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逸夫楼盘点:海大逸夫科技馆最早(组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4-01-08 06:42:46 字号:TT

青岛逸夫楼盘点 海大逸夫科技馆时间最早

青岛逸夫楼盘点 海大逸夫科技馆时间最早

青岛逸夫楼盘点 海大逸夫科技馆时间最早

青岛逸夫楼盘点 海大逸夫科技馆时间最早

青岛逸夫楼盘点 海大逸夫科技馆时间最早

    邵逸夫一生慈善为怀曾捐善款百亿 青岛院校也有多处“逸夫楼”

    邵逸夫一生慈善为怀,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一百多亿港元,光扶持内地教育事业的捐款就近47.5亿港币,全中国多家院校均有以邵逸夫名字命名的“逸夫楼”。晚年邵逸夫更拨出资金,成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奖”,表彰人类科技拔尖的人物。而就在岛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山东科技大学黄岛校区、青岛19中和青岛9中内的逸夫楼,都见证了这位香港善人长翁的无私善举。

    时间最早——海大逸夫科技馆

    来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眼前的逸夫科技楼正在加紧整修中。学校校史研究室主任杨洪勋透露,这所科技馆是邵逸夫先生援建的第一批逸夫楼馆之一。“一个对我们完全不熟悉的人,就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求回报地投入了那么多资金,为远在青岛的我们建楼,这种胸怀让人敬佩,所以我们一定得把这保护好了。”杨洪勋介绍,1988年邵逸夫首次向教育部所属的重点大学捐赠校舍,但因为每省只限一所,海大面临着诸多竞争者,当时由施正铿校长亲自带队到北京申请,经过一番努力,获得了邵逸夫先生200万港币的资助,加上教育部配套的176万元人民币,于1991年建成了总面积3685平米逸夫科技馆,一直沿用至今。

    施正铿校长回忆,逸夫科技馆建成后,如何将作用发挥到最大成了大家最常讨论的问题。在经过多番讨论后,一条规定被颁布,类似于现在的竞争上岗,海大逸夫科技馆只接收最优秀的人才,最有价值的研究项目,由此逸夫科技馆也成了名符其实的精英实验室,馆内的海洋遥感和海洋光学研究即使放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变化最大——青岛19中逸夫楼

    拿出1995年的一张老旧照片,照片中一位小朋友背后的两座三层小楼就是青岛19中最早的校舍,低矮的小楼,破旧的门窗和如今干净整洁的现代化校舍环境相距甚远。今年53岁的于建国副校长告诉记者,“当时高中和初中还是合在一起的,人越来越多,校舍就越来越不够用了。”校舍不够用,校方想到了扩建,可资金不足让扩建工作举步维艰,就在这时邵逸夫捐赠的80万港币雪中送炭,有了这笔资金学校终于得以将原一号楼进行彻底拆除重建,到1996年6月30日,只用了196天就建好了6126.35平米的逸夫楼,包括新校舍和操场、跑道、篮排球场等配套设施,教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如今19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书桌,学生人均可使用的面积达到1.5平方米,于校长表示这在以前几乎是不敢想像的,“当时我刚来教学的时候,别说一人一桌了,有时候得三个学生共用一套桌凳,老师们进教室门都得扁着身子才能进,更不用说办公室了。”

    培养最多——青岛9中逸夫楼

    在青岛9中的校舍管理处,57岁的白建华只要有时间就会拿出抽屉里的校史册子,一页页地翻看。“这就是我们学校逸夫楼刚开始建的时候……”白建华向记者讲述,从1900年建校到1994年,9中也和其它学校一样,学生大量增加,校舍扩建已刻不容缓,在接受邵逸夫捐赠之前,9中校舍整体已经盖了一层,但却出现了资金缺口,这时邵逸夫先生捐赠的60万元就显得非常及时。

