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南水北调东线上的天池:东平湖喜盼一江春水(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3-10-04 06:25:39 字号:TT

南水北调东线上的天池:东平湖喜盼一江春水

南水北调东线上的天池:东平湖喜盼一江春水

    核心提示

    一路北上,江水经过了13级泵站,被提高了40多米,来到了山东泰安境内的东平湖,如果说大家不了解东平湖,那么大家一定知道《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这里就是八百里水泊唯一遗存水域。东平湖也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上的“天池”,之所以有这个称呼,是因为在南水北调东线上,这里的海拔最高;称其是南水北调东线的“分水岭”,是因为从这里再往北到北京、天津或往东到青岛、烟台、威海走的水就不用泵站提水了,而开始实现自流了。在南水北调东线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东平湖也和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城市一样,迎来了新的发展,湖区环境改善,渐成气候的旅游业都得益于将要从南方来的“一江春水”。“湖里的水会多起来,鱼儿会更肥美,这里也能来货船了。”说起南水北调,东平湖环湖村民无人不知,他们已经做好准备,都在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关键词:最高点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东平湖被“委以重任”,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干线工程中继骆马湖﹑微山湖之后的最后一座蓄水湖,也是高程最高的一座蓄水湖。未来的东平湖犹如南水北调东线上的一座 “天池”,从千里之外调来的长江之水在这里蓄积,经过调蓄,既可源源不断地送到冀东和天津地区,也可润泽干旱的鲁北以及胶东半岛,肩负起沟通黄河、淮河、海河和连接胶东输水干线、鲁北输水工程的重任。

    ■水利

    东线提水工程最后一站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解决黄淮河地区东部和山东半岛水资源短缺的一项国家重点战略工程,而东平湖畔的八里湾泵站则是东线13级提水工程的最后一站。这个泵站将引来的长江水带到最高点东平湖,然后分成两路,一路穿过黄河往河北、天津供水,一路输水至胶东地区,它既是南水北调东线上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关键枢纽工程。而东平湖畔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工程本身的高规格标准,都给东平湖边的建设者们出了个不小的难题。

    9月22日下午,记者驱车从微山湖一路向西北方向行驶,沿途经过长沟泵站、邓楼泵站,最终来到位于泰安东平县八里湾村的八里湾泵站。“整个泵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之前南水北调山东段进行了试运行通水,设备运转一切正常。目前,仅剩内部装修的收尾工作还没结束。”东平湖工程局工作人员任思福向记者介绍说,八里湾泵站工程为微山湖、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的组成部分,位于东平湖新湖滞洪区,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第13级泵站,也是黄河以南输水干线最后一级泵站。泵站南侧河道里的水位高程为36.6米,北侧连接东平湖,水位高程为40.8米。这个泵站的作用就是让长江水在泵机的牵引下提升4.78米的高度,将引来的长江水提升到一个制高点,然后顺利流淌进一堤之隔的东平湖。

    从设计理念上来说,八里湾泵站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中东线山东段一个标志性工程,主体工程包括进出水渠、清污机桥、主泵房等几个部分。工程全部竣工后,泵站还将安装观光电梯,乘坐观光电梯就能看见南水北调工程的部分河道以及东平湖的美丽景色。

南水北调东线上的天池:东平湖喜盼一江春水

南水北调东线上的天池:东平湖喜盼一江春水

南水北调东线上的天池:东平湖喜盼一江春水

    混凝土浇筑出丝绸质感

    在水泵的作用下,长江水将以每秒100立方米的速度通过一个接近S形的弯道。这个弯道就是泵站的进出水流道,也是这个主泵房工程的重中之重。“八里湾泵站工程的精髓是进出水流道,既需要大器械,也需要绣花针。”任思福向记者介绍,在施工技术方面,混凝土的曲线段浇筑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工程,由于水在弯道内高速流动,就要求整个混凝土曲线段表面非常平滑,没有任何颗粒感,手感像丝绸一样。

    任思福笑着向记者回忆,当年,他们的施工队伍来到大安山八里湾泵站的建设地址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巨大的湿地,里面的芦苇荡长得密密麻麻。由于常年累积,湖底的芦苇根、腐殖质累积了很厚一层,达四米多深,清除淤泥难度很大。工人们挖淤泥,填新土,打地槽,挖出芦苇根十万余斤,才将地面清理干净。一切工程就是这样才有了开始。

