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高考故事:83岁老人瞒着家人为外孙陪考(图)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孙璐璐 | 责任编辑:郑言 2014-06-08 06:15:55 --字号:TT

一大早,15中附近的小超市就餐区就坐满考生和家长

    青岛新闻网6月8日讯 7日清晨,小雨刚停,天还稍许阴沉。七点半左右,在位于青岛十五中附近的迷你岛超市里,七八个穿着校服的考生及家长,把本来就不大的就餐区坐得满满的。

    有三两个女生一直在低头复习今天上午要考的第一门语文。坐在边上的一位穿格子衣服的妈妈,不停帮正在复习的孩子扇着扇子。几分钟后,她接到孩子爸爸的电话,可以入场了。

    七点四十分,十五中门口已经被考生家长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不得不拉起警戒线,留出一条小道方便后面来的考生进场。

    在15中公交站点不远处,五六个男生簇在一起。

    “我看看,你考号多少?”

    “我去,有6耶!顺了!”

    考前的任何一个小小幸运符号,都能给考生们的心情加分。

    高考就是这样,有时不但要考知识,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为孩子休息预订旅馆 好心的哥不要钱

    八点左右,来自李沧区的考生家长刘先生,正站在校门口往里张望。在他脚边,放着一个大无纺布袋子,里面塞满杂七杂八的东西,袋子鼓鼓的。他说,为了孩子能更好地休息,他们在附近找了个旅馆,也方便做几个小菜给孩子。

    今天一早晨,刘先生一家都觉得心情很好。他们7点从家里出来打车往考点15中赶,出租司机在听说孩子今天高考后,硬是没有要那五十多块钱的打车费,这让刘先生很感动。孩子妈妈还特意从布兜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这位好心司机的车牌:鲁UT4807。

    人越来越多,家长们脸上的神色也跟着越来越紧张。有位穿黄色衣服的妈妈不自觉走进警戒线内,被工作人员推了出来。她也不恼火,眼神始终追着刚进考场的孩子。

    老师专程为考生去湛山寺求幸运绳

    靠警戒线最近的,还有张女士。她的女儿刚刚也进了考场,她反复跟身边的另一位家长说,完了,我忘了跟她约好中午接她的地点了。你看,我在家还想着呢,一到这,一乱,全忘了。

    张女士说,女儿习惯晚上看书复习,昨晚也不例外,虽然今天一早就要进考场,孩子还是复习到晚上十一点多。

    高考前一天,几乎所有学校都会放假,留时间给考生看考场,自由安排。昨天,张女士的女儿没在家休息,她和另外三四个同班同学去了一个寺庙,说是放松心情去了。

    张女士说,她也紧张,她也在家拜各位神灵,在心里祈祷。想当年,她姐姐高考时,她的妈妈就去泰山拜过,结果姐姐就考上了。为此,老妈妈还特意去泰山还愿。她说,泰山太远,我就在家里拜拜吧。

    考试前,女儿所在班的一位老师,也给每个孩子手上都系了一条幸运绳。老师说,这是她前几天专门去湛山寺给孩子们求来的。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好运。

    高考,紧张的不但是学生和家长,还有老师。张女士女儿的班主任今年第一年送高考班。张女士说,她早晨见到班主任,觉得她紧张得脸色都有点不好。

考试期间,83岁的苏大爷一直守候在考场外

    83岁老人 一人为孙子守望考场

    八点半左右,随着第一门考试的临近,考场外也异常热闹。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各种广告摊位种类似乎更多,比如留学机构、卖茶叶的、卖矿泉水和饮料,还有卖房子的。有专门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上前一遍遍喊,让他们赶紧收了摊位离开。但左边刚刚收起的摊位,不到五分钟又转到右边支起来了。卖可乐的摊主一次又一次把点着的烟,陪着笑脸递给工作人员。所以,吆喝半天,摊位一个也没少。

