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村·糖瓜粘
“传说中,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时候。这一天,要给灶王爷吃糖瓜,甜甜嘴,让他只说好事。在北方一些地方,糖瓜也被称为灶糖。”正好是腊月二十三,记者在前往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罗家村采访糖瓜制作者的路上,大家说起糖瓜的来历。
据介绍,罗家村一直有做糖瓜的历史。以前,这个不大的村落有七八十个糖瓜作坊。目前,只剩下两家还在坚持用传统技艺制作糖瓜。今年53岁的郭成师便是其中之一。走进郭成师家不大的院落,铺满白色玉米淀粉的两排木板放在院中间,旁边还有一个盛满温热糖稀的黑泥盆。“别采访我,连着七天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我都晕乎了。”郭成师一边摆手一边嚷道。
不过,一会儿功夫,健谈的他就开始向记者描述制作糖瓜的全过程:将带皮的麦子放在缸中生成麦芽,这一时间视温度而定,温度低时需八九天,温度高时需五六天。发好的麦芽在一台小型机器上碾碎。同时,将大米在缸里泡上五六个小时后,放在锅上蒸熟、蒸透。趁着热乎劲,将熟透的大米和碾碎的麦芽搅拌均匀,并加入一定量温水,放置在瓮内发酵。六七个小时后,将这些原料放在烧热的大锅里熬制三四个小时,再把熬好的糖浆拉成白色的糖瓜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糖瓜就做好了。
郭成师制作糖瓜的工艺都是老手艺。“我16岁开始学制作糖瓜的手艺。如果我的师傅还活着,应该有100多岁了。所有的过程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你看,装糖稀的盆都得是原来的泥盆,要不然啊,这些糖都粘到盆边了。这个泥盆就不粘。”郭成师说。
制作糖瓜的手艺听起来简单,郭成师却整整学了两年。“整个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都靠经验。就拿把大米和麦芽拌匀这个步骤,如果掌握不好时间,原料很可能不发酵。那做出来的可不是糖瓜,就变成一缸酸酸的剩饭了。制作糖瓜的温度更是要靠经验。”郭成师说。
从16岁学徒,郭成师做了三十多年的糖瓜。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天气渐冷就开始制作,差不多一直做到腊月二十三。“你来得正好,这是今年的最后一锅糖稀了。拉完这锅糖,今年的工作就结束了。”郭成师说。
据同行的村文书邝淑娟介绍,制作糖瓜是个力气活儿。制作一锅糖差不多得忙乎七八个小时。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郭成师是为数不多还在制作糖瓜的老师傅。“他说,等以后他要写一本书将制作工艺记录下来,不能让这项传统手艺丢了。”邝淑娟说。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