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收入分配改革提速 你的钱袋子将会怎样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5-03-10 05:50:53 字号:A- A+

    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钱袋子”。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央企薪酬制度改革尘埃落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推进在即。在收入分配改革提速的当前,占劳动者主体的非国企和体制外人员的“钱袋子”又会怎样呢?

    最低工资增长目标预计完成

    不要小看最低工资,虽然它的变动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公益性岗位、低端制造业基层员工和劳动技能比较低的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但就像央行基准利率一样,反映出的是整个社会的用工和收入门槛。一般来讲,无论是幅度还是频率,最低工资上涨与社会整体工资上涨是相对一致的。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这个目标预计是能顺利完成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厅长吴顺江说,关键是如何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据统计,2011年和2012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分别为22%和20.2%,2013年这个数字则为17%,截止到2014年7月25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4.2%,均超过13%。因此,完成任务顺理成章。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吉林省委副主委王欣认为,最低工资上涨幅度一定要超过CPI,只有这样才能让普通劳动者真正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江南控股集团总工程师黄作兴也建议,最低工资标准制定依据应该是保障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而很多省份现有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社保缴费和住房公积金,扣完后两项所剩无几,效果大打折扣。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宁波维科家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职工杨晓霞说,最低工资标准必须不断调整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反过来,更多的职工收入不断提高,也能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农民工欠薪还需治本

    以重庆农妇熊德明向总理求助讨薪为标志,我国从2003年底掀起了清理欠薪风暴。虽然国家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欠薪现象还是屡打不绝,尤其最近几年甚至愈演愈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说,每到春节农民工被拖欠工资都是一个热点话题。这种丑恶现象屡打不绝的首要原因就是转包制度:一项工程项目层层转包,最后才转到包工头,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包工头拿不到工钱,更不要说农民工了。

    “另外,许多施工企业只在年终或工程完工时集中结算,平常只给工人发一定数额的生活费。”郭乃硕说,“要治本,就必须按月足额发放工资,这样即便拖欠也只是一个月的工资。”

    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就规定了按月足额发放工资,但从目前情况看,执行仍然不力。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温州晚报》雪君工作室主持人郑雪君说,从工作室接到的投诉看,拖欠工资的案例大部分是由于企业主“跑路”或者企业确实困难有关。

    杨晓霞说,随着法制的健全和农民工维权意识的增强,尽管任重道远,但自己对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还是充满信心。

    工资增长机制还“在路上”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这个目标能否完成?其实,国企和体制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说了算,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建立。

    而其他群体的工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说了算:例如很多白领在年底要和公司谈下一年的待遇,每年春节后出现“招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农民工与企业议价。

    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高效、公平的工资调整主要依靠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目前我国正在推进这项工作,但还需要一个过程。

    曾任职工会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往往是劳资纠纷多倒逼出来的办法。

    “但是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最大的阻力来自企业主。一些企业主对于协商存在‘惧怕’心理,惧怕职工会‘漫天要价’。”这位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完善法律,确立工资协商的法律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延边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金硕仁告诉记者,由于担任延边州中小企业联合会会长一职,经常要为企业的利益到处奔波。他认为,现在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受外在经济环境影响很大。一旦招工难了,工资就提上去了,一旦招人不愁了,就会把工资降下来。

    “从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看,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非常有必要。”金硕仁说。

    金硕仁坦言,目前三方协商的工资调整机制还在起步阶段,三方中的劳动者话语权比较弱的状况还是没有得到好转。一旦发生纠纷,最终利益受到损失最大的往往还是劳动者。

    “三方协商的工资调整机制,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赋予工会在维护劳工者权益方面更多的武器,推动机制平衡发展。”金硕仁说。

    [新闻分析]

    农民工白领公务员为啥都吐槽“收入低”?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农民工陈清是货车司机,固定工资起步5000元,常常感觉工作太辛苦、收入不稳定。外企白领张墨月收入10000元左右,每个月都觉得不够花。公务员赵克月收入4000出头,一直觉得挣得太少,目前考虑下海赚钱。

