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05年1月28日,美军“旧金山”号核潜艇。
参考消息网12月20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2月11日发表题为《美国海军核潜艇曾在海底撞山后安然无恙》的文章,作者为防务与国家安全问题专家凯尔·沟上,编译如下:
2005年,一艘美国海军攻击潜艇以超过每小时30海里(1海里约为1.8公里)的速度,迎头撞上水下海山。尽管潜艇受损、艇员受伤,但“旧金山”号潜艇仍设法回到了关岛驻地港口。这件事说明了潜艇良好的设计和艇员的训练有素。
“旧金山”号潜艇是一艘洛杉矶级攻击潜艇。这艘潜艇由潜艇制造商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于1977年开始建造,并于1981年4月24日正式入列。这艘潜艇加入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且终身在该舰队服役。
就像所有洛杉矶级攻击潜艇一样,“旧金山”号的排水量达6900吨,身长362英尺(1英尺约为0.3米),横梁为33英尺。S6G压水反应堆可使潜艇的速度达到33节,潜艇内部可容纳129名官兵。
2005年1月8日,“旧金山”号潜艇正在水下525英尺处全速行驶——每小时约38海里。当时,它位于关岛东南方向360海里处,正在驶向澳大利布里斯班。导航系统根据水下地图设计了航行的线路。人们一般认为水下地图可提供海底最完整的视野。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当时潜艇艇长去吃午饭了,同时负责导航事务的军官也认为这样行驶是安全的,就让潜艇从水下400英尺下潜至525英尺深处,并全速前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约在当地时间11点42分,这艘潜艇在途径加罗林群岛的水下山脉时,突然停住了。潜艇颤动了一下,随后发出巨大的噪声。巨大惯性把艇内所有的官兵狠狠地抛向四方,顷刻间,很多人被擦伤、割伤或发生骨折。一名上士将眼前的场景称为“屠宰场”,鲜血四流。艇上98名官兵受伤,其中机械师二等兵约瑟夫·艾伦·阿什利伤势严重。
尽管官兵们负了伤,却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潜艇艇长及艇员急忙让潜艇浮出水面。艇员们按下了紧急吹气启动按钮,立即将压缩空气送入“旧金山”号潜艇的压载舱内。艇员们并不知道,吹气产生的爆炸力在压载舱的前部挤压出了几个大洞。潜艇原本应当立即上浮,但经过令人痛苦难忍的30秒后潜艇才开始上浮。到11点44分,潜艇才完全浮出水面。
报告称,“旧金山”号潜艇的内壳完好无损,其搭载的48枚水雷和“战斧”舰载巡航导弹也毫发无损。此外,出人意料的是,它的核反应堆同样安然无恙。这艘潜艇开始启程返回关岛。2005年1月10日晚,经过30多个小时的航行后,它回到关岛的阿普拉港。
后来,一项调查披露该潜艇撞上了水下一座高6500英尺的海山。这座水下海山未出现在“旧金山”号潜艇绘制航线的地图上,但被其他地图列为“潜在的危险地带”。据称,这片危险地带距离撞击地点仅2海里,“旧金山”号潜艇艇长称,如果早了解到这一情况,他就会对这一潜在的障碍“敬而远之”。
“旧金山”号潜艇官兵使用的地图是由美国国防测绘局于1989年提供的。2008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所做的一项研究称,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照片显示撞击地区内的一座水下海山已升高至距离水面100英尺的范围内。这份研究报告称,海军的地图没有用新数据进行更新。美国海军认为,由于冷战结束,发生撞击事件的这片区域不是进行测绘的首要地区,为支持全球反恐战争,中东地区则成为测绘的首要区域。
“旧金山”号潜艇在经过修理后,依靠自己的力量,返回到华盛顿的皮吉特湾。这艘潜艇受损的船头部分已被拆除。当时,其姊妹潜艇“檀香山”号潜艇不久就退役了,“檀香山”号的船头被拆下来,焊接在“旧金山”号潜艇上。(编译/邬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