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养老金月人均增长245元 去年拨付134亿

来源:青岛晚报-- 2014-01-03 14:00:15 字号:TT

    深入推进社区门诊统筹制度

    近年来,在保大病、保住院的基础上,我市医保政策渐向门诊常见病、慢性病拓展,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立门诊统筹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一是发挥个人账户基金倍增效应。合理配置医保资源,建立“统账结合”的管理模式,对医保统筹金计入个人账户金比例进行结构性微调,逐步增加医疗保险基金的统筹互济功能,实现了个人账户“死钱”变成“活钱”,“小钱”变成“大钱”的倍增效应,减轻参保人门诊看病的费用负担。二是实行社区签约首诊制度。参保人按照自愿原则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实行社区首诊制度,感冒、发烧等普通诊疗在社区医院即可完成且自负费用较低。同时允许双向转诊,参保人经社区转诊住院起付线减半执行,且在2万元以内的住院费用自负比例降低2个百分点,经住院治疗后需康复保健的病人,还可转诊回到社区医院进行治疗,减轻参保人门诊就医负担。三是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流。通过确立“一对一”社区家庭医生,建立参保人社区健康档案,定期聘请大医院专科医师到社区坐诊,提高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报销比例,降低个人自负医疗费用,由此引导群众到社区医院看病就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压力。

    服务模式持续创新,工作效能不断提高

    为提升社会保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参保人员便捷地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市人社局根据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和市政府的有关要求,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自今年12月起开始试点发行新版社保卡,并创新性地构建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卡便民服务体系,实现了惠民、便民、利民的目标。

    新版社保卡为载体建服务平台

    一是建设共享型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我市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分散于多个部门的同类管理和服务对象的信息资源,实现了社会保障卡应用管理信息共享。目前,青岛市的社会保障卡管理应用系统已与6家合作银行、市电子政务办公室、12345市政服务热线(市长公开电话)、银联公司、医保定点单位以及公安、民政、卫生、住房公积金等单位实现了互联互通,社会保障卡可搭载民政、卫生、住房公积金等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应用,实现一卡多用,促进社会保障卡的广泛应用。二是建设便民型经办服务平台。我市构建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10分钟路程为半径,辐射整个行政区的“10分钟服务圈”。通过合作银行参与建设经办服务体系以及合作银行之间的竞争机制,来提升社会保障卡经办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合作银行网点数量多、覆盖面广、服务规范的资源优势,我市将社会保障卡经办服务工作全部委托给合作银行,群众可就近在合作银行网点直接办理社会保障卡申领、激活、挂失、补换、变更密码等社会保障卡日常业务。

    实行“网络化、零距离”社保服务

    一是社保业务实现网上自助办理。大力推行“网上经办、自助经办和临柜经办”三位一体的经办模式,对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社保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参保单位可通过网上办事平台自行办理人员参保、续保、停保、补缴、申报基数、信息查询、信息维护等业务。参保单位或个人还可上网自行查询并打印带有防伪验证码的参保缴费等基本信息。这些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社保业务信息化经办服务水平,使业务功能更加全面、数据对接更加快捷、群众办事更加便利。二是省内异地就医实现联网即时结算。今年以来,我市稳步推进与省内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的业务联网工作,现已与省内其他16地市的85家医院基本实现了异地就医互联互通。三是自助服务区延伸至基层服务平台。我市社保部门积极打造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服务平台,将自助服务区延伸至街道保障中心,参保单位和个人可直接到附近所属的街道劳动保障中心办理网上参保、个人查询、信息维护等业务,大大便利了办事人员。

    推进“提速增效”社保业务流程改造

    一是规范业务流程优化窗口布局。编制《社保经办业务工作规程》,全面梳理了228项业务流程,对政策依据、工作权限、办理时限、业务流程等5个方面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同时,建立窗口受理、后台审核的经办服务模式,优化调整市局服务大厅布局,按险种和业务类别重新设置大厅服务功能,并设立绿色通道。

    二是建立工伤康复早期介入机制。针对工伤职工康复热情低、早期康复率低的“两低”现象,开展工伤康复早期介入试点,把工伤治疗和康复实行无缝对接,康复评定后置到康复期间进行,康复效果评估与结算挂钩,工伤职工康复介入期大幅提前,平均外伤康复时间比非早期介入提前56天,早期介入组康复疗程平均缩短82天,功能障碍康复程度提高50%,康复治疗费降低33%。

    三是提升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效能。为解决参保职工参加劳动鉴定排号时间长、领取结论时间长的问题,通过每月增加一次鉴定场次、单场鉴定人数由原来的80人增加至120人、自我加压加快内审速度等有效举措,将材料申报到现场鉴定的等待时间由原来的40天压缩至15天左右,将提出申请到拿到结论的平均时间压缩至30天左右,比法定时间提速50%以上,促进相关人员尽早享受社保待遇。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