    在熙熙攘攘的广告传单员和考生家长之间,正对15中门口对面的桥下,坐着一位83岁的头发花白的老人。他时常被过往的人挡住,有的人直接站到他面前,他也不争辩,用力挪了挪自己的马扎子,撇撇头,使劲往考场里张望。

    老人姓苏,家住四方嘉定路。今天一大早,他一个人提溜着马扎子,坐着公交车赶到15中。他说,他谁也没告诉。今天是外孙子高考,几天前,他听女儿说过,孩子在15中考试。他当时也没吱声。他猜想,今天上午,他的女儿和小儿子肯定都来考场陪着孩子考试了。他不想给孩子增加麻烦,但老人又想给孩子鼓鼓劲,所以就一个人赶来。

    老人说,他已经几个月没看见外孙子了。孩子考试复习太忙。他今天来了之后,转悠半天也没看见孩子。“不过没事,我就在这儿坐着就踏实些”,老人说,“这里这么多人,孩子们肯定也发现不了我”。他明天还要来,一直坚持到考试结束。“反正一个人,闲着也是闲着”。

    九点半左右,考生们已经在考场内奋笔疾书了。外面又下起了点点细雨,前几日还是艳阳高温,今天却有点冷了。老人把马扎子又往里挪了挪。

    转过头,我突然鼻子一酸。

上午11点不到,距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多小时,考场门口已经聚满家长等着接孩子

    不远处的茶棚下面,坐了十几个陪考家长。他们打算一直在这等孩子考试结束。还有几个妈妈,打着伞,站在学校门口,时常抬头往安静的考场内看看。

    今年17岁的李明和巩凡,是15中高二理科班学生。今天是休息天,但他们还是起了个大早,赶到学校门口。看着师哥师姐们参加一年一度的高考。明年就轮到他们了。李明说,他看到了他们脸上的紧张,放佛看到了明年的自己。(记者 孙璐璐)

    下一页>>>高考记忆一:高考记忆:青春友谊爱情学习 经历过不后悔

    高考记忆一:高考记忆:青春友谊爱情学习 经历过不后悔

    高考,亦或高中时代,人生必经的一段旅途。

    顿悟,成佛;渐悟,成人。

    又到高考时节,不自量又想起自己当年高考。

    高考之于我,亦或高中四年,可以肯定地讲,是我人生旅途中最丰满、最敏感、最活力的一段旅途。

    真心经历,永不我忘!

    每忆高考,最最难忘的是:每到麦收季节,待晚自习结束、宿舍关灯后,七八死党溜出学校,趁着夜色,骑行二三十里山路,去到住在山区的同学家中,把他家地里的麦子收割一空,然后再趁着黎明前曙光,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回学校。

    这对于正值高考或高中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尤其对大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对于20年前正值高考或高中阶段的我们,简直如夜袭拔掉鬼子据点一样惊心刺激,脸上无限荣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家有难八方支援,这些朴素的做人理念,对于当时的我们,感觉是比好好学习、比老师表扬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最起码,我、和我一样的死党们当时是这样认为的,更为难得的是我们当时也是这样去做的。

    总之,在当时,自己、我们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哪怕是上天入海,其实就算自己不能,也会义无反顾,哪怕是撞得头破血流,哪怕是被家长揍得满地找牙,哪怕是被老师骂得体无完肤,不过,很庆幸,我、我们当时去做那天惊天动地的大事,最后都莫名其妙地实现了。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叛逆的年代吧!应该有的叛逆表现!感谢家长、感谢老师,虽打虽骂,但包容了我们,接纳了我们,至今感觉,这是不大可能复制的模式,悲哀!

