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八大老茶庄探访 84年营业额曾一天超10万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5-05-10 06:57:28 字号:A- A+

    记者探访福生德、瑞芬、大陆等青岛老茶庄 它们传承中求变,选新址、迎大修期待新生

    茉莉花的清新花香,茶叶的苦中有甘,两者的天作之合成就了茉莉花茶,一股老青岛人记忆里难以割舍的香气。说起这股香气就不能不提到陪伴了许多青岛人一生的老茶庄。经历辉煌,老青岛曾有被称为“八大金刚”的八大茶庄;回归平淡,曾经的“八大金刚”只剩福生德、瑞芬、大陆等几大茶庄还在继续维持;世易时移,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老茶庄们始终坚定地守护着这份老青岛人记忆中的味道。

    记忆中的老味道

    清晨外出散步,回到家中刘全友总会习惯性地泡上一杯茉莉花茶,这是维持了近40年的习惯。如今子女们都已成人,经济条件一天比一天好,知道老人爱茶,每逢节假日回家时孩子们都会给刘全友带些好茶,但喝来喝去刘大爷却唯独爱喝这价格看上去并不高贵的茉莉花茶。客厅的陈列柜上,一个木头盒子静静地躺在柜子上,这是刘大爷专门用来盛放花茶的盒子,几十年里不曾换过,茶香味几乎渗透了木盒的每一处纹理。打开茶叶盒,一股怡人的茉莉清香扑鼻而来,取出一撮茶叶,厚壮的茶叶根根如针状,布满白色的毫毛,这款茉莉花茶因而还有一个专属的名字——茉莉银针。

    从2014年的年末喝到现在,一斤茉莉银针已经喝得见底了,住处附近的茶叶品质始终达不到老人的要求,这让老人犯愁。见父亲犯愁,善解人意的女儿主动承担起给老人采购茶叶的任务,女儿心里明白父亲爱喝的茶只有岛城的那几家老茶庄有,这是常年累月家人之间养成的默契,也是老人和老茶庄的约定。

    “福生德”里“德生福”

    在岛城和刘大爷一样的老人有许多,从年轻时的第一口茶便是茉莉花茶,于是这一生便认准了这一口。走进岛城大大小小的茶馆、茶庄,从一位位满头银发的老者口中,记者了解到青岛人喝花茶的历史甚至要早于 “南茶北引”,在绿茶和其它茶叶还没有在岛城风靡的时候,花茶才是岛城茶客们的最爱,也让吃惯了海鲜的青岛人们品味到一股不一样的味道。对茶叶的喜爱让青岛茶叶市场红极一时,在老青岛人口中,早在解放前青岛就有“八大金刚”一说,分别对应当时岛城的八大茶庄,在那时它们几乎影响和控制着整个青岛的茶叶市场。如今八大茶庄许多已经销声匿迹,由“八大”转变为青岛人熟知的 “福生德”、“瑞芬”、“元祥”、“大陆”四大茶庄。在中山路和沧口路交界的位置,一处临街的商铺装修得古色古香,店门口的大牌匾上写着“福生德茶庄”五个大字,在中山路一带老人们的眼中,这几乎就是茶叶的代名词。

    走进店里,二十几平方米的面积,花茶、绿茶、红茶、白茶等应有尽有。“洞庭碧螺朱兰贡尖,西湖龙井茉莉大方”这是茶庄内的一副挂了几十年的对联,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在茶庄工作了35年的店员兰大姐告诉记者,最红火的时候茶庄共有三层的营业面积,从买茶到品茶、欣赏茶艺,各种服务应有尽有,被许多人誉为中山路一景儿。讲着讲着兰大姐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那个红火的年代。如今繁华褪去,茶庄内只有一层还在经营,不过在卖茶的同时,店里还是专门规划了一块区域,供客人品茶聊天之用,算是对众多忠实拥趸的回馈。店内的茶叶上百种,但茉莉花茶永远是不变的主角,20余种从几十元到上千元的茉莉花茶盛装在金色的铁罐中供顾客挑选。在众多茉莉花茶中,一种售价仅为20元一斤的茉莉花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兰大姐告诉记者,这个价格在现在连制作费都不够,之所以还保持下去就是因为一些老主顾还会专门来买。就如福生德的店名,店里人更愿意将其看成“德生福”,尊重他人,良心做茶,品德端正才是一切幸福之源。

