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加快推进老有颐养

来源:青岛日报/青报网 作者:王 婷 | 责任编辑:中石 2014-10-03 13:30:04 --字号:TT

    全年共发放城乡居民养老待遇22亿元 全市养老机构252家 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47个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张 晋

青岛日报/青报网讯 9月30日早晨8点,正如同每天的生活,66岁的岳素青刷“老年卡”,免费乘车到青岛市老年艺术专修大学学习舞蹈。与此同时,100岁的半自理老人张春霞,在老年公寓护理员的照顾下,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如今全市146万老年人身上,“老有颐养”的生活正在实现。近年来,青岛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会敬老氛围日益浓厚、老有所为成效显著,老年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没想到,政府把我们老年人免费坐公交车纳入全市最重要的市办实事。”65岁的王永华告诉记者。近年来,青岛市把老龄工作纳入全局谋划,连续多年把改善老年民生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2年十件市办实事中,有5件惠及老年人;6件新增民生项目中,3件让老年人直接受益。今年,市政府又将“提高老年人的保障水平,对65周岁及以上老人乘坐公交车实施免费,实现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建立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作为市政府十件市办实事之一,市办实事中“提高低保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等实事也将惠及部分老年人。一项项惠老政策出台,一件件涉老民生工程启动,给岛城广大老年人带来了福祉。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是让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前提。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连涨”,建立了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日子过得宽裕了,主要是感谢国家想着我们。”李中华老人告诉记者。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2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的93万人,全年共发放城乡居民养老待遇22亿元。市财政还为百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长寿补贴金;为8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150元体检补助。低保提标后,4.6万余低保老年人受益。全市农村五保老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7200元和3600元,五保集中供养标准达到了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的83.2%,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6131人。

近年来,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老年人照料实现多元化发展。养老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有养老机构252家,总床位达到3.6万张。在岛城,入驻养老机构已经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选择,已经在老年公寓生活了8年的秦大爷说,老年公寓条件好、照顾周到,是晚年养老的好归宿。2012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失能、半失能老人社会化照护问题,收到了“患者减负担,医保少支付,机构得发展”的共赢效果。

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在“家门口”养老,青岛还建有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47个,2万多名老年人常年在照料中心活动,其中具有助餐功能的日间照料中心116个,日均助餐20人;社区养老互助点2110个,万余名老年人结伴互助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还从城市推进到农村,截至2013年底,已有5877名“三无”、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今年年内将实现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志愿者来我家,我就像多了个闺女,”84岁的孙业亭老人评价“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志愿者。青岛的社会敬老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青岛日报、市老龄办联合发起的“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大型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量贩式KTV老年人免费娱乐”活动,每月定期限时邀请老年人免费“K歌”。

近年来,青岛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更加广泛。全市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在校学员19.2万多人。青岛市还建立了老年人才库,每年举办老年人才交流会,10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青岛市老年服务中心成立了老年志愿服务团,团员400余人,平均年龄63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际帆船赛等活动中,实现服务对象300余万人次,展示出了老年人老有所为、服务社会的新形象。

相关新闻

    每月有退休金还有各种补贴,82岁的王淑美月进账近3500元。昨天是重阳节,王淑美花了100元给自己买了双新鞋,她说过节要有新气象。不过也有老人依然是“重积累、轻消费”,把自个儿的钱全存起来,准备将来留给后辈。如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渐渐丰富起来,花钱享乐也不再是“没有消费观”的表现。老年人手里捏着的钱,都怎么花了呢?昨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王淑美月收入:3500元

    每天吃海参 工资剩不下

    前段时间,王淑美的工资又涨了几百元,这对她而言不是能多存多少钱,而是自己又能多花几百元。自己的钱要花在自己身上,这是王淑美的消费观。

    王淑美跟着三女儿生活,每到14日开工资的日子,她都会让女儿到银行帮她把钱取出来,然后全部交给女儿作为自己的生活费。女儿会将这笔钱专门放到一个账户里,母亲想买什么,她就拿钱跑腿买回来。王淑美每天都要喝蜂王浆,每月几乎能消费两三桶,每桶价格约在200元左右。到了冬天,王淑美每天还要吃一个海参。晚上王淑美吃得少,但她觉得营养一定要跟上,便让孩子买国外进口的奶粉和饼干,两者搭配就能解决晚餐问题。“我还特别喜欢吃水果,有时孩子们工作忙,我就自己去市场买,每天至少吃两种水果,出去溜达的时候,我还会买点零食回来吃,比如巧克力、糖炒栗子等。 ”

    王淑美给记者简单算了笔账,她每月有3500元的收入,其中大部分都用在了“吃”上,还有些结余,她就给家里买些日常用品,比如调味品、洗衣粉、肥皂,甚至还会买一些家用药品。王淑美说,现在她每月几乎都剩不下钱,即使这个月剩了点,到下个月又会再用在买其他东西上。

    王秀芳月收入:2000元

    天天吃剩饭 给孙辈攒钱

    与王淑美不同,80岁的王秀芳则一直在给孩子们做打算。“以前是给儿子女儿张罗,现在是给孙子、外甥存钱。 ”王秀芳告诉记者,她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足够自己生活。不过王秀芳一直省吃俭用,早餐是牛奶、稀饭、馒头三选二,中午轮流照顾她的子女会给老人炒两个菜,老人也吃不多,剩下的到了晚上再吃,如果晚上也没吃完,这些饭菜可能就会变成老人第二天的午饭。“凑合吃点就行了,不用这么麻烦,钱省下来还有别的用处。”王秀芳提到的“用处”则是给后辈存钱,她说以前儿子女儿家里困难,自己都会掏钱帮忙,现在子女们生活渐渐好了,她又开始替孙辈操心。

    林峰国月收入:5500元

    很注重保健 产品买不完

    74岁的林峰国平时特别注意养生,喜欢买有机蔬菜,选购食物时也优先考虑进口产品。除了饮食之外,林峰国在保健品上也特别舍得花钱,甚至到了有些痴迷的情况。

    林峰国住在市南区,一次外出听说李沧区有保健品的讲座,当天他一大清早起床,坐公交车去“听课”。老伴和子女多次劝他购买保健品要适度,但老人依然我行我素。更让家人无奈的是,老人每次参加类似活动,都会买回不少产品。林峰国的老伴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林峰国的眼睛不好,他不去医院看病,反而在一次保健品讲座上买回了一些明目茶,每天按时服用,但效果并不明显。还有一次林峰国和几名老友一起报名到天津参观一所保健品生产工厂,而参加这次活动的初衷则是为了买产品。

    要享受生活 莫为他人累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青岛市老年协会副会长刘同昌介绍,人们意识在逐渐改变,老年人也在顺应大潮,其中一个表现便是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不少老年人之前都过苦日子,一些经历也让他们的消费观念比较保守,重视节约,自己不舍得花钱,把钱留给晚辈,不让他们再吃苦,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刘同昌说,“但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比如买保健品、外出旅游、购买理财产品等。这部分老年人多半是生活无忧,子女能自食其力。 ”

    老年人应当如何花手里的钱?刘同昌建议,老年人要对自己的财务有基本的规划和设计,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消费方向。“但不管怎么花,老年人还是要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要享受生活,不要为他人所累。记者 王 婷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