    其实就算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认为做人远胜学习;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做人都做不好,学习再好又有什么用?犹如本末。

    有必要交代一下,我出生在华北一偏远的小县城,但不是河南人,我们县唯一引以为傲的是从我出生一直到今天,依然决然的还是全国的贫困县,这点对我人生很重要,稍后你就明白。我所在县城,是紧邻太行山东侧的一个以山地为主、平原为辅的扔在人堆里都不会引人注意的普通的小县城。所以,很多同学来自山区,山区农工都是在盆盆罐罐的小地块上耕种,不适宜机械化,所以每当农忙时,才会有我们夜战收割之举,其实当时只是想帮帮同学,但无形之中我们给父母们留下至今的难忘的感动,以致现在每每去到同学家时,父母们依然会说起当时我们的壮举,其实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了。感动,只在一瞬间。

    当时,以吃商品粮为荣,可惜我家不是,我也不是,我家位于我们小县一个铁路、高速、公路集会的集镇,这个集镇是我们县经济最繁荣之地,但就算是从这个集镇出发,到县城也有二三十公里的路程。

    全县只有两所高中,一所重点,一所普通,那时,孩子们都以考取中专为荣,因为终于可吃商品粮了,然后以上高中考大学为荣,尤其是以上全县重点高中为荣,因为那是可以令祖坟冒青烟的唯一机会。我,很幸运,因为一直觉得上学很自由,主要是没人管,就在初中时没考中专,而选择上了高中,因为觉得再可以多上三年,再疯玩三年(其实上了四年,稍后便明),耳边没家长磨叽得可以不用回家的疯玩三年(当时,和其他地方的高中一样,都住校),但我对父母说得是:我要考上大学,出人头地。父母相信了,其实就算不相信,也没可挽回的余地了,所以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包容,从而成就了我四年无忧无虑、辉煌灿烂的高中时代(交代这些,是有用的)。

    每忆高考,最难忘的是:那暧昧而又心知肚明、那懵懂还明察秋毫的青春爱情。权当爱情,现在看来,虽只是形式,但也曾真心经历。

    这是每逢想起高考、高中时代,必不可少的经典桥段。

    当时、那时、那个年代,这是一件美好而又神圣的秘密事情,犹如地下党在白区的工作,危险但刺激,欲罢而不能,有幸,我亲身经历了那个庄严而神圣的年代。

    那时,谈情是被严禁的,更不要说爱了,你有时间可以瞎想一下,20年前的一所普通小县城的全县重点高中:谈情说爱是被严禁的,更不要说拉个手了,那简直是大不赦,因为我们的高中基本是准军事化管理,但这些,在伟大的人民战争面前、在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我们面前,都是儿戏,因为我们是当时的主角。

    感情戏是必不可少的剧情,就算在那时那种白色恐怖的年代,就算在那时那种只是懵懂无知、但每天都在唱着小虎队爱、爱、爱的纯真理想年代。

    我还算有副好皮囊,学习尤好,自然不想成为男猪脚都难。

    依然记得,依然记得:临桌女生,早自习时会第一个到教室,其实只是为了在某人的桌洞里放一个自家种的、父母给她吃的、她带到学校的大红苹果;我相信,那不只是苹果,那么形式;

    依然记得,依然记得:后座女生,于我生日时,将一只钢笔,很普通的钢笔,包装得如一本书一样,趁最后一节课下课人极少时,假装经过我的桌前,红着脸将他塞到我面前,“给你的”,我竟然说,“什么东西?”,后座女生连说第二句话的勇气都没有,就瞬间像逃一样快走掉了。

    依然记得、依然记得:那所谓得像情书一样的神圣、最高级别的爱情信物。每每于翻书间,书中会经常夹着一封有特别颜色、特别样式的信纸;或于桌洞的角落里 、或于文具盒里,总会有异样的发现。当然,最惊人的是,高中临毕业时,竟收到了一女生写给我的洋洋洒洒的爱情长篇巨著,现在想来,可见其之用心,读过,方知其内秀,只是已惘然。

