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食品抽检合格率
青岛市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
青岛新闻网8月26日讯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健康,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为客观反映食品安全形势,让老百姓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市食药局依据有关工作数据,发布2014年上半年全市食品安全基本状况评估。
抽检:上半年合格率96.3% 历史最高
我市现有食品生产经营获证企业共88454家。2014年上半年达到96.3%,为历史最高水平。事故发生率保持低位,2014年上半年未发生等级食品安全事故。
据市食药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市食品安全对外依存度较高,外地农产品输入量约占全市农产品消费量的60%,输入性风险压力较大。另外,安全风险仍然存在,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我市共实施食品监督性抽检26337批次,合格24690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3.75%。
抽检结果显示,目前导致我市食品安全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非法添加、农兽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特征指标不达标。
举措:“食药警察”捍卫舌尖安全
围绕以上问题以及当前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市制定实施了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的系统性意见(食品安全治理措施30条),捍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全市公安机关组建了“食药警察”队伍,先后部署开展了“打击违法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严打违法犯罪、严惩假冒伪劣违禁超限”“高风险食品药品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从重从快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违法案件1214起,侦破毒豆芽、非法贩卖病死猪、巴西牛肉等犯罪案件90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20人,罚没款1383万元,保持了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震慑态势。
建立了抽检结果批批曝光制度,全年安排抽检6.5万批次,目前已完成3.7万批次,覆盖22个大类115个品种,对抽检不合格的313家单位在多家媒体进行了公开曝光,并全部依法给予了处罚。
严格准入,把好农产品入市关。一是严格农产品入市检验。凡在商场超市抽检一次不合格的,其农产品供应商三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终生禁入;凡在批发市场抽检一次不合格的,其供应商一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三年不得入市;三次不合格的,终生禁入。
目标:年底前85%小餐饮持证经营
改革创新,探索监管工作模式。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核减工作,年底前全市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由100家核减到38家以内。实行高毒农药实名制购药,100%可追溯。
实施“厨房亮化”工程。消费者可通过玻璃幕墙、电子显示屏、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形式观看厨房加工的全过程,将多年来“闲人免进”的厨房展现在顾客面前,目前全市已有2833家餐饮单位实施了亮化。
规范复杂业态。针对全市1万余家小餐饮,制定下发了小餐饮单位和鲜奶吧监管工作意见,创新制定了一套“地方标准”,把散兵游勇的小餐饮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力争年底前全市小餐饮持证率达到85%。
建议:食品质量问题拨打12331
目前我市仍然处于高温高湿季节,这也是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期。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建议一是市民选择持有合法证照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购物消费;二是保留好购物发票和有关单据,以便维权和追溯;三是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产品标签,留意食品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四是掌握选购和食用重点产品的有关知识。
对于肉类产品,注意喂过“瘦肉精”的猪肉最大特点就是脂肪少、瘦肉多,如果猪肉皮下即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喂过“瘦肉精”的畜肉外观特别鲜红,后臀较大,纤维比较疏松,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板之上,而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
市民如果怀疑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质量问题,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进行投诉举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依法严惩不贷,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记者 谢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