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前10个月全市涉农贷款2216亿元
贷款难,农民贷款更难,这是一个老难题。金融机构认可度低,抵押融资渠道不畅,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一直是制约“三农”发展的极大瓶颈因素。
今年以来,我市探索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盘活土地资产,可往往因为金融机构对不良抵押物处置上的顾虑而影响贷款积极性。胶州市在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建立起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打通了金融支持农业的最后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至10月,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216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四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8189.1万元,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抵押贷款3610万元。
土地经营权证可抵押
今年3月份,胶州市在青岛地区率先筹建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还在各镇办成立农村产权交易分中心,受理辖区内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申请和资料初审。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如自愿达成意向,交易过程全免费。
里岔镇的孙秀英有口粮田1.84亩,原先以500元/亩的价格租给别人耕种。今年8月将流转信息挂到网上后,以800元的价格与种粮大户梁玉芳达成流转意向。“价格比以前高300元,而且有政府发的鉴证书,心里有底。”孙秀英高兴地说。
“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一是方便了有意流转土地的农民;二是规范流程减少纠纷;第三则让土地流转信息公开透明,实现土地增值增收。”胶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合法流转的土地还可凭其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申请银行贷款,由政府成立的担保公司担保。胶州市铺集镇高家庄核桃专业合作社是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立后的首批受益者。合作社负责人宋建春说:“土地经营权证拿到手后,合作社抵押了1200亩土地的经营权,取得了银行400万元授信用于修建冷库。”
记者看到,该村地处丘陵薄地,如果依靠种植传统经济粮食作物收入较低,一遇干旱天庄稼几乎绝产。2009年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将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按照 “保底+浮动”的分配方法,年终向村民结算。起初每亩土地保底价800元,以后随着合作社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入股分红额。同时,合作社还吸收一部分不能外出的劳动力,参加核桃园的生产管理,每月能得到相应的工资收入,为村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涉农贷款有风险补偿体系
如果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过程中,银行出现不良抵押物怎么办?胶州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正是大多数银行顾虑的问题。“不良抵押物可以借助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处置,处置不出去,土地银行‘托底’接收。存进土地银行的偏远贫瘠地块如果‘贷’不出去,或以低于存入的价位‘贷’出,其差价会由土地流转风险基金补齐。”该负责人说,胶州市财政专门拿出500万元,设置了土地流转风险补偿基金,通过“政府兜底”的形式,对土地银行土地贷出中出现的差额给予相应的补贴。
“从今年9月份以来我们共发放了12笔共860万元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在这方面实现破题,进行了尝试。”青岛农商银行副行长马书平说,“经营权抵押贷款在我们的涉农贷款中占比较小,但是这是个良好的开端。目前我们还在和保险公司研究担保问题。”
针对现有政策、制度设计还不能涵盖、不能解决的“真空地带”,市农委与人民银行联合出台了 《青岛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办法。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交易范围、交易品种及交易规则。建成6个区(市)级和64个镇(街道)产权交易市场。胶州产权交易市场投入运行,黄岛、即墨、莱西、平度四个区(市)级产权交易市场和64个镇(街道)产权交易市场进入试运行阶段,全市农村产权交易额达到2.04亿元。
率先实现“三权”分离
目前,我市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市农委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开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至今,全市有3836个村开展了确权登记工作,占涉农村庄总数的90.7%。其中,已有3436个村将权证发放到户,占涉农村庄总数的81.25%,比省定目标提前一年、国家目标提前三年,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奠定确权赋能基础。
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制度,率先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并赋予土地经营权证抵押、担保权能,让土地快速“活”起来 、有序“流”起来,实现土地资源的资本化和市场化。目前,全市共为规模经营主体颁发了土地经营权证125本,涉及土地经营面积7.55万亩。
截止到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4万亩,比上年增长60.4%。百亩以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达到5153家,合作社发展到7759家,入社社员56.2万户,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强社达到20家,发展合作社联合社8家。(记者 景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