    “当地老百姓都翘起大拇指说,几十年的臭水塘硬是给弄干了。”一施工人员说,开挖后的工程基坑底高程与东平湖现有水平面有20米左右的落差,由于水压的原因,东平湖的水不断地往外渗透。为了降低地下水,他们打了3排共62眼排水井,同时用截渗墙将建筑工地和东平湖及周边地带分隔开以阻断水的来源。

    调水“给力”泰安段复航

    “这个地方以后将变成什么样啊?”东平县八里湾的村民们经常这么问。“八里湾泵站站房的南侧就是清污机桥,引来的长江水将首先通过清污机桥,水质在这里将得到一次净化。而在泵站东面约600米的位置,就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船闸,南水北调工程将以前的大运河的泰安段进行了清淤,届时,这里将重现大运河的复航美景。”任思福将八里湾的工程形象比喻为 “一线串三珠。”

    “一湾碧水将八里湾泄洪闸、八里湾泵站、八里湾船闸三个明珠串联起来。三颗明珠的距离都是600米,方圆两公里范围内将出现商贾云集、游客盛行、村民富足安乐的生活场景,想起来就美得不得了。”任思福介绍,大运河复航后,这里将变成一个三级航道,八里湾船闸处可以通过载重2000吨的大船。据介绍,以前八里湾泵站所在的位置是大安山镇,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大码头,后因大运河泰安段堵塞不能通行,大安山镇的重要作用就逐渐丧失。

    大运河复航后,这里将重现古大安山镇繁华景象,成为集山水一色,人文、地理、环境于一体的自然风貌,成为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汇聚的商贸胜地,货运业、服务业、旅游业将蓬勃发展,大安山这个古代重镇将发展为具有现代气息的繁华商镇。

    ■治污

    5大“水肺”保水质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最后一个闸口,也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中继骆马湖﹑微山湖之后的最后一座蓄水湖,也是最高的一座蓄水湖。未来的东平湖犹如南水北调东线上的一座“天池”,从千里之外调来的长江之水在这里蓄积,经过调蓄,既可源源不断地送到冀东和天津地区,也可润泽干旱的鲁北以及胶东半岛,肩负起沟通黄河、淮河、海河和连接胶东输水干线、鲁北输水工程的重任。在南水北调工程内部有这么一个说法:东平湖的水合格了,南水北调东线的调水也就成功了。

    9月23日上午,记者驾车沿东平湖堤坝从南岸一路行驶到北岸,实地探访这里的生态治理和水质净化成果。在东平县稻屯洼国家湿地公园,园内道路两旁竖立着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路灯,两侧是碧绿的湿地植物,东平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县城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在湿地停留,通过湿地里的填料和黄菖蒲、水葱等植物根系吸收水里的污染物。在这片湿地干活的小河村村民陈秀艳和侯秀珍说,以前这里是片小水沟,水黑乎乎、臭烘烘的。湿地的建成,让附近景色好了很多。“建一片湿地不光是为了净化水质,我们还要考虑到它的社会效益,要为市民提供一片可以游玩、休憩的大景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像稻屯洼这样的人工湿地在东平县总共有5个,5块湿地就像5个大“水肺”,让流入和流出东平湖的水得到过滤和净化,让送到京津和青岛的水质得到保证。

    拆万亩网围搞清洁养殖

    “拆了网围和网箱,我们渔民们就都开始学着上岸转型了,大家有的外出务工,有的直接开了农家乐,吃起了旅游饭,收入也不比以前少。”在东平县老湖镇,吃了20多年打鱼饭的老曹说,起初大伙都不理解,拆了网围怎么生活,但渐渐看着湖里的水越来越清,游客越来越多,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心里也就理解了。

    为了发展东平湖库区经济,这里先后发展了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旅游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等脱贫增收项目,在东平湖内发展4万亩网围、2.95万架网箱水产养殖,那时候,东平湖上一片“举网便知鱼虾富,来往常年万里船”的景象。但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了保证湖水水质,东平县先后整治拆除网围1.85万亩、网箱9600架,将10000亩网围、9850架网箱由投饵性养殖转化为清洁养殖生产。