    毕业临离校时,班主任将一纸箱给我,对我说,好好留着,都是记忆。可惜,后来搬家时,找不到了,就算找到,也会被老婆酸掉。

    这些都不算什么,我的班主任于去年因癌走了,尚不及60,他教我们语文,省师范高材生,我们县第一代大学生,教学能手,现在只记得他对我说:高中,不要谈这些东西,等你上大学了,有的是机会。可笑的,他的爱人,是他的高中同学,我当时因经常去他家蹭饭,当时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现在依然也不算明白。

    其实,有些东西要来时,你想挡也挡不住,中国的教育,其实很问题的一点就是模式化,类八股,禁锢了几乎所有人的思想、活力、创造,自然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也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自然活力、创新力、创造力也就弱了,发展在于创新,尤对中国。当然,高考制,也是当前中国国情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谁让我们人这么多呢?

    偏题了,还是说高考。

    每忆高考,总会说到学习,但相比于我的惊天伟业和青春年代,学习对我来,简直不值一提。

    不知什么原因,从我一入高中,我对学习顿时豁然开朗,也许是觉得给了父母承诺,也许是当时高一未分班时班主任对文科生的蔑视,认为文科学校少,想考上好学校更是难上加难,于是在高一结束分班时,我依然决然选择了做一名文科生,估计就是这些原因吧。如果再有,怕是我有慧根,斗然间顿悟了学习的真谛。

    只讲一点,真的好学生一看就明白,这经验轻易不外传,就算当时参加过好多场经验交流,也只是红着脸说,就是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老师讲等等的话了:数学,是这样学的,上课听老师讲,但不算很认真;课后,仔细看书,认真做数学书上的课后题,记着,不是做其他什么辅导、教辅、课外之类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个举一反三的过程。

    当时一直想,编数学教材的老师特别差劲:数学某一节,比如这节内容讲勾股定理,他告诉你公式是什么什么,然后在例题里只讲求一角的例题,这节就编完了,然后又自作聪明地在课后题里给你出的是求其他两角的练习题,一考试,他肯定不考你书上的例题,有时会从课后练习题的角度出题考你,有时是把课后练习题的两个角度、或三个角度、或结合例题角度,综合起来靠你,所谓的综合题、大题就是把多个角度揉把起来考你。反正,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老师怎么屌就怎么来,要不怎么显示他们在学生面前的水平呢!

    可喜的是,我识破了这些编教材的人险恶用心,心想不就举一反三、集纳归并吗,老子心知肚明,自然数学学起来就像在自己的心里一样,游刃有余,且除考试外,极少做数学课外题,老师也拿没办法,因为每次考试咱都不丢份,且每每于同学们闷头苦读时,我自悠然清闲,且被冠以某某之类,其实只是悟透了那些出书的小人心计而已,别无他长。

    其他如语文,以我等之丰富细腻心地,附庸风雅之本性,想不学好都难;其他再如政治、历史、地理,也不外乎心中有本书,脑子里犹如放电影般章章节节如在眼前,如需精准,可准确到页,这说起来简单,其实是文科思维里很重要的一点理解并记忆的高级版,掌握此绝技,可笑傲江湖。

    在此,我特别为女生们悲哀,每天早出晚归,每天几乎足不出室,每天几乎只是闷头苦读,但好像很多人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如果再来一次,我一定会给他们分享所谓的这些学习心得。真心的!

    这就是学习,不是全部,也不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但却是我人生的必备敲门砖,我只从这点感谢他,因为他没教我做人,没教我应该且必须应经历的美好青春。

    高中三年,我被保送,因为我们是全国知名贫困县,有一上省师范的名额,但我浪费了,同意了但后来没去,因为不想再回到那个地方当老师,一如我当年的班主任,有点狭隘,但是这是当时真实想法。还有就是一心想离家越远越好,一心想仗剑江湖笑傲人生,所以背着父母、老师的压力,加之当时还没六年级且早上一年,又复读了一年,结果就成就了我们县百年来第一个上某学校的学生,当年有幸成了一名文科状元,且在省市成绩也说得过去,就此等等了。后来,就工作泯然众人了。

    但这是生活,这才是真实的生活。个人一直这样认为:该经历,一定要经历;经历过,不后悔,且高考不是我们的全部。

    谨以此文,祝愿2014年考生经历、尽力、不后悔!