    瑞芬茶庄期待新生

    临近傍晚的四方路农贸市场上,有商贩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小酒馆里的吆喝声,热闹喧嚣的环境里,一家酒馆的门头上隐约可见一个“茶”字,这便是有着88年历史的瑞芬茶庄。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瑞芬茶庄从此处搬离,在没有寻得新址的日子里和福生德茶庄合并经营。18岁进茶庄工作,一辈子的工作都没有离开茶,经理曹允荣自信对青岛老茶庄的历史了如指掌。曹允荣表示,老青岛人口中曾经的八大茶庄分别为市南区的瑞芬茶庄、泉祥茶庄、福生德茶庄,台西(西镇)的黄山茶庄、原市北区的元祥茶庄、台东的大陆茶庄、原四方的联众茶庄和沧口的华一茶庄。而这其中能称之为老大的非瑞芬茶庄莫属,也是历史最久远、茶叶品种最多、名气最大的茶叶专卖店。说起瑞芬茶庄的创立和发展,本身就是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创办人之一金云筝先生,传说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宗亲,也是最早进入青岛的浙江籍商人。在当时一个外地茶商要在青岛港站稳脚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要应对官宦,还得忍受地痞的骚扰。那时小鲍岛有个外号叫“镇鲍岛”的地头蛇,专门欺负外来客商。1930年的深秋,他们到瑞芬茶庄闹事,堵在门口不让人进店买茶,金云筝正要给他们拿银子,小儿子回来了,轻轻一踢,就断了“镇鲍岛”三根肋骨,不忍强权、不受欺压、诚信经营,从此瑞芬茶庄的名气便传开了。如今茶庄的生意大不如前,但曹允荣和一帮老伙计依旧在坚守,目前也正在积极寻求合作,寻找合适的地址,期待不久后能将 “瑞芬茶庄”这块大招牌重新挂出。

    据曹经理介绍,瑞芬这块招牌是曾任晚清军机大臣的吴育生当年来青岛品茶,到瑞芬茶庄后被这里高品质的茶叶所折服,提笔写下了这店名。现如今该题字暂时保存在店内,待以后重新选址安家时重新使用。

    大陆茶庄准备大修

    热闹的台东商圈,一条小路上,满头银发的吴大妈和拄着拐棍的老伴颤颤巍巍地来到这买茶。74岁的大陆茶庄依然坚守在这里,静静地等待着像吴大妈一样的老顾客上门。店铺外面的装修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可进入其中却是一派古朴的中国风装饰。店内的摆设乍一看像是中药铺,一个个如中药盒一般的木盒中装着各种茶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家老字号茶庄在青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至于在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个响亮的口号:“买茶叶到大陆茶庄,洗澡到天德塘。”天德塘以当时青岛为数不多的电梯及服务而出名,而大陆茶庄以品种多、质量好、价格公道赢得众多青岛茶客的青睐。在采访过程中,老店正在忙着装修,这家老字号茶庄的“掌门人”仲伟栋告诉记者,因为年久失修房屋开始渗水,墙皮脱落,茶庄为此准备停业数日大修,希望不久后能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面对新老顾客。

    泉祥茶庄成往事

    除了福生德、瑞芬和大陆茶庄,还有个泉祥茶庄不得不提,在泉祥茶庄的旧址,如今已见不到老茶庄的面貌,虽然它已销声匿迹,但在当时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它的创始人就是曾经北方最大的商业集团孟氏企业。在鲁海老先生的《青岛思往录》书中这样写道:“青岛建埠之后,孟氏家族立即赶来开拓这处新的市场,在青岛开设了谦祥益、瑞蚨祥、泉祥茶庄三家商店。对待普通市民,除保证货真、无伪劣外,标榜‘童叟无欺,言不二价’……”

    除了这些,当时茶庄负责人孟雒川还定下个规矩:给有钱人制作折子,这个折子在孟氏的企业可以通用,允许他们赊账,有什么需要还可以送货上门。这种超前的销售理念,让泉祥茶庄迅速站稳脚跟,也被称为当时青岛最财大气粗的茶庄,来自青岛乃至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削尖了脑袋想进泉祥茶庄做工。

    “茶庄伙计”有绝技 一闻知茶“曹掌柜”

    见证过茶庄的辉煌,经历过茶庄的低谷,在老茶庄里有那么一批老伙计,常年与茶相伴让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虽已年过六旬,但曹允荣依然坚持每一批进店的货都要亲自查验,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在福生德茶庄内,曹允荣给记者演示了一项绝活,一罐从市场上随意买回的茉莉花茶,曹允荣抓出一把,看上一遍,轻搓后闻上一闻便能辨出眼前的这罐花茶是用哪一季的茶做茶胚,用的是何种品质的茉莉花,甚至连花的产地也能说得一清二楚。按照茶叶罐子上的电话打过去,厂商一听是行家便直言相告,结果确认无疑,这让记者和一同前来的顾客看得目瞪口呆。做到这一切并非是某种天赋,而是42年的经验积累,18岁时曹允荣初到瑞芬茶庄做学徒工,从搬运工到库管再到制作花茶以及上柜卖茶,茶庄内所有的行当曹允荣几乎都干了个遍,这才练就了如今这手辨茶的本事。

