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百所科研院所推进胶州制造转型 智库引领创新

来源:青报网/青岛日报 作者: | 责任编辑:海风 2014-08-03 07:29:16 --字号:TT

    6月初,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产学研基地正式启用。基地内仅一个拱形厂房面积就达5000平方米。厂房内,按照上下游产业链分类,规划了材料、机械、能动、电气、电信等5个板块,噪声与振动控制研究所等8家研发机构和6家研发企业同时入驻。项目负责人表示,年底前入驻机构(企业)将达到20家。“在这里,主要进行科研和中试,同时进行小批量生产。”该负责人说。

    从2011年底启动、2013年2月签约、2013年6月6日奠基并开工建设,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在短短两年内开始结出首枚果实。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建勋介绍,今年9月,研究院招收的1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将开始正式开课。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研究院将逐步建立“硕士—博士”培养体系,计划利用3到5年时间使全日制研究生规模突破1000人,将研究院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记者了解到,已有上百所科研院所与胶州市企业达成合作,特别是去年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落户胶州,给当地企业带来巨大影响。

    “天花板”要突破

    胶州具有十分雄厚的工业基础。近年来,转型升级也成为胶州企业的主旋律。

    胶州市委书记张德平告诉记者,尽管胶州的工业基础雄厚,但是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却一直停留在“微笑曲线”的底端。

    从产业结构来看,胶州的制造业主要呈现 “四多四少”问题:一是中间产品多、最终产品少。虽然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15家,实现产值2123.8亿元,但最终产品产值仅占10%。二是粗放式发展的企业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少。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仅为28.9%,比青岛市低11个百分点。特别是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胶州市的出口也呈现明显下滑态势。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关键在于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一般企业多、名牌企业少。目前该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38件、青岛市著名商标30件,拥有青岛市级以上驰著名商标企业数量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6%。四是中小企业多、龙头企业少。去年胶州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仅1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1%,最高的中集集团为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仅为6.3%。此外,工业围城、镇办工业园区散乱分布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现实倒逼胶州“转调创”,创新的“天花板”要突破。

    “智库”来了

    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就曾是这样一家顶到发展“天花板”的企业。

    这家企业创立于 2006年,主要生产电站锅炉辅助设备,其主要科研人员均有二十余年的业内经验。董事长刘衍卉介绍,成立之后的五年时间内,公司年销售收入一直在3亿元左右徘徊。这个僵局终于在达能“牵手”西安交大等几所高校后被打破。与西安交大合作的项目及产品也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重点产品”。

    随着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的落户,胶州本土企业与智库的合作变成了家门口的合作。与坐着飞机“飞来飞去”的合作不同,胶州更看重与科研团队构建精准对接的长效机制,借助常驻企业的顶级智库,为企业破解技术瓶颈,推动经济提质升级。

    目前,这种合作正在开花结果——

    青岛艾斯达特智能焊接设备有限公司由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及焊接研究所核心团队成员共同出资组建,已落户于研究院的产学研基地。最近,西安交大教师李振岗正在基地内攻关,破解换热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焊接难题。他介绍:“胶州市有不少节能环保企业,生产高温换热器。这些企业大多不缺订单。问题是有了订单也不敢接。为什么呢?关键在于制造高温换热器过程中需要对相关部件进行360度焊接。一个熟练工一天也焊不了几个。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技术攻关,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既提高效率,也节约成本。”

    从日本顶尖机器人公司购买回来的机器人却不会用,四台价值15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机器人一直在车间角落里蒙尘,胶州昆诚祥锻压机械厂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该企业销售总监王兆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的师生正在采集相关基础数据,估计很快这四台机器人就能用起来了。

    去年以来,胶州市积极引导企业与全国109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结成技术同盟,特别是依托西安交大、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50余家企业围绕80多项技术需求进行了紧密对接,达成合作项目35个,3D打印、海底发电设备、环保物联网等一批世界前沿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孵化。

    引进来,要留住

    智库们引进来了,留住才是关键。张德平认为,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努力实现产、城融合,在这里配套要完善。

    为此,胶州市建设了院士公寓17套,总面积4567平方米;专家公寓180套,总面积2.6万平方米;人才公寓760套,总面积4.4万平方米;技工公寓763套,总面积8.1万平方米,可同时满足5000人的过渡性租住需求,只需每月支付80元租金即可拎包入住。此外,同步推进总投资8.7亿元的综合医疗中心项目,打造国内一流的三甲医院;总投资1.5亿元的交大附中项目,每年培养人才2500人;总投资1.2亿元的中加国际学校项目,实施幼儿园到高中教育一体化办学,每年培养人才1500人。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