    下一页>>>高考记忆二:20年后穿越回去的《尝试》

    高考记忆二:20年后穿越回去的《尝试》

    高考来临之际,青岛新闻网特邀当年高考状元、高考作文满分作者忆高考。并在此祝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金榜题名

    《尝试》—— 20年后穿越回去的尝试

    现在的记忆体系基本是晚上一场酒,清晨已断片,对我来说,20年之前的那场考试,支离得已经分不清真相和幻觉。

    94年,我们应该是第一批文理分班的学生。

    我能活下来,是这个政策的杰出受益者。我是个彻头彻尾的文科生。

    物理,我不会分析受力,这事儿可以从大学无聊时代,舍友画一张小球从坡上滚落的草图,让我分析,然后大家取乐来得到证明。

    化学之于我,有诗为证,君住长江头,我恨实验室,日日思君欲下毒,共灭分子式。

    分科救了我。班主任是英语老师,温婉贤淑的中年良家,对我很好。她骨子里可能也有点亲文疏理,但估计因为师德,不好表现的过于明显。那时候,我很得宠。

    我分数班里10几名吧,忽高忽低的,看心情。

    干过到现在还能记得的为豪事,就是雏形文学团体的每周作品选编和点评。

    语文老师因病走了,我没去看他,一直不安到现在。郁郁不得志的人,往往有才,他就是。眉间一颗痣,起手拈花诗。他信任我,我敬爱他。有稿费的时候,我请他抽宏图,他点着了给我点评文章。

    94年高考,烈日还是暴雨,我记不清了,但天气从来都是这场酣战的话题。

    就当是暴雨天吧。

    我现在也是孩子家长,所以我没有诋毁任何的意思。父母对孩子的紧张,绝对是天崩地裂的。但那时候,没现在这么多的二代,家庭条件差不多。我不知道我爸当时看我进考场的心情,反正我和他平时带我串门的感觉似乎没有不同。

    不带任何炫的心理,语文我确实敢当。只说作文吧。

    《尝试》。作文题。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所以没百度出来当时的写作要求和评分规则,应该是体裁不限,随便写。

    那时候穷,零花钱全指着稿费。当时我的稿费干两件事,买书,买烟。没打算装,只是回忆。那时候每月必买的杂志,《散文》、《十月》、《人民文学》,《收货》、《石钟山》都是经济富裕的时候随机选项。

    不知道同学们写作文的流程,我是看完题目,先定调子。因为我知道自己在数学方面铁定失分严重,所以,我当时应该是考虑用一个角度和题材都新颖的作文,帮我拉分。

    我不能写尝试第一次生炉子,不能写尝试第一次不标新立异的各种。因为分数。

    第二步,我开始在脑海里翻阅读过的文章,然后,往《尝试》上靠,哪怕是文章里的一段细节,小说里的一个故事。

    我必须提前道歉的是,我的作文是编造的。

    我当时想起了一篇散文。有一个片段,应该是说小舟划过水鸟乍醒的芦苇荡,在那个清晨,妈妈也从对岸飘来歌声。那是个亲情历久弥新的故事。

    我停下转笔,打了下响指,尝试叫继母一声妈妈的作文思路,应该靠谱,很靠谱。

    我可能当时被自己的这个角度感染了,放弃了草稿的流程,直接落笔于试卷。

    说实话,我确实已经不记得当时是怎么描述了,但我把自己写哭了。那个时候,我还有个担心,就是回去和我妈说的时候,她会不会不高兴。

    情景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应该是各种描写都很充分,笔触落在“我”,终于喊出了“妈妈”的时候,我也泪奔了。

