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惜福镇王家村村民变股东 吃穿都从社区领(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7-16 06:05:22 字号:TT

惜福镇王家村村民变股东 米面都从社区领

惜福镇王家村村民变股东 米面都从社区领

  今年60岁的杜崇田,手里有一个小本子,红色封皮上印着9个烫金字——“村民福利待遇领取卡”,里面则分门别类记录着老杜何时何地从社区领取的大米、食用油、面粉、海鲜、白酒……最近一笔记录,日期是今年“端午节”。“逢年过节都能领,年底还有几千块钱的现金。”老杜说,他能享受这样的福利待遇,是因为他是社区的一名股东。

  作为青岛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试先行”地区,杜崇田住的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王家村社区前不久完成了农村社区改制,也是城阳区首批完成改制的社区之一。从依托旧村改造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到发展社区经济大胆创新改制,王家村社区所走过路既是几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成绩的真实写照,也给许多后来者以借鉴。日前,王家村社区书记王崇省向记者讲述了这个500人小村庄所经历的改制“三步走”。

  第一步:集约土地

  “求”来十户买房人 建成村里首栋楼

  干了10多年村书记,王崇省对于新农村建设有许多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建设新农村首先要考虑经济账,要让村民切实享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实惠,大家伙才能拧成一根绳,齐心协力建设好新农村。”可是面对困境,曾经当过镇办企业经营厂长的王崇省犯难了,“建设新农村要立足经济发展,要么工业带动,要么发展农业,可两者都必须有土地支持,当时王家村缺少的恰恰就是土地。”王崇省告诉记者,旧村改造之前,王家村可以说是镇上最落后的村,全村170户人家501口人,人均只有4分地,全村加起来共有200亩地,“就算想引进工业项目,也没有地给人家。”因为单纯依靠蔬菜种植且田地稀少,王家村当时年产值不足5万元,是有名的“穷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王家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王崇省与村两委反复合计,总结出王家村的一个优势——地角好。“王家村正好在王沙路和城惜路的交会处,交通非常便利,而且当时王沙路已经修得很好了,我们感觉这就是村子发展的惟一优势。”王崇省说,别的村也许是富了以后再盖楼,而王家村的情况决定了只能先盖楼后富裕。此时,我市正好实施旧村改造计划,王崇省借着这股春风,将建设王家村第一栋楼提到了村工作日程上。

  对于“吹牛”这个字眼,王崇省至今还觉得刺耳,“当时很多邻村的人跑来看笑话,说王家村在吹牛,各方面压力比较大。”王崇省说,当时最大的压力就是建设资金没着落——没有房地产商的介入,无法从银行贷款。“如果没有当时的十户‘功臣’,也许就没有今天的王家村社区了。”王崇省说,为了凑到建楼的启动资金,他走访村民,最终动员了十户村民出资买房,“村里地有限,他们十户都打算娶媳妇却没有房子,我就动员他们买房子。”可要让思想相对保守的村民掏出几万元钱买一张图纸,这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崇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总算凑齐60万元启动资金,王家村旧村改造正式启动。

  开头之后的事情就顺溜了很多,眼看着楼越盖越高,想买房的村民也越来越多,预购款加上全村集资,在当年春节前夕,王家村第一个楼座交付使用,同时村里也盈利50万元。此后,王家村以边盖边卖的方式,于2004年最终完成了全村的旧村改造工作,实现了全村人住上楼。

  “通过盖楼发展房地产,王家村可以说是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第一步。”王崇省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在“平房变楼房”过程中,王家村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了集约利用,也让王家村的新农村建设有了“抓手”。

  第二步:筑巢引凤

  本村招商引资“飞地”多种经营

  错落有致的居民楼分布在社区街道两侧,熙攘的人流、时尚的穿着,还有从街边网点房里传出来的喧闹音乐,走进王家村社区,记者的第一印象与青岛市区的普通街区相差无多。“这片小区,以前是平房;那边的门头房,以前是菜地……”只有在社区书记王崇省的介绍下,记者多少才能感受到一点这里的特殊。

  依托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完成了旧村改造的王家村社区很快吸引来大批外来人员,成为了惜福镇主要聚居区之一,随之带来的则是村庄经济结构的变化。“当时主要是发展生活服务业,街边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门头房。”王崇省说,当地村民放下锄头纷纷当起了店老板,而门头房作为村里的集体财产,村民只需要缴纳较少的房租就可以经营。然而,对于引进工业项目,王家村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努力。“相对于农业和服务业,工业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是最大的。”通过旧村改造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同时腾挪出了大片土地资源,王家村的招商引资开始了。2003年,青岛通商玩具有限公司正式落户王家村社区,也成为该社区引入的首个工业项目。“社区投资320万元建设厂房和配套设施,玩具公司则每年向村里交纳100万元的使用费。”王崇省说,建厂一方面是增加集体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社区的年轻人能够在家门口上班,老人和妇女则可以给厂里的工人提供生活服务,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村民个人增收的问题。

  随后,王家村社区又先后引进了5家外资企业,村里的经济主体架构搭建完成,但土地紧张的问题再度浮现出来。“当时村里一共引进了6家企业,腾出来的土地基本都用完了,发展又遇到了瓶颈。”王崇省说,思量再三,村两委决定以投资的方式,买地寻求更大发展空间。2004年7月份,王家村社区在青岛出口加工区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为社区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随后,趁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地价回调,王家村社区又投资840万元购买了8亩地,从事多种经营。

  第三步:社区改制

  集体经济有法人 社区居民变股东

  在王崇省的名片上,除了“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王家村社区书记”之外,还有一个今年刚刚印上去的名衔——“青岛和仁兴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是我们社区发展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实行集体经济改制,成立投资公司,居民全都变成股东。”王崇省告诉记者,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先行一步的王家社区,在农村社区改制方面也先行一步,成为城阳地区第一批率先完成社区改制的农村社区。

  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到“社区投资有限公司”,王家村社区改制带来的是巨大的盘活效应。“集体经济由于自身的特性,在经营方面很不灵活,无法向常规企业那样进行抵押、贷款等资金运作,而改制以后,经营将更加多样化,村民也将享受到更大的实惠。”王崇省举例说,以路边的网点房为例,作为集体经济体,王家村社区起初只能出租给个人,然后定期收取摊位费、租金等,而改制之后,社区投资公司就可以直接经营,盈利空间势必有很大的提升。此外,在招商引资、对外投资等方面,也将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改制社区投资公司以后,我们的经营范围大幅提升,地产、物业、电器、市政工程等都将纳入社区投资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体系内。”王崇省介绍说。

  在王崇省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由青岛祺和会计师事务所、乾泽律师事务所等多家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和公证书,“社区改制是关系全体村民的大事,我们先后召开多次全体村民大会,在征得全村95%以上村民同意之后,才正式启动改制工作。”王崇省说,对于村民来说,最大的变化则是身份从社区居住人变成了真正的财富持有者。“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我们社区的评估产值是8000万元,平均一名村民分得1万股股份。”王崇省说,在具体股份划分上是以年限为标准,凡是2011年年底前出生的村民都享有股东福利。而社区居民,除享受教育、医疗和养老、创业等社区专项福利政策之外,还可按年节领取实物福利,年底发放现金分红。

  “我们的初衷始终没有变,就是让大家伙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得民心、合民意。”王崇省说。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