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烟台打造中韩自贸区“桥头堡”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5-09-18 09:58:05 字号:TT

    青岛新闻网9月18日讯 一个是世界第2大经济体,一个是世界第14大经济体;一个全球贸易份额排名第1位,一个全球贸易份额排名第9位,对于双边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的中韩两国来说,贸易合作开启“自由模式”,建立东北亚地区的第一个自贸区,这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

    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与韩国经贸交流最密切的城市之一,烟台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这一模式带来“市场效应”,而是从经济、文化、贸易、投资等方面全方位的“亲密接触”。与此同时,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烟台,一手紧握中韩自贸区,一手牵着“一带一路”,两大战略的叠加效应,如同为烟台的经济发展插上了“两翼”。

    比邻而居 烟台与韩国交流历史源远流长

    2005年3月,蓬莱水城清淤时发掘出土3艘古代沉船,一度轰动了考古学界。在1984年和2005年两次登州港清淤工程中共出土的4古船中,两艘为中国元、明时期古船,另外两艘则是高丽王朝晚期的韩国古船——这是中国首次发现韩国古船。两艘韩国古船的发掘,再一次印证了中韩两国之间的交流由来已久。目前这两艘韩国古船就陈列于蓬莱古船博物馆,烟台也由此成为古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

    其实,要追溯烟台与韩国的渊源,历史的长河还要倒流至2600多年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烟台的先人就与朝鲜半岛开展商贸、文化往来。2000多年前,中韩交流的先驱——徐福的故乡就位于烟台的龙口市,龙口徐福镇的徐公祠和韩国济州岛西归浦市的徐福公园已成为中韩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1000多年前,烟台是当时中国的四大通商口岸之一,成为中国与朝鲜半岛联系的纽带,有着“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帆樯林立,笙歌达旦”的辉煌。1883年仁川开埠通商后,烟台即与朝鲜开通了海上定期航线,《三国志》、《新唐书》等中国古籍有大量关于烟台与韩国交往的记录。

    如今,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烟台与韩国又一次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开启了携手发展的新篇章。

    并肩发展 韩企在烟台投资遍地开花

    烟台与韩国一衣带水,经贸交流合作更是频繁。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外资来源国、韩国企业最集中的中国城市……长期以来,烟台一直将韩国作为扩大开放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中韩建交以来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韩国元素已成为烟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突出特色。

    烟台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烟台对韩国进出口109.7亿美元,增长20.2%,占全市进出口的20.8%,占山东省对韩贸易的33.4%,是山东省17个城市中对韩贸易额最大的城市。

    其中,出口29.7亿美元,占山东省对韩贸易的21.4%,主要商品为钢材及制品、手机、游戏机、汽车零部件、石材、液晶显示板、纺织服装、水产品、皮革制品等;进口80亿美元,占山东省对韩贸易的42.1%,主要商品为手机零件、液晶显示板、电脑零部件、机械设备、水产品、化工原料、钢铁制品等。

    遍地开花的韩资投资企业和项目,更是烟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从去年韩企投资的数额便可见一斑。2014年,烟台市实际使用韩资2亿美元,增长30.9%,分别占韩国企业对山东省、中国实际投资的13.1%和5%。截至2014年底,韩国累计在烟台投资项目3551个,实际使用韩资53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29%和20%。韩国在烟台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00多个,外资额达40多亿美元,其中LG、斗山、浦项、现代汽车、GS、现代重工、大宇造船等世界500强企业8家,是山东省内韩国大企业最集中的城市。

    投资数额的全面开花带来的是合作领域的扩大,目前烟台与韩国的合作已由单体项目向产业链延伸拓展,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手机、挖掘机、船舶、液晶显示板等特色产品集群。

    以LG集团在烟台投资发展情况为例,其旗下乐金显示、浪潮乐金等4家企业已在烟台集聚发展包括显示屏、摄像头、整机等生产、研发、销售在内的手机全产业链,其中乐金显示随着三期项目全面投产,手机屏产量将占全球市场三成份额,成为全球最大手机屏生产基地。

    此外,双方的合作还呈现出由二产向一产、三产延伸拓展的趋势。2014年,烟台市向韩国出口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1.8亿美元;现代汽车研发中心、斗山装载机研发中心等研发项目和韩亚银行、企业银行、渤海国际轮渡、希界维影院等服务业项目落户烟台,烟台保税港区进口酒类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已设立韩国馆,展示400多种韩国商品;今年2月,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还在烟台大悦城四楼设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韩国农食品销售展馆……

    那么,在吸引韩企投资方面,烟台市是如何让这些企业扎根烟台的?

