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读者拨打本报热线电话82860085反映,常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和短信,有的干脆在电话中模拟绑架的场景,有的则发一条账户短信,告诉你按照该账户汇钱即可。记者昨日联系了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盘点了常见的四大电信诈骗术,提醒市民不要轻易相信。
忽悠
“邮局”来电提醒收邮包
昨天上午,市民秦先生接到一个蹊跷电话险些上当受骗。手机上显示的号码是158开头,还没等秦先生说话就听到一女子用标准普通话说,“您好,邮政局紧急通知,您有三封挂号信因地址不详无法寄发,如要了解详情,请按9键。”由于是电话录音,秦先生想也没想就准备按照语音提示按“9”字键,可突然想起最近家里没有挂号信件,亲戚寄信也应该打声招呼啊。当秦先生按下9后,等待了10秒钟有语音提示该邮包被查出含有毒品,属于刑事违法案件,需要转接公安机关进行审查登记。觉得蹊跷的秦先生立即挂掉了电话,认定接到了骗子的电话。
随后,秦先生立即拨打了邮政统一客服电话“11185”,客服人员接通电话询问了具体情况后,明确告诉秦先生这是电话诈骗,不要轻易回拨任何号码。
揭秘
诈骗团伙分角色下套
记者昨联系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队长祝小楠得知,在诈骗团伙用打电话的方式实施诈骗时,通常他们都各有分工,有导演组、电话组、剧本组和取款组。未领取的邮包、法院传票、电话欠费、子女被绑架等都是他们惯用的伎俩,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剧本。祝小楠介绍说,诈骗电话中提示的摁数字转接,其实是换了一个人接电话,他们会扮演民警、银行职员等谎称个人身份账户信息泄露,需要重新进行核查。一旦有市民上当,通过银行转账汇了钱款,诈骗团伙的取款组就会在5分钟内通过全国各地的银行网点转账。
盘点
流行四大电信骗术
根据近两年市民举报的情况,祝小楠也总结了岛城常见的电信诈骗:一是以邮包、电费、话费、有线电视费、法院传票、社保到期为借口,从市民口中套取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再谎称身份信息外泄,需转接到公安局调查。当市民对公安局电话半信半疑时,对方会报出号码还表示可以拨打114查询;二是谎称是某政府机关,需要核实身份信息、个人财产等,并提供一个可以汇款的安全账户,保证查实无问题后全额退款;三是利用改号软件,将号码改成公安局、电信部门等常见的号码进行诈骗,或者谎称手机被盗、子女被绑架进行威胁;四是通过群发账户已更改短信,让正在准备汇款或是子女在外地上学的市民上当受骗。
拆招
诈骗常留蛛丝马迹
祝小楠介绍说,电信诈骗团伙一般都在外地作案,有的还在境外,一旦有市民上当受骗,钱款很难追回。祝小楠告诉记者,骗子用改号软件拨打了电话,存在不能回拨的问题,如果市民接到了公安局一部门的电话,可以在挂掉电话后回拨过去,打不通说明是骗人的,能打通的则可以直接接到真正的该部门。看到000532、+532打头的号码,一般情况都是通过改号软件改过的网络号码,尽量不要接听。骗子口中的安全账号也根本不存在,公检法和政府部门都不会通过电话办案和核实信息,市民可以拨打正规办公电话或者110进行核实。此外,遇到响了两声就挂掉的电话最好不要回拨,以免被诈骗团伙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