式创新,要围绕确定的“十大商业模式创新重点”;坚定不移地走经营市场化之路。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深化和提升,必须全力抓好落实。

    虚拟社区提高职工“幸福指数”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职工个人收入的逐步提高,很多职工开始在矿区周围或买房住,或租房住,由此衍生出的子女教育问题、治安问题、计生管理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企业面前,成为不可回避的矛盾。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淄矿公司根据职工居住区域、所在单位等实际情况,本着就近组织、合理编配、方便管理的原则,将全矿职工分为若干虚拟社区、片区,利用虚拟化的社区管理体系,行使现实中的社区管理职能,从而搭建起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平台,实现了管理与服务两大职能的对接。

    虚拟社区建设有效实施以来,以其全新的服务理念和独特的管理机制,开辟了职工管理的“后方阵地”,实现了“大纵深”的管理布局。更重要的是利用虚拟社区的渠道,打通了干群关系的“沟通瓶颈”,解决了职工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指数”。(本网记者)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