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记者走进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学院的结构实验室,见识到了火烧、重压、推拉等十几种“酷刑”,这些“酷刑”是专门用来“折磨”建筑结构的,目的就是测算出在这样的“酷刑”下,什么样的结构能够坚挺,成为真真正正建筑物上的栋梁。 □记者 王晓雨
“三昧真火”专烧水泥柱
“你看,我们火灾试验炉刚刚用过,现在还烫人呢。 ”结构实验室里,立着一个两人高的“火炉”,火炉壁上黑糊糊的,离着五六米远,就能感受到灼热的空气,而在炉膛里,光溜溜立了一根水泥柱。结构实验室主任徐培蓁告诉记者,这根水泥柱刚刚经受过1300℃高温的“烤验”,除去要忍受高温外,在这根立柱的上方还重重地压着一大块重物,“那是我们的加载架,一直在施加重量,就像一吨多的重锤压在柱子上。 ”
徐培蓁介绍说,在现实生活中,火灾时建筑在经受火烤的同时,上下还有承重,而这一组专门测量竖向受力构件的“火灾试验炉”,就是模拟普通水泥柱在火灾中的变形情况。在它的一侧,还有专测横向受力的“地炉”,上面横躺着一根黑糊糊的横梁,中间部分已弯曲变型。
“炉里面有很多传感器,我们可以通过外面的屏幕,检测内部的变形情况。 ”据她介绍,防火材料的测试、建筑结构的设计,都要经受1300℃高温的试炼,而做课题的学生们,无论多炎热的天气,也同样要忍受这高温的环境。
模拟地震8小时测建筑
“这个区域都是模拟地震的,持续2到8小时,施加水平方向的推拉力,模拟地震来临时对建筑物的受力。 ”不同于一般实验室的精细,站在模拟地震实验区域的记者,恍惚觉得自己来到了建筑工地。
上千平米的实验室,满眼都是高大的钢块、支架、混凝土块,两层楼高的头顶上,一个巨大的吊臂横过整个屋梁。“这是已经测试过的腰梁,那些则是刚刚运来的钢管混凝土,还有这个腰梁,是玻璃钢材料的。”指着横七竖八模样类似的建筑材料,徐培蓁告诉记者,有些是经受过考验的“勇士”,有的则已经败下阵来,还有不少是等待接受“酷刑”。每一块建筑材料,从最初设计到在预制厂里作出,再用大吊车运到实验室里,往往要经过半年的周期,光在预制厂里“曝晒”这一关,就要花费28天的时间。
近3000万打造“酷刑室”
徐培蓁说,这个“酷刑”实验室的造价,高达2500万到2600万元,在这结构实验室里做实验,除了专业技术外,还得有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 “这么一小块混凝土材料,就得一吨重,虽然有吊车运送,但具体放在什么位置,还得靠学生们人力搬运。 ”打磨时候的尘土飞扬,搬运时候的满身酸痛,再加上夏天烤冬天冻,在徐培蓁看来,无论是材料想成为建筑物上的栋梁,还是土木学院的学生想成为行业里的“栋梁”,这基本的几大“酷刑”都是逃不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