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网上挂号 违章查询 

小鱼山街区保护开发提上日程 或成新地标(图)

来源:青岛日报-- 2013-05-20 06:34:59 字号:TT

小鱼山街区保护开发提上日程 或成新地标

小鱼山街区保护开发提上日程 或成新地标

    这里,曾汇聚了几十位文化名人

    那时节,但凡从这条路上经过,或是在附近的小酒馆中小坐,遇到个把先生、名流是稀松平常之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青岛历史“活字典”之称的史学家鲁海,开始了对青岛近代文化名人及其在青居住旧址的深入探究。借助大量的名人史料和回忆性文章,30余位寓居青岛的文化名人和他们昔日的住所浮出水面——很难想象,其中的20位就集居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鱼山至八关山山麓周遭2平方公里的街区内。

    到1994年青岛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位于市南沿海的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的轮廓已十分清晰。它北起福山路北端,南接海岸线,东及栖霞路,西至黄县路,中间囊括了观象一路、观象二路、福山支路、金口二路等数条小巷,是青岛人文荟萃之地。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多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每每被岛城专家与学者所吟咏和想象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国立青岛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时期所呈现的风云际会的人文鼎盛。鲁海尽量向记者还原住在今天鱼山路33号的文学大家梁实秋1930年步行去校园的情景,“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就创建于小鱼山的西北侧,即今天的海大校园。而今天美术馆所在的院落尚未开建,所以梁先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更近,途中要穿过一片小树林……”

  那时节,但凡从这条路上经过,或是在附近的小酒馆中小坐,遇到个把先生、名流是稀松平常之事:时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的杨振声,后来的继任校长赵太侔,受邀来青执教的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方令孺、吴伯箫,与青岛有着更多交集的老舍、洪深、宋春舫和王统照,如果运气好,碰上来青开讲座的章太炎和胡适也非偶然。

  那时,位于鱼山路的这所大学,俨然汇成了一块吸纳国内主流文化思想和文艺思潮的“学区高地”,而位于周遭的名人居所,则是极具人文价值的名副其实的 “学区房”。也正因为这块拥山而聚的“高地”,青岛一度与北平和上海并称国内三大学术重镇,小鱼山文化街区的名声实则那时就已经传播开来。

  这里,记忆斑驳但风景依旧

  一段段鲜活的记忆透过简短的文字和斑驳的建筑,依稀呈现,仿佛昨日沿老城区的海岸线向东,左侧上坡处的福山路岔路口赫然立有一块高约2米的“小鱼山文化名人一条街”路牌,由此进入福山路,耳边的喧嚣渐止,路中幽静,从位于八关山山角福山路1号的洪深故居,到福山路3号的沈从文故居,再到位于小鱼山东麓、福山支路5号的康有为的天游园,每隔几十米就会有一块长方形的金色牌匾悬于路旁院墙之上,标明曾经寓居于院内别墅的主人身份。

  2003年,市南区小鱼山街区有20处单体建筑都挂上了这种名人故居的指示说明牌,并纳入了文物局公布的《青岛文化名人故居名录》。徜徉在这一片老城街巷中,从福山路、福山支路,到鱼山路、黄县路,再至观海二路、观象一路……康有为、杨振声、洪深、王献唐、王统照、闻一多、老舍、梁实秋、沈从文、陆侃如、冯沅君、华岗、萧军、萧红、舒群、刘知侠、张玺、童第周、朱树屏、束星北、赫崇本、毛汉礼……一段段鲜活的记忆透过简短的文字和斑驳的建筑,依稀呈现,仿佛昨日。

  要为故居挂牌,也绝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鲁海作为专家参与了市文物局首度启动的挂牌工程前期的故居认证工作。当时,他手头的资料显示,梁实秋的故居位于鱼山路7号,可几经查验,都无法确认。直至多年后梁实秋的女儿梁文茜回青,凭着昔日照片的印迹,才确定了梁实秋故居在鱼山路33号的准确位置。而鲁海这才发现,千辛万苦要找的故居,就在自己当时所在的老图书馆(现美术馆)的隔壁,其实每次抬头,透过二楼办公室的窗户,都能看到故居二楼的那扇窗。

  如今的鱼山路33号梁实秋故居,二层的小楼里楼上楼下各有四个房间,再加一个地下室,住进了9家住户,卫生间和厨房不超过两个。梁先生昔日所种的樱花树和桂花树不知所终,9户住家或是看中学区位置的年轻父母,或是打工的租户,想要找到真正的房主都难。而此时想再通过实地查验比对来确定故居位置,恐怕就是难上加难了。

  在历史学家巩升起看来,名人故居挂牌,起码做到了两点:一是基本保持并延续了老城风貌,从而使小鱼山文化街区历经近百年风雨而能保有今天相对完整的人文生态;二是“挂牌”所制造的风景,也是对岛城名人故居知名度和城市人文形象的有力提升。

  这里,封藏已久期待“重生”

  我们应该借鉴上海、成都等城市经验,找到一条有青岛特色的文化资源保护之路

  进入3月份,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的负责人刘红燕开始忙碌起来,她与市发改委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始了对市南区20处已挂牌名人故居的实地摸底调研。《青岛市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保护利用规划》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上了日程。

  随着小鱼山成为国家级文化街区,越来越多的本地市民和外地游人慕名而来,而当他们依照指示牌按图索骥,却发现绝大多数的挂牌故居都 “可望而不可即”。在青岛,挂牌之后,真正能够走进去的故居,恐怕也只有位于福山支路的康有为故居和黄县路12号的老舍故居了。

  过去5年间,市政府以及市南区、八大关街道办事处投放5000万元,用于名人故居修缮及故居环境整治。而这一单向维度的保护投入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故居亟待开掘新的保护与利用方式。

  在位于观象一路的萧红萧军故居,眼前的情景让刘红燕倍觉惊喜。原本以为会大门紧闭的楼院洞开,拾级而上,房主热情地引众人进屋。他告诉我们,这里正是萧红萧军住过的房子。屋子的格局没有丝毫改变,甚至连门把手都不曾更换。房主是住在开发区的生意人陈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陈先生意外地将当时租住的故居买了下来,而他正致力于将这一不足50平方米的房子做成一个纪念萧红萧军的博物馆。

  他向记者展示了去年来青探访的萧红子女的照片,和自己收集的相关媒体报道,表示要把这些资料和一些相关的书籍整合起来,在入户的走廊上加以展示,让走到这里的游人都能进来参观了解。陈先生说:“青岛近现代的东西说少也不算少,这些历史说没有就没有了,我愿意出份力,做个保存和见证。”

  刘红燕向记者透露,陈先生的做法,其实也正是她个人想在“规划”中有所涉及的故居保护设想,那就是通过与房主的协商,联合保护和利用故居。2000年和2010年,市政府和市南区政府先后投入750万元和1200万元,搬迁老住户并开放康有为故居和老舍故居两处故居,而对于绝大多数故居而言,搬迁住户、开辟纪念馆和博物馆未必是一件可行和最佳的解决方案,如果能够在要求挂牌故居内居民施行开放和保护的基础上,给予政策性的鼓励和支持,很多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我们应该借鉴上海、成都等城市经验,找到一条有青岛特色的文化资源保护之路。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