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市举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动员部署会。今年,我市将推出最严食品药品监管举措。通过加大监督性抽检力度,紧紧盯住食安“重灾区”;首次推出“风险清单管理”等举措,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监管执法全覆盖,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抽检密度每千人抽检6.5批次以上
食品安全抽检分为评价性抽检和监督性抽检。今年,我市将强化抽检支撑作用,加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力度,扩大抽检监测范围,增加抽检监测频次,严把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关口。按照人口密度,保证6.5批次/千人以上的检测。其中,大部分用于监督性抽检,重在发现违法线索。
按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要求,全面设立市、县(市、区)两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并在乡镇(街道)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建立高效的抽检监测信息通报、食品安全问题隐患报告和处置机制。
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3%以上。抽检监测后处理资料,食品、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理率达100%。
风险清单对失信企业每年查两次
为了及时发现 “食安重灾区”,今年我市首次推行“风险清单”管理。全面排查梳理高风险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列明重点单位、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加大监督检查频次。以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超标、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广告虚假宣传、伪造生产日期等为重点问题,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场及连锁超市、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等为重点区域,以乳制品、豆制品、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保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扎实开展专项整治。
对监管对象实行分级分类、全过程监管。对风险高,信用等级低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每年巡查次数2次以上。
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及时发布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
“四小”治理九成小餐饮将纳入监管
在创建过程中,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小食品店,我市将坚持“疏堵结合,规范发展”,综合治理,鼓励支持其不断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引导其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其中,开展小作坊集中治理,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实施产品抽检制度,纳入质量监管体系。实施包装标识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监管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开展小摊贩集中治理,设置疏导点,实行定点编号,引导小摊贩入市经营。监管覆盖率达到80%以上。落实小餐饮监督管理办法,提升小餐饮安全水平,小餐饮监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开展小食品店集中治理。
农产品监管九成农贸市场设检测室
建立并实施食品、食品原料及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行政区域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集散中心和超市建立并实施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出、准入制度。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6%以上。
加强农产品源头治理。严格落实高毒农药限制区域销售使用和实名购买制度。加强水产品监督管理。严格生鲜乳收购站审批准入机制,加强畜禽屠宰行业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添加“瘦肉精”、注水和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市场环节,加强市场自检能力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食用农产品检测室设置率达到100%,农贸市场检测室设置达到90%。要求每车必查、每个品种必检、同一车次同一品种多批次检测,对季节性高危品种加大样品筛选密度。
安全追溯建立问题食品召回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用可追溯制度倒逼和引导生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现有效追溯。食品批发、大型商场(超市)和婴幼儿乳品的电子追溯系统覆盖面达80%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建立问题食品召回制度,及时发布、召回问题食品。问题食品召回率达到100%。建立餐厨废弃物集中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严打非法制售“地沟油”行为。
责任考评群众满意度不得低于70%
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签订责任书。各区市在创建过程中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事件)的;群众对当地食品安全现状总体满意度低于70%的,将被一票否决。区域内发生较大食安事故或重大食安舆情事件;考核检查中发现 “黑作坊”“黑窝点”“黑工厂”;发现核实存在吃拿卡要等不文明执法行为都将被扣分。
坚持重典治乱,保持高压态势,使严惩重处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
1.重点问题: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超标、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广告虚假宣传、伪造生产日期等;
2.重点区域: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场及连锁超市、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等;
3.重点品种:乳制品、豆制品、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保健食品等。(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