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应抢占中日韩自贸区发展先机,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成立中日韩地方经济示范区,作为自贸区的先行先导区
“山东应抢占中日韩自贸区发展先机,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成立中日韩地方经济示范区,作为自贸区的先行先导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负责人、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少安,在5日举行的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暨“两区”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蓝区”充满经济活力
据黄少安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各地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于山东省,也高于全国,这表明该地区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
各地市的三次产业都迅速发展,但各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增速也差别较大。第一产业增速明显慢于二三产业,农林牧渔业增速明显低于工业和建筑业。
“青岛市在2011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由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各地市基本上形成了"二三一"或"三二一"的产业结构。”黄少安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黄少安表示,从2006年到2012年,规划主体区各地市对外贸易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经济外向型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不同。青岛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下降,但外资依存度最高,达到3.96%;东营则是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但外资依存度最低,仅为0.34%。
拥有超半数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的庞大数量也印证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活力。
“截至2012年底,山东省内共有上市公司153家,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内的上市公司有79家。其中2012年新上市公司7家。不仅总数占到了1/2多,而且新增加上市公司也基本上都集中在该区域内。”黄少安告诉导报记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6市2县都有上市公司,但地区发展不平衡。烟台上市公司最为集中,达到27家。其次是青岛为20家,潍坊有19家。
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不均衡,许多新兴产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还没有上市公司。在全部79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类上市公司有60家,占比75.9%。而蓝色半岛经济区尚未有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和传播与文化业五类上市公司。
“蓝区” 内上市公司总体发展前景向好,但是也表现出不景气。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资产下降的上市公司超过了50%。营业收入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39家,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的有43家,净利润变化率为负值的43家,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的有44家。
“上市公司数量较少的地市应积极整合资源,通过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上市公司绩效。”黄少安说。
成立中日韩地方经济示范区
对于备受关注的中日韩自贸区,报告中也提出了在山东成立中日韩地方经济示范区的建议。
“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障碍和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有必要设立地方经济示范区,先行先试,而青岛优势独具。”黄少安建议,山东应积极调整产业合作方向,推动三国产业间相互投资和产业重组,与日韩企业在新兴产业方面加强研发共同合作,增强三国企业之间的互信关系。
黄少安表示,山东可在医疗、旅游、文化及服务业方面率先展开合作。在金融、信息技术、电子通信、教育产业等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可借助自贸区,推动山东省内能源行业在风能、太阳能、节能环保领域与日韩合作。
至于青岛,可面向日韩建立国家贸易中心城市,推动青岛前湾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合作建设日韩产业园。并率先成立地区性银行—东北亚银行,争取成为区域金融合作试点区。(吴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