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提高残疾人生活和康复救助水平,建立就业年龄段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0-15岁残疾少年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去年年初,我市在制定市办实事过程中,将助残工作纳入实事之一,提出了诸多目标。一年过去了,全市建立了就业年龄段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已为全市1.9万余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资金1100余万元。印发了做好0-15岁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救助工作的通知,已为1810名残疾少年儿童进行了康复救助,拨付救助资金2780余万元。
场景一:电子耳蜗开启“新声”
左右耳都挂着“月牙”,还有一片不大的金属片贴在脑后,在青岛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语训部一间教室内,有这样一群戴着“月亮”的孩子。语训部负责人李爱群告诉记者,这间教室内的孩子大多是电子耳蜗的受助儿童或佩戴助听器的儿童。教室里,一名叫鑫鑫的小朋友主动表演起了节目,唱过一首儿歌后,鑫鑫又背起了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清脆的童声、完整的语句显示出鑫鑫已经开启了 “新声”。2012年底,鑫鑫安装了电子耳蜗,经过两年的训练,5岁大的鑫鑫已经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与人沟通交流了。李爱群说,近几年已经有近20名电子耳蜗受助儿童在经过免费康复培训后进入普通小学就读,比率在95%以上。
在以琳自闭症研究中心内,自闭症儿童正在父母的陪同下做着康复训练,“跟我这样做,一二三四五。”举胳膊、下蹲、拍手……在老师的指引下,孩子们做起了康复动作。刘先生是来陪孩子做康复训练的家长之一,他告诉记者,孩子在两岁半时查出患有自闭症,从那之后他便辞职在家,一心陪孩子做康复训练。“孩子的康复费和餐费一个月需要4000元左右,我们家有每个月1500元的补助,能减轻一些经济压力。”刘先生表示。
场景二:康复中心里玩游戏
脸上笑呵呵、见人就问好、身上没有一丝异味、每餐4菜1汤……在青岛市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生活在这里的残疾人不仅生活质量高,还定期有人陪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精神状况,在精神层面上给予他们慰藉,真正做到了让残疾人“有尊严地活着”。跳绳、扔沙包、抖空竹、打球……下午3时的太阳照在他们的笑脸上,院子里的气氛一片温馨。在托养中心内,盥洗室、洗衣房、娱乐厅、健身器材等各项设施一应俱全,不少残疾人聚在娱乐厅内观看电视节目。记者了解到,由于有了每个月1300元的托养补贴,在这里托养的残疾人只需缴纳每月600元的饭费,“饭费一般来自他们的低保补贴或残疾人补贴,交了饭费还能有剩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残疾人的低保补贴和残贴支付饭费绰绰有余,基本不需要自己再花钱。
场景三:无障碍电影免费看
“这是上世纪40年代的香港,镜头缓慢推进到老居民区的小巷,墙上的灯影在风雨中晃动着,整个街道忽明忽暗……”在市北区嘉定路一个社区活动中心,电影《叶问2》正在放映。与普通电影不同,随着画面镜头的切换,有背景解说 “看图说话”;当演员开始人物对话时,荧幕右上方又出现一个小画面,里面是一名女士通过手语 “翻译”人物对话。原来,这是一场无障碍电影的首映式,台下观众是市北区的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居民。
“这还是第一次能感觉到电影的镜头画面。”视力障碍的姜女士告诉记者,幼时因为眼部疾病,她视力完全丧失,那以后就再没进过电影院,家中的一部收音机成了她业余生活的全部。“这个电影配音解说活灵活现,我脑子里就有一个画面在不断变化。”姜女士说,这次体验无障碍电影,又让她找到了“看电影”的感觉。
“我们总共引进了93部无障碍电影,今后将在市北各街道社区免费为视听障碍居民放映。”市北区社会工作协会工作人员马女士告诉记者,观看的同时,这些居民还能免费领取无障碍电影的光盘。
■政策落实
1810名残疾少儿获康复救助
2014年,青岛市政府将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救助年龄由0-9岁扩大到15岁,并纳入市办实事项目范围。截至去年底,全市两级财政已投入2780余万元为1810名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了康复救助,比上年康复救助人数增加了89%,其中新增10-15岁残疾儿童少年康复人数600名。
据悉,我市现行的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救助年龄和救助标准处于全国全省前列。其中,对进入定点机构康复训练的困难家庭的脑瘫、自闭症儿童每人每月救助3000元,对实施人工耳蜗手术的最高一次性救助20万元,康复显好率达到90%以上。
全年发放1100余万护理补贴
我市有近5万名重度智力、精神及肢体残疾人,他们不仅就业困难,而且日常生活起居都需要他人专门护理。市残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会同市财政局建立了就业年龄段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并将此项工作列入了我市2014年市办实事项目内容。
市残联、财政局印发的《关于对就业年龄段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的通知》规定,对具有我市常住户口,处于就业年龄段(男16-59周岁,女16-54周岁)的持证一级智力、精神、肢体残疾人和城乡低保家庭中的持证二级智力、精神、肢体残疾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护理补贴。
截至去年12月20日,全市两级财政投入资金共计1100余万元,以发放现金或打入银行卡(存折)的方式,使全市城乡1.9万余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领到了护理补贴。
■相关链接
残疾儿童入学率明年将达95%
去年7月,我省下发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根据计划,到2016年,全省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残疾儿童学前3年入园率和接受康复教育训练率达到90%,残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教育服务残疾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明显增强。
“计划”提出,进一步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实施适合学生需要的个性化教育方案,优先安排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建设。探索早期救治、康复与教育紧密结合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模式。
政府采购优先选残疾人企业
为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我市建设了市级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开展智力、精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试点工作。入驻青岛市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的创业行业包括服装设计、劳务派遣、艺术培训、能源科技、财税服务、金融贸易、环保科技等。
与此同时,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规定,政府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在物资和服务采购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残疾人业户、残疾人福利企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残疾人企业、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的产品和服务。(记者 于顺 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