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老母亲在人民路附近走丢了三个多小时,三个儿女都没有报警;民警好不容易查到了他们的住址和电话,可从当晚8时许到次日凌晨1时许,一扇家门都敲不开;民警又拨打了三人的电话,一人无法接通,一人关机,儿子则在电话里说自己在外地。无奈之下,民警只能将老人送往救助站——前晚昨晨,记者在四方派出所亲眼见证了民警照顾老人、帮她找家的全过程。
丢了老娘仨儿女不报警
“陈所,老太太迷路了,自己又讲不明白住址。”前晚6时许,四方派出所的110民警敲开了副所长陈海峰办公室的门。陈海峰和110民警来到接警室看见,这名满脸皱纹的短发老太年过八旬,穿着一件旧棉衣,裤子上沾满了灰尘。民警告诉陈海峰,前日傍晚,热心市民在人民路附近发现了迷路的老人,赶紧拨打110报警,他们到场后发现老人有些耳背,而且前言不搭后语,双方无法交流。附近居民也表示不认识她,民警担心老人遇到危险,只能将她先带回派出所。
“大姨,饿不饿?能不能听懂我说话?”陈海峰和民警兰孝涛与老人交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开导,老人说出了一个模糊的名字——王桂兰(化名)。遗憾的是,老人不识字,兰孝涛只能通过人口信息数据库模糊匹配,再挨个比对照片。当晚8时许,兰孝涛找到了和老人信息相符的户籍信息——老人是本市户口。兰孝涛发现,老人有一个女儿住在平安路一栋居民楼内,多次拨打留存的电话却始终无法接通。
无奈,兰孝涛只能和战友马学志驾车带着老人回家。兰孝涛隐隐觉得,这次老人走丢的事件,和以前遇到的不大一样,“这老人走丢两三个小时了,家人怎么不报警呢? ”
民警连夜帮老人找家
在平安路上的这栋居民楼前,兰孝涛打开手电筒,却发现老人的女儿没在家。民警开始挨家挨户敲门询问。可大家都表示不认识老人,也不认识老人的女儿。 “这些房子,早就租给别人了,几乎没有本地人住在这。 ”听见楼里邻居这么一说,两人只得再次将老人带回了派出所。
晚10时许,民警再次经过查询发现,除了住在平安路的女儿外,还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住在浮山后的劲松一路一小区内。 “刚才打通电话了,看看家人能不能过来接她。”内勤民警袁振华看着忙活了一宿的兰孝涛和马学志,长舒了一口气。但副所长陈海峰表示,老人的儿子刚说自己在济南,希望民警能将老人送到劲松一路小区的姐姐家。
三个儿女家门敲不开
车行驶到劲松一路的小区门前,两名同事将老人扶下车来到老人儿子家门前。 “他说他在济南,他的老婆孩子应该在家吧。”抱着这样的心态,陈海峰开始敲门,可敲了十几分钟,门一直没开。无奈之下,大家只能带着老人来到女儿家门前。可民警又敲了20多分钟,门始终没开,陈海峰立刻拨打老人女儿的电话。 “一开始能接通但没人接,后来再打就关机了。 ”陈海峰感叹道。此时已是凌晨1时许,为了不打扰楼内其他居民休息,陈海峰和同事又带着老人来到了楼下。
“你的老母亲在外面挨饿受冻没地方睡觉,你做儿子的怎么能不管?你不能找朋友帮帮忙? ”面对陈海峰的质问,老人的儿子称,自己在外地,根本没有办法管,这个时间也联系不上朋友。“如果是你的儿子女儿在外面吃苦,你会怎么办?”面对民警的质问,电话那头没了声音。无奈之下,民警只能将老人送往最后一个地方:位于汝阳路的青岛市救助站。
无家可归送进救助站
1时40分许,陈海峰敲开了救助站的门。工作人员得知老人的遭遇后,开始为她办理入住手续。就在此时,记者和陈海峰发现,办手续的窗台玻璃上贴着一张A4纸,上面有老人照片和名字,还有老人三个儿女的联系方式,以及位于浮山后、平安路的住址——原来,老人之前就多次被民警送到过救助站,但老人由于是本市户口,不符合救助的条件,救助站特地将纸条贴出,希望民警能尽快联系上她的家人。但这次听完陈海峰的讲述,救助站决定特事特办,让老人暂时住在这里。
“这一家人肯定闹过矛盾,要不然谁会放着80多岁的老娘不养? ”看见老人的遭遇,陈海峰和民警们有些气愤。而救助站一名工作人员的话也验证了陈海峰的推测:老人以前住在齐东路附近,帮所有的儿女抚养过孙辈。遗憾的是,房子拆迁后补偿款被拿走,老人的户口就一直空挂着落不下来。以前老人生活可以自理时,家人租了个房子给老人住,可两年前老人突然患上了老年痴呆,儿女们就不大愿意管了。 “以前这一家人还上过电视,但这种事情还是一再发生,我们也没办法。 ”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刘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