    从源头切断污染

    保证东平湖的水质,不仅要通过后期的治理,还要从源头上切断污染,山石禁采、河砂禁采、农田施肥、小产业排污,这些都得下功夫。“东平旧县乡的粉条全国出名,全乡大多数的农民都靠着生产地瓜淀粉和粉条谋生,但是生产淀粉污染大,我们通过做工作,600多户居民主动放弃了这一行业,老百姓付出了很多。”工作人员表示。

    现在当地的农民不少开始种蘑菇,发展生态农业,而且收入也都不错。据了解,东平县先后开展山石禁采、河砂禁采、小地瓜淀粉企业整治、东平湖综合治理四大战役,共关停山石开采企业90家,拆除抽砂船只1600余艘、砂场码头130个,关停沿湖小型造纸厂3家。

    与此同时,东平县农业局也在环湖周边的农田开展另一项工作——测土配方。东平是农业大县,农田一年化肥使用量达到12.5万吨,这些化肥如果顺着水流入东平湖,会引起水域生态富营养化,直接导致水藻疯长,鱼类等水生动物因缺氧数量减少甚至死亡。现在,东平县农业局对每家农田检测土壤,制订化肥使用配方,有目的施肥,让施肥数量直接减少三分之一,不仅对环境保护起了大作用,对农民也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目前,东平湖水通过湿地强化治理、拆除网箱网围以及禁渔等措施,已经达到规划所要求的三类水质标准。

    ■人物故事

    养殖区改养吃草鱼

    东平县斑鸠店镇路村村民孙传鹏和孙刚坡父子俩近年来一直从事在东平湖从事养殖。9月23日中午,记者来到路村的码头时,正赶上孙刚坡驾船从湖中养殖区出鱼。一辆专门来拉活鱼的货车停在岸边等候,其它的村民也赶来一起帮忙。“我们这边养殖户心都很齐,碰上谁家要出鱼了,都会过来帮忙。”74岁的父亲孙传鹏向记者介绍,这条钢板船一次拉了3000多斤活鱼上岸,这一趟能卖2万多块钱。“我年轻那会儿,是在东平湖打鱼,后来打鱼的村民越来越多,湖里的野生鱼越来越少,上世纪90年代,大家就纷纷开始搞养殖。那时,湖中架设的网具成片成片的,大多数渔民养的是需要喂饲料的鲤鱼,时间长了,湖里的水质也在慢慢变差。”孙传鹏说,现在政府加大了对湖区养殖的管理,缩小养殖规模,提倡养殖吃水草的草鱼、青鱼以及白鲢、花鲢和鳙鱼等净化水质的滤食性鱼类。“这两年的水质又明的好转了。”老孙说,自己和儿子养了1万多尾鱼,主要是花鲢、白鲢、草鱼、青鱼,每年能赚10多万元。“现在,全国各地的批发商户都来我们这拉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46岁的孙刚坡笑着说。

    东平县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湖内生长有50多种鱼类、40余种水生植物,东平湖水质明显改善,呈现出“水清、草茂、鱼肥”的美好景象,通过“以鱼养水”改善水质,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逛城

    汶水西流的美丽传说

    如果站在泰山之巅远望,汇入东平湖的唯一一条河——大汶河就像一条绚丽的彩虹沉降于大地之上,秀丽壮美。大汶河位于黄河下游右岸,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莱芜、淄博沂源、泰安新泰等地的山区,自东向西流经淄博、莱芜、泰安、济宁、济南,最终流入东平湖。东西流向的大型河流多自西向东,而在这里却有“汶河倒流”奇观。

    “有个传说,汶河形成时便背向东海,龙王很生气,认为汶河小瞧他,便令掌管汶河的小青龙改道,同时令三女儿去督察。”当地很多村民都会讲这个故事,小青龙带小龙女来到汶河告诉她,汶河两岸都是肥沃之地,如将其改道,会殃及百姓。小龙女便去劝告父王,岂知龙王不听,更将小龙女逐出龙宫。小龙女又回到汶河,与小青龙施恩于百姓,使两岸风调雨顺。汶河一直倒流,成为奇观。

    汶河沿岸还有着众多古迹,有明石桥、大汶口文化遗址、戴村坝等。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汶河岸边,是新石器时期的典型文化遗存,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同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