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从医,救人无数,在弥留之际,66岁的张培珍拉着自己儿子的手说,她想要再救一次人,这次她要把眼角膜捐献出来。昨天上午,张培珍不幸去世,青岛市眼科医院的专家来到401医院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张培珍老人是青岛市第111位角膜捐献者。
第111位角膜捐献者
昨天上午10时许,当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遗体捐献荣誉证书递给老人的儿子刘洪波时,刘洪波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丧母之痛,差点倒在地上。他知道,他怀里捧着的荣誉证书,是母亲用无私的奉献换来的。正如遗体捐献荣誉证书上写的:受之父母,滋于人民;生前奋斗,身后捐献;传承大爱,延续生命;精神可嘉,功莫大焉。据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少琴介绍,张培珍老人是青岛市第111位角膜捐献者。
张培珍退休前是青岛纺机职工医院的一名医生。“我妈干了一辈子医生,她很热爱这个工作,她说做医生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她的一生也是这么做的。”刘洪波告诉记者,他们兄弟姐妹几人受母亲的影响,也都选择了从医,全家人都是医护工作者。“我们的母亲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生前救人,就连临去世前想的也是怎么再多帮几个患者。”刘洪波说。
“我母亲得的是乳腺癌,后来扩散到肺部,一直在401医院的呼吸内科做化疗。”刘洪波说,他的母亲虽然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但一边接受治疗坚持与疾病做顽强的抗争,一边继续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和生命。“她总是面带笑容,家人都被她的坚强感染。”刘洪波告诉记者,在生命的最后几周,母亲多次明确地表示捐献遗体的愿望。前天晚上,母亲拉着他的手说,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是她还有个心愿,希望儿子能替她达成,那就是死后将眼角膜捐献出去,不想“浪费”了。“开始时父亲不能理解,也不赞成她的想法,但她以坚定的意志、诚恳的态度,最终说服了父亲。”刘洪波告诉记者,本来她母亲还想做器官捐献,但是因为患的癌症,而且已经扩散了,不适合再做器官移植,所以就取消了这个打算。
她是一名好医生
“癌症病人很痛苦,家人好累,我自愿把遗体捐献给他们。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不需要眼泪,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关爱,特别是领导、医生、护士、家人。哪怕一个微笑、电话、一枝小花……都会使他们变得坚强而有力。”在张培珍生病时,曾有原单位的同事前来看望,张培珍还不忘嘱咐那些医生护士们要对癌症病人多上心,多关心他们一些。在同事眼中,她是个兢兢业业的人,因技术好、服务优,经常获得患者的好评。“她是一名好医生,值得我们学习。”张培珍的同事刘医生说。
张培珍退休后仍继续她热爱的医学事业,家里像诊所一样,邻居、朋友和过去的病号经常找她看看,张培珍都会认真负责地分析病情,并为他们推荐好的医院去治疗。每逢社区或单位组织义诊,老人总是积极参与,一场不落。(记者 徐栋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八旬老夫妇相约捐遗体
昨天上午,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合肥路街道延兴路社区,开展遗体器官捐献知识宣传活动。
当天,市红十字志愿者在居委会向居民宣传遗体器官捐献知识,他们手持宣传单,面对面向居民介绍遗体捐献的意义,消除人们对遗体捐献的误解和偏见,希望能够使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遗体、器官捐献公益活动当中。当天分发了100多份宣传材料,当天,8旬老夫妇来到活动现场咨询遗体捐献的事宜。“老伴今年83岁了,听邻居说过遗体捐献的事,我们的这个邻居已经签了协议了,我们觉得这是个好事,所以也想来看看。”孟大妈告诉记者。
据张少芹介绍,目前青岛共有2600多人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416人成功捐献,光今年就有55人成功捐献了遗体;全市器官捐献11例,捐了27个大器官,造福了27个家庭;另外,我市还有111例眼角膜捐献。在遗体捐献方面,岛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