    政策、环境、区位、交通……答案可以列出很多条,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国民待遇。

    烟台市商务局副调研员姜英松告诉记者,目前,韩国企业在烟台投资享受“国民待遇”。也就是说,本土企业能够享受的政策,韩国企业都能够享受。这方面的政策既有国家、省级层面的,也有市级以及以下层面的。总的原则是,各级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都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当然,因产业、地域等不同,政策会有所变化。”姜英松表示,对于来烟台投资的韩国企业,烟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会从用地、用工、物流、融资、政策、医疗、子女就学、出行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和援助。尤其针对两国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差异,有关部门会通过举办政策信息发布会、投资经验说明会、经营支援交流会等形式,为韩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配套服务。

    “韩范儿”十足 五万余韩国人在烟台生活

    烟台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烟台与韩国仁川、蔚山、群山、原州、安山等市建立了友城关系,与蔚山市、群山市建立了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与仁川、釜山、蔚山同为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会员城市。现在约有5万多名韩国人在烟台工作和生活,烟台在韩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也达到3万多人,韩国人已经融入到烟台人的日常生活,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如今,漫步在烟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韩国元素给烟台这座城市增添许多“韩范儿”,在烟台韩国学校,670多名韩国学生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依然能够接受最正宗的韩国教育;在黄海城市花园,300多个韩国家庭在此安居,与烟台人做起了真正的邻居,商店、指示牌上的韩语标识让这里俨然变成了“韩国村”;从烟台机场乘飞机前往韩国,飞行时间只需一个小时,每周124个航班、13班次船舶往返韩国……

    在烟台,诸如此类的韩国元素还有很多。正有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以邻居、同事、同学的身份出现在烟台人的生活中。

    “烟台离韩国比较近,无论是环境气候还是文化背景都非常接近,中韩人民也有共同的价值观,虽然语言环境不一样,但是生活起来并无太大区别。”已经在烟台生活了8年的大宇造船海洋(山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理担当田耕重向记者表示。

    其实,早在1999年,在烟韩资企业就组建成立了烟台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韩商投资企业分会,目前拥有会员单位240多家。韩商分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韩资企业的利益、解决韩资企业与当地的纠纷、进行政策普及以及联系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等,主要活动是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会员大会和定期召开的理事会及局长办公会。自2001年起,该会每年举办主题为“我爱烟台”的“韩国周”活动,通过韩国语演讲、歌咏、韩人体育大会、文艺演出、社会公益、高尔夫友谊赛等一系列活动,促进韩资企业与当地的融合发展。

    在该会的推动下,烟台于2001年设立了烟台韩国学校。这是迄今为止山东省唯一一家由中韩两国教育部门同时批准的韩国学校,也是唯一一家完全由韩资建设的韩国学校。学校成立时只有35名学生。近年来,随着韩商越来越多,申请入学的学生数量猛增,目前设有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学部,现有班级28个、在校学生675名。

    “我的学生将来毕业以后有可能在中国就业,我希望他们在工作的同时,能为中韩两国之间的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烟台韩国学校第五任校长尹用在接受中国山东网记者专访时如是道。

    抢抓机遇 烟台打造中韩自贸区“桥头堡”

    “中韩FTA签署以后,我们最期待的还是物流方面的改善,也希望烟台更多地引进韩国的金融和服务业。”乐金显示(烟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忠宪说。

    随着今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与韩国经贸交流最密切的城市之一,烟台深化对韩经贸合作也迎来重大历史机遇。而宋忠宪的期待也有望得到回应,且不止于此。

    中韩贸易合作即将开启“自由模式”,给烟台带来最直接的“福利”就是贸易规模的拓展,其中,关税的减免成为最直接而巨大的动力。烟台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货物贸易关税将大幅削减,这将为烟台扩大与韩国进出口贸易带来新动力。结合烟台产业发展和对韩贸易现状分析,钢铁及其制品、电子元器件、建材、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纺织服装、农产品等均有望扩大对韩国出口,化妆品、食品保健品、家电、医疗设备、日用品等有望扩大自韩国进口。

    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制造业开放程度较高,但服务业开放程度还比较低。不过,这一现状也将得到改善。近年来,中央政府正在努力推进服务领域的开放。根据中韩自贸协定,双方在法律服务、流通、建设工程、环境、文化娱乐、金融、旅游等多个领域将进一步开放市场,这将对韩国企业扩大与烟台在服务领域的合作带来重大契机。

    值得一提是的,随着近年来国内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人口优势正在迅速转化为市场优势,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开始关注开拓中国市场。

    “随着中韩自贸区的建成,汽车、船舶、机械、电子、石化、医药、食品保健品等韩国传统优势行业的企业将可以通过扩大在烟台的投资,实现更快发展。”烟台市商务局副调研员姜英松表示。

    面临一份开放水平最高、贸易额最大、涉及领域最多的《中韩自贸区协定》,烟台可谓卯足了劲,全力构建中韩产业合作“升级版”,打造中韩自贸的“桥头堡”。(青岛新闻网记者 张进刚)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