    农民工、白领、公务员群体,看似工作相异、收入差别也很多,但大家却都在“诉苦哭穷”,这个现象引起了在京参加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的关注。

    感受:

    生活压力大社保不健全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说,他在调研中也发现以上现象,尽管是收入不同的人群,但生活压力比较大、对收入不满意,几乎都是一个感受——“难”。

    尽管“幸福”是主观感受,但外在因素更为重要——郭乃硕认为,造成这一现象,除了房价高企、物价总体水平高带来的压力外,社保制度不够健全和医疗、教育资源不均是重要原因。

    房价和收入比就不说了,即便“蒜你狠”“姜你军”等物价压力也会让工薪族“压力山大”。稍微有点余钱的家庭,也会给子女上个奥赛班,如果家人生病,开销则更大。

    “养老、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儋州市政协主席邓泽永说,这些年,各级政府在医疗、教育、保障性住房方面投入较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会保障的水平还不够高,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流动在城市各个角落,生活十分艰难。

    代表委员认为,“安居乐业”是群众幸福感的基本来源,除此之外,政府应进一步推动社保、医保的有效覆盖,加大力度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

    期待:

    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从世界工业化进程来看,我国劳动者报酬的成本偏低,如果不扭转这种格局,民生就得不到保障和改善,消费也就不可能稳步提升,最终反过来一定会损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劳动报酬占GDP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重要性在降低。也就是说,兢兢业业工作反而不如“炒房”“炒股”“炒钱”实惠,这也是很多企业“不务正业”的重要原因,换做个人更是如此。

    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说,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在初次分配环节发力,让劳动力分享更多的发展红利,让企业让利、政府减税、劳动者报酬提高,从宏观上调配国民财富分配的大格局。其实,自称“收入低”的群体的还有很多——城管、小贩,老板、农民工,开发商、业主……几乎没有人对自己目前的薪资水平满意的。

    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说,“大家都‘哭穷’现象的背后,其实蕴含着大家心里‘没底’的收入焦虑和消费顾虑,还有更深层次的对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满。这些都值得有关方面重视。”郭乃硕说,要让人们普遍有“获得感”而不是“没底感”,首先是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让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扫除人们心中“不公”的不安,在全社会建立起合理的薪酬体系,“但更重要的,是尽快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网,让大家对未来有足够的踏实感。”

    行业收入差距有多大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证明了此话不虚。但风水轮流转,你能想到,1988年时,收入最高的行业是地质勘查、水利管理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中国薪酬报告》显示,在1988年,收入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1.58倍,随后行业差距逐年扩大,到2005年达到4.88倍,为历年最高。

    2005年后差距虽然略有下降,但幅度较小,到2010年为4.66倍,2011年为4.48倍。2012年,工资收入最高行业金融业是最低行业农、林、牧、渔业的4.3倍。

    有人质疑,差得这么少?别急,这是因为细分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比较大。同样是金融业和农、林、牧、渔业,都存在“高大上”,也都有“矮矬穷”。

    相关部门每每发布数据,不少人“吐槽”称自己的工资“被增长”。其实,除了上述的行业细分不够,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垄断行业工资增长水平过高,而多数行业增长速度则低于平均值。

    第二,企业内部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过大:2011年,2032家上市公司中高管平均薪酬为47.1万元,职工平均为薪酬为8.2万元,相差5.74倍;其中相差最大的竟然达到112.77倍!

    从总体来看,我国全部雇员1985年平均工资为1120元,到2012年增长到34905元,共增长30.2倍。而同一时期人均GDP则从857元增加到29991元,增长了34倍。

    更为令人忧心的是工资收入在GDP中的占比,这个比重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占份额越大,社会分配越公平。遗憾的是,由于统计口径不同,大家对此莫衷一是。但这一比重持续降低却是大家共同认可的。

    据统计,2004年至2008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50.6%下降到47.9%。而2009年和2010年,这一比重继续降至46.6%和45%。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莫非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