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47张全家福的故事 1956年花2元巨款照相(图)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孙启孟 2015-02-25 06:36:55 字号:A- A+

  市民王葆菁家:1956年第一张照片花2元“巨款”、1986年拍第一张彩色照片、2002年最后一张照片19人还缺俩、今年3月1日将再拍最新全家福

  47张全家福放在一个普通的相册里,每次翻出相册,都会一张一张看完,回想起当时拍摄这些照片的情景,特别是在春节这个和亲人团聚的时候,更会有一股幸福感涌出。“这些照片算是我们一家人最宝贵的传承,每张照片都有一段故事,家庭和睦、儿孙孝道都在照片上能体现出来。”昨天下午,在南九水路市民王葆菁的家里,他拿出了那本老式相册,给记者讲述了他们家从1956年到2002年拍摄的47张全家福、47个温暖的故事。

  1956年

  花2元“巨款”拍张全家福

  相册中的第一张照片是黑白的,上面总共8个人,3个成人,5个孩子。“坐在中间的是我父母,后排中间是我的叔叔,两侧分别是我大姐和大哥,前排中间是我二姐,母亲怀里抱着的是我弟弟,当时10个月大,父亲怀里抱着的是我,那年才2岁半。”今年已经62岁的王葆菁指着照片说,这是他们家拍摄的第一张全家福,此后父母没再生孩子,所以里面的家庭成员是全的。因为爷爷奶奶去世早,叔叔当时跟着父亲生活,一直到后来考上大学才离开他们家。

  “那时候我还不记事,后来听父亲讲了拍这张照片的过程,那时候弟弟刚出生,在原青岛汽车制配厂工作的父亲是师范毕业,属于有文化并且思想开明的人,也是一个很有家庭观念的人,就定下一条规矩,以后每年拍摄一张全家福,记录家人的幸福生活。”王葆菁说,这第一张全家福是在他们原来居住的中山路69号附近一家照相馆拍的,花了2元钱,得到的是一张底片和3张照片。

  “2元钱在那个年代算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当时父母的工资收入每月总共也就几十元。”王葆菁说,他们家只是普通的工人家庭,母亲是青岛印染厂工人,他们姊妹5人和叔叔全指望父母的工资生活。

  1960年 家里人都瘦了一圈

  拍摄全家福照片的事情从1956年开始就坚持了下来,基本是每年正月十五之前选一天,全家换上新衣服到楼下的照相馆拍摄,这像是他们家过春节的一个仪式一样,必不可少。”王葆菁说,1958年,叔叔考上了天津南开大学,离开了青岛,从这年开始往后几年基本就是他们姊妹5人和父母拍。“记得我和弟弟年龄稍大一些了,每次要去拍全家福都很兴奋,两人早早到楼下照相馆‘侦查’。”王葆菁说,那时候偶尔照相馆也要排队,看着照相馆的摄影师空闲了,他和弟弟就一个留在照相馆占位置,另一人跑回家叫大人下楼来拍。

  每张照片的背面都被王葆菁父亲仔细写上了拍摄日期,整齐排列在一本相册里。其中1960年的这张全家福照片中,家里的人明显都要比其他年份的照片瘦一些。“这是因为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不饱造成的。”王葆菁说,那一年是全家唯一一年过年没吃上饺子,全家人都没有置办新衣服。王葆菁告诉记者,母亲是个非常贤惠的人,家里总是打扫得一尘不染,在单位也是工作能手,平常的年份,除了拍全家福,母亲每年还会为我们姊妹5人每人置办一套新衣服。

  1975年 14口人拍张全家福

  1966年是文革的第一年,这一年的全家福首次有人缺席,18岁的大哥到青海建设兵团支边,没能回来过年;1970年,大姐出嫁到招远。这一年的全家福第一次不是在正月里拍摄,等到春天大姐回来补拍了一张;1971年,大姐夫和外甥女也加入到全家福照片中,这是第一次有了他们家的第三代人。“那年大姐夫和大姐一起来青岛过年,拍这张照片的时候父亲开始还不大希望大姐夫加入进来,因为当时根据传统观念,女婿不应该算我们家里人。”王葆菁解释,后来父亲听了叔叔的劝说,也想通这不是旧社会了,女婿和儿子是一样的。

  1975年的全家福中总共有14口人,比之前一下多了好多人。“这一年是叔叔和婶婶以及他们家的弟弟妹妹一起加入了,那年他们从外地调到了青岛工作,叔叔调到当时的青岛海洋大学任教,婶婶在政府部门。”王葆菁说,这一年开始,他们家算是大团聚了。此后的几年,大哥、二姐也陆续结婚生子,家里人也越来越多,但也有时候大姐、二姐不在家过年,也有人少的时候。1984年的全家福照片又是一次他们家比较“整装”的一张照片,里面是父母两人,兄弟三人以及各自的妻儿共11人。“我是姊妹中最后一个结婚的,也是最后一个生孩子的。”王葆菁说,这一年他儿子出生了,标准的一家三代人齐全了。

  1989年

  买来相机在家拍全家福

  1986年已经有了彩色胶片,王葆菁家从这一年开始拍摄的全家福照片都是彩色的。到了1989年,大哥花了250元卖了一台照相机。“这花了我半年多的工资,从此我们家就不用去照相馆了,在家就能拍全家福了。”王葆菁的大哥说,这之后的全家福就丰富了起来,不仅是春节拍摄,拍摄的地点也不局限在家里了,居住的大院走廊里或者饭店里都能拍摄全家福了。

  但后面几年的全家福也有很多遗憾,就是人总是不太全,因为大家都有工作,特别是大姐和二姐在外地,很难聚齐。最后一张全家福是2002年拍摄的,当时是89岁的老父亲过生日,这个时候已经是四世同堂的一大家人,这张照片上总共19个人。“这张照片仍然少了两个人,就是大姐夫和大姐家的大女婿没能来,我们当时还说好2003年再拍一张全家齐全的照片,没想到2003年老父亲去世了,这张2002年的全家福照片就成为我们家最后一张齐全的全家福了。”王葆菁说,后来家人也拍摄一些合影照片,但感觉没了父亲,不应该纳入全家福照片的系列里。

  想法>>>

  希望成为“传家宝”

  “这套照片是老父亲留存下来的,他晚年的时候经常拿出来翻看。”王葆菁说,从第一张看到第47张,能看见他们全家人在近半个世纪中的变化,父母从年轻到老去,他们姊妹从婴儿到少年再到青年、中年,每一年都有感动。

  “《时间都去哪儿了》那首歌唱响的时候,姊妹们打来电话,询问家里的相册还在吧,于是我就找朋友将这些照片扫描成电子版,每个姊妹给了一套,大家都当成宝贝一样留下来了。”王葆菁说,他也经常拿出来给儿子讲照片里的故事,受到家庭的影响,儿子和儿媳也非常孝顺,经常给他们老两口制造一些让他们感动的惊喜。儿子也说,家里的这套相册他要接过去保存好,这是他们家的“传家宝”。

  “如今我们姊妹几个各自都有了一个大家庭,父母去世后,过春节就很难聚到一起,但今年已经约好了,3月1日的时候一起在饭店聚会,所有家庭成员都来,到时候肯定能再拍张全家合影照片。”王葆菁说。(记者 孙启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龙喵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