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一米年龄1.8亿岁 濒危国宝曾是恐龙美食
在1.8亿年前,它曾是地球上最繁茂的植物,它和恐龙同是 “爬行动物”时代的标志,更是一些“吃素”恐龙的主食,1.8亿年过去了,曾经的地球霸王恐龙早已灭绝,沉睡地下变成了化石,它却仍然存活在世,生长得茂盛而繁大,甚至来到青岛世园会,和广大游客亲密接触。在世园会的植物馆里,就藏着这样一棵“祖师爷”级别的蕨类植物——桫椤,经历了多次冰川时代,斗赢了恐龙和环境,它也被场馆里的工作人员戏称为 “植物界的不死小强”。
其貌不扬大有来头
走进植物馆,穿过竹声细细的竹艺馆,再走过神奇的多肉植物丛,在植物馆的暖温带馆内,就来到了远古植物区。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孢子植物,蕨类靠孢子繁殖,所以是孢子植物,然后是铁树这样的裸子植物,最后才是被子植物。 ”据植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在生物学的进化史上,陆地植物经历了孢子、裸子、被子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蕨类植物是我们日常常见的所有植物的“祖师爷”,而其中的桫椤,更是“祖师爷”里最资深的。
“你看这个,看上去很普通,扔在马路上都不会有人拣,它就是黑桫椤。 ”一米多高的身高,乍看有点像椰子,直立而挺拔的树干上面,向四周生发出又大又长的羽状复叶,在植物园的一条小径旁,有棵不起眼的植物,工作人员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桫椤,这次植物馆引入的是其中的一个品种——黑桫椤。据了解,像桫椤这样的蕨类植物,不开花也不结果实,因此也没有种子,繁殖后代主要依靠孢子,对桫椤来说,孢子就藏在叶片背后星星点点的孢子囊中。
濒危植物它排首位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作为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桫椤被称之为活化石,在中国八大一级保护濒危植物中,它列在首位,是中国保护力度最大的植物。据了解,在恐龙时代,蕨类植物多是高大的树木,现在仍然存活在地球上的大部分蕨类都是矮小的草本,桫椤是已经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因此是极其珍贵的“国宝级”植物。
桫椤分为黑白两种
在世园会植物馆里,不仅有长相“亲民”黑桫椤,还有同属于桫椤科的白桫椤,比起黑桫椤,它的样子要漂亮得多,树干上有一个个眼睛状的斑点,有些斑点上面还生长着厚厚软软的绒毛。 “这是白桫椤,在台湾还被叫做笔筒树,它死了之后,树干里面是空的,可以做笔筒,外面特别坚硬,还有天然的花斑,特别漂亮。 ”说起白桫椤,植物馆工作人员对它赞不绝口。据了解,整个植物馆的远古植物区,种植着多种蕨类植物,既有巨大的鸟巢蕨,也有日常常见的肾蕨,因为蕨类对湿度要求比较高,在云南等省份,蕨类长得特别茂盛,一到雨季当地居民会去山上采一些蕨类回来,用开水一烫,就可以配着调料吃。(记者 王晓雨 王婷)
扫二维码,一键下载世园会超详细路线图&10条精品游览路线推荐到手机
上一篇:中山公园樱花是武大三倍 高清美图
下一篇:中考访谈:青岛六中创意班本周开始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