    交了卷出校门,骤雨初歇。

    我爸看见我似有泪痕,估计以为我考砸了,还故作镇定地问我有事没事,打谱安慰安慰我。

    他其实也是个文学青年,我多多少少受了他的影响。我把作文题,支支吾吾地和他说了,具体的对话细节飘过吧,当他听说我把他媳妇儿编成续弦的时候,不知道是对我素材新颖的满意,还是完成虚拟心愿的开心,反正他拍着我的头,微笑着递给我一杯透心凉的冰水。

    我跟他回家。

    转身,看见他抿嘴含住的泪水。(作者为1994高考学生,当年作文获得满分)

    下一页>>>高考记忆三:不以父母的亲情绑架赴征程

    高考记忆三:不以父母的亲情绑架赴征程

    在班里,我应该是班主任最头疼的学生,没有之一。入学时成绩挺好,后来用他们的话说,我有点走火入魔了。

    自己放弃中间第二排的绝佳学习位置,和同学换座至倒数第二排,然后低头、扶着厚瓶底似的眼镜儿,盯着摆在桌肚的小说,一天一天就那么过去了。

    成绩一落千丈是必然,只是后来爸妈拿着我的月考试卷,仿佛不认识我一般,紧紧地盯着我有点发毛,我兀自低头看着脚尖、扯着衣角,固执的认为这是我的人生,任何人不能干涉,任何人!

    我脑后定然也生出了半根儿“反骨”。不忠不义的事儿我鄙夷,历经磨难成大器才是我要的人生。

    曾无数次的想过,倘若我生在世乱时危时,非得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儿来不可;即便是世道清宁,也要练就一身功夫,然后隐于青山绿水之间,每日素斋以食、清茶以饮,在青灯黄卷中咀嚼这一份淡泊闲适。

    然而现实的世界,满是喧嚣吵闹,满是繁复纷扰,我真的看倦了。宁愿一天天躲在小说里,跟着大侠们一起游历他们的人生。

    离高考还有三个半月,也许是爸妈觉得再不能放任我胡闹了,终于在某个深夜找我长谈了一次。没有暴力,只剩语重心长里夹杂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那一夜,我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后来的日子可想而知,我锁起了书柜,决定暂别亲爱的小说们,开始了一个高三文科生的正常生活……

    那一年,高考的作文题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当然不能写自己那些消极不情愿的想法,至于后来胡乱编了些什么,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只记得当时没打草稿,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尔后满意的交卷了。

    数学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高考的成绩大家都懂……其他三科是凭着透支以前的老底子,和最后三个月的突击进步,总成绩才达到一般水平,但是仍然出乎了爸妈和老师们的预料。

    亏了我没有未卜先知的神力,否则我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全部写进高考作文里,倒也挺符合主题的。只是大抵灰暗了些,与当前高中生积极向上的劲头背道而驰了,阅卷老师肯定毫不犹豫给个0分吧,不得而知。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坚持认为,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也许你们会说: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你都考过了,再说这些已是毫无说服力的妄语。

    不急着打断,请君听我一言先。

    我强调的一直是:如果你身怀长技、高考也不在话下,那么,毫无疑问,做你自己!

    如果除了参加高考、别无选择,你又成天挂心着一些“旁门左道”的东西,姑且承认你不过投己所好罢了,不过你先扪心自问,这些“旁门左道”的玩意儿,哪一项是你能精通到将来以此为生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回头是岸吧。

    你所谓的父母老师不理解的“理想”,极有可能是你自己躲避高考的虚幻理由吧。所以你才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提醒自己,故作洒脱的外表下藏了些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

    其实,那一夜我哭以及后来的转变,并不是因为爸妈的亲情绑架,而是我真的知错了。

    一是我确实没有炉火纯青的笔力,将来靠着写小说扬名立万,成就自己。

    二是整天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里,于我任何时段的人生都无益。

    三是因为在这个现实世界里,确实有太多我们永远无法辜负的人,包括我们自己。

    (作者:极品小妖)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