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海警1117船船长披露海上维权幕后 生死一念间

来源:大众网-- 2013-12-16 07:41:29 字号:TT

   停泊在团岛码头的中国海警 1117船。

    海风、海浪、海景、海岸……岛城市民的生活与大海息息相关,当我们享受大海的恩赐时,一名从青岛走出的中国海警船长和他的战友们,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常年漂泊在茫茫大海上,一年中最多有 301天出航。由于在对钓鱼岛、黄岩岛专项维权执法任务中的突出表现,今年59岁的中国海警1117船(原为“中国海监1117船”)船长王桂廷在近日获评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等部门联合评选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他也是国家海洋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务员。受访过程中,这位老船长首次披露部分已经解密的海上维权任务。谈起海上维权的种种惊心动魄的经历,老船长仿佛聊家常一般平静。而提到对家人的亏欠,这位经历过无数次“大风大浪”的老船长却满含愧疚。

    英雄卫士再次归航

    12月2日,刚刚完成完成黄岩岛维权执法任务的中国海警1117船回到青岛团岛码头,除了船只的常规保养维修之外,这次靠泊还是载誉归来的一次凯旋——近日,带领执法人员多次圆满完成钓鱼岛、黄岩岛维权执法任务的船长王桂廷,入选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等部门联合评选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跟其他在陆地上就职的入选者不同,海洋系统唯一入选者王桂廷的工作地点是在茫茫大海上,一年中大多数时间也在海上度过,用同事的话说,这位老船长算是把大半辈子奉献给祖国的“蓝色领土”了。

    “2011年出航301天,这是出航时间最长的一次,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今年59岁的船长王桂廷1973年参军,1982年由部队转到地方后进入海监队伍,成为那个年代的公务员,30多年里,王桂廷执行过黄海维权、黄海编队维权、东海钓鱼岛维权以及南海黄岩岛专项维权任务,并参加过西沙执勤、南沙常态化维权巡航等任务,海岛调查、防抗台风等日常工作更是难以计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王桂廷职业生涯中总航程达14.2万多海里。

    15日傍晚,记者结束采访时,这位船长请记者到船上餐厅吃了一顿工作餐,拿着饭盒的王桂廷轻车熟路地在这艘共三层的船上来回,最终在用开水冲洗饭盒后带记者走进了干净整洁、布置简单的餐厅,当天的晚餐是茄子和土豆两个炒菜,主食是米饭。“这就是我们平时的工作餐。”王桂廷说,每年在海上的日子最少也是260天以上,平时吃饭最大的特点是“能凑合就凑合”。在饭后洗刷餐具时,或许是考虑到自己不久将告别这艘陪自己出生入死的执法船,王桂廷在盥洗台前不乏幽默地突发感慨:“在这艘船上,感觉比在自己家里还要亲切,一年大部分时间都陪它玩了……”

    与天斗无数次九死一生

    接受采访时,这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船长总是语气平静,然而在其职业生涯中却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海上执行任务,最大的天敌当然是变幻莫测的天气情况。”王桂廷认为,一旦在海上遭遇恶劣天气,靠的并不仅仅是设备技术、船的吨位,更重要的是人的意志,还有老天爷给的运气。“印象最深的那次是2002年夏天,日本要在我国的专属经济区打捞一艘沉船,按照相关程序向我国申请后,我们也接到命令,在任务区执行监视监察任务。”十多年前,那时王桂廷还是中国海监22船船长,他带领船员顶着五六米的大浪航行8个多小时后抵达目标海域时,因为天气恶劣,日方主要船只已经撤离,仅留下4艘5000到6000吨级的船舶值守。

    “我们的22船是1200吨级,风浪大的时候船舶倾角能到30度。”就在这样的情境下,王桂廷依然要指挥船员完成取证任务。“取证是完成了,但接到指令驶离该海域时危险来了。”王桂廷说,风浪越来越大,其中一个焊在船上的缆车直接被大浪打进海里,海水随即透过锚机涌入船舱导致锚机电路板短路。“现在想起来那真是千钧一发了,也忘了当时是怎么冷静下来的。”迅速在船舱中排查后,王桂廷指挥船员用缆绳将所有的舱门牢牢拴在一起,并在剧烈的摇晃中修补破损,凭借着齐心协力,中国海监22船最终安全驶回码头。

    “挺过来了,是人定胜天,要是当时过不了这一关,那就是命了…… ”除了这次九死一生,其他任务中大大小小的危险已经数不胜数,王桂廷受访中表示,不仅仅是自己,肩负使命执行海洋维权任务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命令,哪怕面对死亡。“如果没有接到指令,再危险也不能撤离。”2011年夏天,王桂廷参加南海维权巡航任务40多天回到青岛后,不到两周就接到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应急巡航、监测任务。“我们负责不间断巡视,及时发现溢油目标。”据介绍,溢油事故现场海域内船只多达30多艘,大雾时视距小于50米,作业过程中困难重重;在9月1日,海上更是刮起9级大风,浪高达4~5米。“当时其他作业船按照指令都离开避风了,我们继续执行命令。”现中国海警1117船政委韩学亭说,船内所有可移动的物品几乎都在摇晃中搬了家,甚至固定好的电视机、电脑、洗衣机以及沉重的保险柜都被甩了出去。“前后离靠码头46次,终于还是完成了巡航、监测任务。

