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高考作文36年变迁:1980年画蛋 2012年无题

来源:广州日报-- 2013-06-07 09:44:20 字号:TT

    2012年:

    材料作文再现 首次出现“无题”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则用了两则关于“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和地点”材料,让考生写作材料作文。

    值得重视的是,此次是材料作文“重出江湖”。华师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邹寿元表示,自2007年广东“新高考”以来,话题作文、命题作文都出过了,2012年是第一次出现材料作文。

    而更具有开创意义的是,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在给定材料后,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这也是广东高考自主命题9年以来作文题首次“无题”。

    点评

    高考作文36年 文体一步步放宽

    36年高考作文演变,有什么特点和趋势?华师附中语文高级教师邱嘉峪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从高考作文的文体变化来说,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逐步放宽的过程。

    审题难度降低 文体放宽

    邱嘉峪说,自从恢复高考以来,30多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内涵越来越丰富、多元,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下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文题目,内涵比较窄,学生很容易偏题,这也与当时高考的录取率低有关系。当时作文题的难度相对较高、选拔性强,流行写议论文,而议论文一旦审题出现偏差,作文就很容易得低分。

    从审题方面来说,近些年比较多采用的“新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围绕材料的范围作文。这给了学生一个提炼观点、表现自己思维维度的机会。强调在审题上降低难度,出发点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讲。

    自从采用话题作文之后,对文体的限制放得更开了,让学生展现自己在写作方面描写、叙述、抒情等各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命题与热点“若即若离”

    邱嘉峪认为,高考作文命题总是与热点问题“若即若离”,主要的原因是尽量避免学生“猜题”。

    高考作文命题是一个不断规避弊端的过程,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全面、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采用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能比较有效地防止学生猜题。但有一段时间,话题作文出得较多,学生又常常“套作”(生搬硬套写作文),为了规避这个弊端,就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

    邱嘉峪说,让人略感遗憾的是,虽然高考作文题越来越“活”,但是佳作却并不多。好作文不仅在于辞藻和行文等技术性的因素,更在于考生的思想、观念、认识。现在网络发达,学生接触的信息、知识多了,但是阅读少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少了。学生的作文读起来“千人一面”,内容单一、相似、有局限。“说到底,作文要写得好,一要多阅读,二要多思考。”(记者徐静、陈翔、黄茜)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