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新华社记者安蓓、林晖、陈炜伟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怎么看”和“怎么办”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中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改革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今后将如何推进?
开启深刻变革积极变化显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3.3%,自9月份打破连续54个月下降走势以来,连续第三个月正增长。
积极变化正在发生。今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6%,呈现工业生产增速缓中趋稳企业利润提速增长的良好势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延续9月份以来的上行走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了市场预期和信心,生产领域通缩明显缓解,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稳,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由降转稳的条件逐步积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这是一场深刻变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一年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抓住关键点,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五大任务,个个指向多年经济发展“沉疴”,项项关涉利益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
山西,中国煤海。望着进出40多年的井口,老矿工杜金明哽咽了:“舍不得这个矿。矿井关闭了,就像一家人散了一样……”
位于太行山区的石圪节煤矿,已有90多年历史。历经多年开采,剩下都是高灰、高硫、低热值的“臭煤”,在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过程中,于今年10月正式封井关闭。
煤矿关闭了,2000多名职工怎么办?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向其他煤矿分流、转型办醋厂、发展油用牡丹产业……近百年的石圪节煤矿,重新踏上创业之路。
一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正式提出,到思路逐渐清晰、方案相继出台,到各部门各地区强化认识、加快推进,取得初步成效:
——去产能:全年450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2.5亿吨煤炭去产能任务将提前超额完成;
——去库存:到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8个月减少;
——去杠杆:10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已有10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署市场化债转股协议,总金额达1600亿元;
——降成本: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5.73元,同比下降0.13元。全年预计降低企业成本超1万亿元;
——补短板:到10月底,46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迁入新居,今年计划新开工的20项重大水利工程全面开工,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数字背后,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脉络日益清晰。
面对中国强烈的结构性改革信号,世界给予肯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并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说。
实现长远发展 还需久久为功
静水深流。潜移默化间,更为深刻的变化正在发生。
新能源汽车热潮下,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划投资锂电芯项目。营改增带来了“资金福利”,仅厂房建设就可抵扣进项税额5650万元。
“改革红利让我们有底气有能力再投资、谋创新。”力帆集团总会计师叶长春说,未来两年,公司还将投资建设25个新能源站,估算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7400多万元。
中部大省安徽,有近60年历史的淮北矿业集团年初一度因资金紧张缓发职工住房公积金。随着去产能推进,煤炭行业效益好转,不仅补上了公积金欠账,11月开始职工工资收入回升至正常水平。
“职工心气儿足了,企业也有了更大的转型动力。”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岳增光感慨地说,经历过难熬的阵痛期,越来越明白,只有加快转型,才是出路所在。
去产能使产品价格回升,企业效益好转,有了再投资和转型升级的能力,高杠杆风险也随之降低;降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在转型升级和创新之路上长袖善舞;补短板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力,为转型升级营造良好软硬件环境,百姓也有了更多获得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明确了在经济转型阶段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正确路径,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意义深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说。
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五大任务涉及面广、影响大、情况复杂,推进过程中不仅面临各方认识不足的阻碍,更有复杂利益掣肘。
近日,河北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通报河北安丰钢铁有限公司顶风违法违规建设钢铁项目问题查处情况,涉及多名厅级、处级干部和企业负责人。
钢铁煤炭价格明显上涨,部分地区和企业去产能决心有所动摇;去库存两极分化,三四线城市高库存未有效解决;降成本成效明显,但高成本仍是制约企业发展难题之一;补短板推进同时民间投资却增长乏力……
“改革绝非一日之功,正因其推进难度大,更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定力。”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说。
步入深化之年 改革持续发力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从“攻坚”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纵深。
深化之年,要保持战略定力,着眼长远、稳中求进。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突出,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显现,部分地区困难较大,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着眼‘十三五’长远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与适度扩大总需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五大重点任务的关联互补作用有机结合,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地把各项任务扎实向前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说。
深化之年,要抓住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协同推进。
政治局会议要求,明年要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五大任务推进,要避免一些行政化、部门化、碎片化倾向,坚持依靠市场,依靠创新和竞争的力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说。
王一鸣认为,五大任务推进要与相关领域改革相结合,增强系统性和协同性。“去产能要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去库存要以化解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为重点,去杠杆要分阶段有序推进,降成本要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补短板重在补‘软件’短板。”
深化之年,要着眼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发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牵引作用。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最大的问题正是制度供给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改革,核心是机制、体制创新。”彭森说,“三去一降一补”是按照问题导向原则提出的近期目标,远期应按照目标导向原则,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参与采写记者:张紫赟、梁晓飞、张翅)
上一篇: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需要全方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