    韩学亭政委告诉记者,在执行溢油监测任务过程中,王桂廷除了要指挥船上人员跟风浪斗争,还要战胜内心的痛楚和挣扎。“当时他爱人病重住院,接到电话后我也知道了,船长嘱咐我别告诉其他人影响士气,先完成任务。”

    与人斗狭路相逢勇者胜

    恶劣的自然条件无法预知、更无法驾驭,而海洋维权执法过程中面对“心怀鬼胎”的敌人,更多的则是要靠智慧、实力以及敢于硬碰硬的勇气。2002年5月,王桂廷带领“中国海监22船”前往黄海海域对某国军事测量船进行跟踪监视和驱离,抵达目标海域后中国海监22船减速从该测量船艉部接近。“当时计划从他们右侧穿过船艉再绕到左舷取证。”王桂廷回忆说,就在中国海监22船航行至距目标船100多米时,目标船的船艉瞬间上下起伏,“我一看船艏又泛起逆向波纹。”凭借多年航海经验,王桂廷判断这是船只倒行的征兆,“当时就明白了,对方很可能是发现我们后玩手段,打算趁我们的船穿越他们船艉时倒撞我们船。”目标船有4700多吨,而中国海监22船只有1000多吨,生死存亡一瞬间,王桂廷命令迅速加速,最终高速冲过对方船艉部。“最近时对方船尾距我船右舷尾部只有不到2米的距离,要是撞上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可能就没有咱们今天在这里谈话了。”在船上的宿舍里,王桂廷对曾经的危险付之一笑。

    “在海上维权能遇到各个国家 、各种脾气的外国船队,有的霸道,有的傲慢,还有的赤裸裸地耍无赖,必须要随机应变。”在无从选择时,王桂廷也要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2007年5月,王桂廷接到带领中国海监1117船赴南海执行专项维权执法的任务。“到达目标海域后跟我国其他海监船组成护航编队,对某国武装船实施拦截、分隔、阻挡。”王桂廷说,对方的武装船竟然突然对我国编队频繁发起了穿插、横挡等危险行动。“就一平方海里的范围内,我们9艘船他们30艘武装船来回穿插。”双方矛盾迅速升级,对方武装船开始肆无忌惮地冲撞我编队。

    一旦发生碰撞肯定两败俱伤,在这种情况下,王桂廷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当时我找到轮机长,让他做好准备,一旦发生碰撞赶紧安排其他人员撤离,船上其他人能走,但我们俩不能走。”当时的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王桂廷说,自己当时的打算是由轮机长保证主机正常运转,如果与武装船发生冲撞,只能尽量往西沙群岛接近我方基地。“当时真是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但是能不能开到就看运气了。”好在面对我方海监编队的强硬回击,对方武装船最终撤离。

    与自己斗30年落下一身病

    讲起自己和同事在风云际会的“蓝色国土”上的经历,王桂廷如数家珍,但记者在进一步采访中了解到,王桂廷对记者的讲述其实有所“隐瞒”,跟王桂廷共事约20年的中国海警1117船政委韩学亭告诉记者,就在2007年5月的南海专项维权执法行动之前,刚刚做完喉部肿瘤切除手术的王桂廷本来正在带病修养,但当时船上值班同事临时告假而找到王桂廷替班。“当时想应该也没什么紧急任务,反正做了手术也闲着没事就上船值班了。”未料上船后突然接到紧急命令,等不到值班同事归来,还未痊愈的王桂廷只能带病上阵了。“在航渡中间他指挥全体船员演练射击、堵漏、救生等,好在最后执法过程中有惊无险。”跟王桂廷一同执行此次任务的一名船员介绍说。

    2011年1月,返航休整不足20天的中国海监1117船再次接到紧急出航命令,然而此时王桂廷迟迟未得及时治疗的痔疮开始病情恶化,他没有选择告病休假,而是在50多天的航行中咬牙坚持完成了这次任务。“后来在休航期间动了手术,大概是腊月廿八那天,在医院里又获知某国海军侦察船要进入黄海海域,目的不明,我执法船要紧急出发。”还没办妥出院手续,王桂廷就从医院赶回船上带领船员参加新的任务。

    “要说身体,我们船上很多人的健康状况都不是太理想,我这情况不算什么。”风里来雨里去的海上工作,往往会让人落下风湿病、关节炎,而因为出海任务往往非常紧急,一旦身体染恙则有可能逐渐加重。“到了有任务的关头,只能自己战胜自己。”王桂廷说。

    特写

    常年不“着陆”见到马路有点“陌生”