    青岛9中的逸夫楼西侧一面挂满荣誉牌匾的墙壁见证了逸夫楼的贡献,“从建成到现在快20年了,少说也有12000名学生从这里走出,毕业后参加工作,活跃在国家的各个领域内,做着自己的贡献。”白建华告诉记者。

    岛城其它逸夫楼

    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的谷向郁同学告诉记者,同学们对邵逸夫的了解除了通过邵氏电影,就是来自学校的逸夫实验楼,因为学校大型、重要活动都是放在这里举行。该校逸夫实验楼外观比较有特点,整体呈“L”型,尾端是由逸夫礼堂、逸夫楼报告厅、逸夫楼小会议室组成的逸夫会议中心。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宣传部的信息透露,逸夫实验楼由邵逸夫先生部分捐资建造,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于2006年11月10日竣工,占地面积6761平方米,建筑面积18460平方米,工程造价5953.85万元。逸夫实验楼主体部分为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中心、泡沫流体实验室。

    地点:山东科技大学黄岛校区

    “我们学校的逸夫教学楼,是学校里最具特点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山东科技大学黄岛校区宣传部的季俊立老师说,逸夫教学楼的平面布局成“凹”字形,分为南楼和北楼,学校的外墙是由红色砖瓦状和灰白色构建而成,与周围良好的绿化一道成为学校里的亮丽风景线,经常有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拍照。季老师说,逸夫教学楼里的逸夫讲堂可以容纳300人举行大型会议,这个也让逸夫楼成为了全校利用率最高的综合楼之一。

    据悉,山东科技大学黄岛校区的逸夫教学楼是邵氏基金教育赠款项目,由邵氏基金会捐资400万港币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2004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有14700平方米,主要用于学术报告、大型会议和对外交流。

青岛逸夫楼盘点 海大逸夫科技馆时间最早

     海大老校长忆与邵翁三次接触 一见 叫“小老乡”

    作为青岛地区为数不多的、与邵逸夫先生有过直接接触的人,施正铿表示自己至今仍有些不相信,那个精神头永远旺盛的老人会这样离大家而去。“第一次见逸夫先生的时候,他已经是快90岁的人了,可看上去精神头还和年轻小伙子一样,腰板挺得直,双眼炯炯有神。”施正铿回忆说,1989年1月国家教委组织第一批接受邵逸夫捐赠校舍的学校到香港向邵逸夫先生致谢,作为山东省惟一的学校代表,施正铿校长和同事们带着长1.3米、宽80厘米、写有“造福桑梓”的大条幅和一件雕有邵逸夫头像的磁盘赴港,第一次见到了邵逸夫先生。

    “他是宁波人,我老家是福建漳州,当时他还叫我是‘小老乡’,大家用闽南语交流,非常亲切。”施校长表示,第一次见面邵逸夫给人的感觉是丝毫没有距离感,待人温和,不会让人觉得不自在。

    二见 家居无奢华

    第二次接触,施校长表示是在邵逸夫位于香港清水湾的住宅中,逸夫先生的住处很大,但房屋装修风格却并不豪华,用古朴典雅来形容应该更合适一些,饭桌上吃的饭并不见得有多么奢华,没有鲍参翅肚、大鱼大肉,但烹饪方法和使用的食材都很健康。

    三见 青岛相交欢

    “最后一次见逸夫先生的时候,已经是两年之后了,可我感觉这两年里逸夫先生就没有一点变化,一点也没有变老,精神头还是那么旺盛,看人还是喜欢盯着人的眼睛。”回忆起双方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接触,施校长说那是在1991年邵逸夫偕夫人来青岛时,那之后双方成了很好的朋友,可遗憾的是再也没有见过,如今再次听到逸夫先生的消息竟是“故人已乘黄鹤去”,不免让人叹息。

    施校长透露,三次接触逸夫先生给他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低调,每当有人感谢他的无私捐助时,他总是笑嘻嘻地用“应该的”这样简单的话语回复,从不会主动谈起自己任何一笔捐赠,更不求回报。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