    1972年12月,王桂廷离开湖北汉川老家来青岛从军,弹指一挥间已过四十年,跟我国其他沿海城市一样,青岛的发展直接受惠于大海,而这也离不开像王桂廷这样为了国家海洋权益艰辛付出的“海洋卫士”,而早在青岛安家的王桂廷却没有多少时间体会这座海滨城市的繁华与美丽。

    在团岛码头的中国海警1117船上,王桂廷透过船窗遥望远处依山而建的马路和楼宇,跟记者讲述了年少时的“青岛记忆”。“我们新兵是在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军训的,当时第一次见欧式风格的建筑,还有八大关、教堂,感觉这个城市很清新。”当王桂廷在风浪中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坚守海洋权益时,青岛的城市面貌紧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日新月异,但常年漂泊在海上的王桂廷却并没有目睹这座城市的成长。“不知不觉间就感觉青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越来越高,马路宽了,车也多了……”王桂廷坦言,在感受到岛城如今的繁华之外,一丝陌生感也萦绕心头。

    11日下午,记者跟随王桂廷回家采访路上的一段“插曲”,或许正是他与这座城市还未相互熟悉的缩影——在延安路一处路口下车后过马路时,因为斑马线上没有信号灯,面对眼前的车水马龙,能在海上灵活驾船与天斗、与人斗的老船长,却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习惯了在海上漂,回到陆地真是不大适应,见笑了哈哈……”谈话间,旁边几名更年长的市民已经在车水马龙中轻松而过,终于等到车辆较少的空隙,记者和王桂廷获得了过马路的机会。

    背后

    为了老婆孩子,咬牙换“大房”

    很多人退休后可以颐养天年,虽然背着一个受太多人羡慕的“公务员”身份,年近六旬的王桂廷恐怕要以“房奴”的身份开始退休生活。“以前买房子总攒不够钱,等钱攒些了房子更贵了,手里的钱跟房价差距越来越大。”王桂廷坦率地告诉记者,自己工作几十年,如今每月工资是 6000多元,儿子已经上大二,考虑到全家人的居住情况,直到最近他和妻子忍痛割爱,将单位分给自己的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连同另外一套房子一起卖掉,借款20余万元,买了延安路附近一套稍大点的房子,记者了解到,王桂廷买的这套二手房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去掉公摊,室内使用面积不足90平方米。

    在中国海警1117船上采访时,大副张志义告诉记者,以前离开队伍“下海”的同事,现在一个月能轻松拿到二三万元的工资,很多人已轻松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并且在近几年的房地产升值中大为受益。“说那些干什么,如果为了钱,咱们早就不在这条船上了,想想这些年为国家做的事,我问心无愧,也从不后悔。”王桂廷打断了大副的话。

    心声

    对得起这份工作,有愧于家人

    “领导,我回来了……”11日下午,王桂廷来到延安路一栋楼房,进入自家房屋后王桂廷冲着屋内戴着口罩、挽着头发的妻子喊道。王桂廷把妻子当成“领导”,是夫妻两人之间幽默的默契,也是王桂廷心中愧对妻子的一种表达。“领导你看看要我干点什么活?”回家之前,王桂廷买了几把刷子,准备和妻子一起收拾新买的这套二手房。

    “他常年不在家,只能自己忙活了。”王桂廷的妻子臧女士如今已经退休,对她来说,跟丈夫收拾新家实在是一件幸福却又奢侈的事情。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获悉,按照相关政策,王桂廷在2014年4月份即将退休,而在退休前,随时还有新的任务,所以他不得不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短暂时间。

    “我对得起这份工作,但对我自己的家亏欠太多,不知该怎么还了……”王桂廷背对着妻子告诉记者,妻子此前住院做手术,自己都不在身边,有两次都是妻子自己在手术书上签字。

    心愿

    希望海上执法力量越来越强大

    “你看看我国南沙群岛这片海多么漂亮……”王桂廷的电脑上存有大量执法取证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当时是去南沙群岛的琼台礁进行维权执法,我们同事拍摄了一些照片和视频。”记者看到,那里水面上碧波清澈,天空蔚蓝如洗。王桂廷表示,无需太多理由,仅仅这美轮美奂的海疆风景,就足以让自己和同事为了祖国的海洋权益而奉献终身。

    作为海上执法人员,王桂廷和同事也曾有过迷惑,此前的一些行动中,除了海监之外,渔政、边防、海上缉私等执法部门难以统一行动,形成了相对松散的执法体系。好在中国海警局终于在2013年7月22日正式挂牌,中国海监、中国渔政、边防海警、海上缉私警察4支队伍整合为“中国海警”,开始了新的海洋维权执法征程。“希望海上执法力量越来越强大,我在有生之年最希望看到的,是在我国主张的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内,不会再有任何争议,也不再有任何其他国家染指!”

    采访过程中,谈话的内容总是不经意间倾向退休的话题,而每每想到自己的海洋维权生涯所剩无多,王桂廷难掩心中些许失落。“退休后,如果还能为国家的海洋事业做点贡献,我在所不辞。”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