    一手知重“刘一手”

    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称重设备,为茶叶称重只需要放到一台电子秤上即可。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茶叶的称重还需要杆秤计量,每天庞大的客流量让柜台上的卖茶师傅们没有精力一点点地添加或减少,于是久而久之一些老的卖茶师傅练就了一项本事,不管是从茶桶往外倒茶,还是用手取茶,倒出或者抓取出的量基本上和顾客需要的量相同。瑞芬茶庄的老伙计刘砚方就是为数不多的还保持这项老手艺的卖茶师傅之一。回想起当年卖茶时的情景,老刘感觉好像就在昨天。老刘告诉记者,学习这项手艺其实也真是有些逼不得已,茶叶是金贵物,称多了茶庄要受损失,伙计不免要受牵连,称少了又和店里诚信经营的原则背道而驰,当时也不像如今,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方便的计量工具可供伙计们使用,站柜台的伙计们只能反复训练这手上的感觉,时间一长基本上用手一试便知这茶叶的分量,“一手知重”是几十年的经验积累。

    唯快不破“兰快手”

    称重好的一两茶叶,倒在一张牛皮纸上,取来一根细细的麻绳,仅用了不到三秒钟,兰青礼便包好了一个状如斧头的茶叶包装。因茶包的形状,这种包装形式又叫斧头包,专门用于包小分量的茶叶。用于包大量茶叶的“抄手包”同样只需要三秒钟,一根细麻绳,一块四四方方的牛皮纸,在兰大姐手中成了变魔术的道具。当年许多一同进茶庄的姐妹如今大多各奔东西,但兰大姐却依旧坚守在柜台上,35年里只专注于包好眼前的这包茶叶。当初练习包茶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茶庄内和兰大姐一样的学徒众多,柜台上的老师傅们根本没法一个个地教授,只能靠平常的细心观察,于是趁着给师傅打下手的时候,兰大姐只要一有空闲便目不转睛地盯着学习师傅的包装手法,晚上回家则带着包装纸,用家里的大米代替茶叶进行包装练习,不知道揉碎了多少张牛皮纸后才练成了今天这快速精致的包装手法。时至今日,许多茶叶店多更换了更加华丽的包装,岛城的老茶庄也不能免俗,不过大家却仍不愿割舍这传统的包装形式,许多老人来店里买茶仍要求用牛皮纸包装,这也让兰大姐感觉自己的手艺没有荒废。

    80后美女接掌老茶庄

    茶叶市场的发展,电子商户的盛行,绿茶等众多名茶进入岛城茶叶市场,在改变青岛人饮茶习惯的同时,也颠覆了青岛的茶叶市场格局。老茶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味地固步自封只能落得被市场淘汰的境地,于是在坚持传统严谨的制茶售茶原则的同时,老茶庄里的茶人们也在积极求变。如今在福生德与瑞芬茶叶合并经营时,掌管这两家老字号的人却是位80后的美女掌柜曹文静,原本在国外学习经济管理的她发现老茶庄不仅仅是很多老青岛人的记忆,更代表着一份历史传承,所以在学成归国后毅然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份重担,誓要让这块老牌匾重塑辉煌。老茶庄在将茉莉花茶坚持做好的同时,还引进了全国各地的名茶,成为岛城茶叶品种最为齐全的茶庄之一。瑞芬茶庄的选址、微店、网上商城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80后女掌柜正以自己先进的经营意识为两个老茶庄的重新起航做准备。

    营业额曾一天超10万

    早在1972年,今年67岁的仲伟栋就开始在大陆茶庄工作,从一名学徒工干起,到成为如今大陆茶庄的掌门人。谈起茶庄的辉煌过去,老人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茶叶市场刚刚从计划经济逐步放开之时,每逢春节总是大陆茶庄生意最好的时节。老掌柜仍记得在1984年春节,茶庄一天的零售量就超过1000斤,零售额达到惊人的10万元!而当时大多数普通市民的月收入也不过区区四五十元而已,10万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仲伟栋告诉记者,当时,青岛人喝茶主要以花茶为主,茉莉花茶和珠兰花茶是花茶中卖得最火的,而当时全青岛的这两种茶叶商品中,大陆、瑞芬和福生德三大茶庄几乎垄断了90%以上的市场。

    茶庄工作成香饽饽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茶叶的风靡让茶庄成为高收入行业,在茶庄做工成为众人羡慕的工作,即使是从学徒工干起没工钱拿,生活也比在自己家要好过很多。曹允荣记得在当时那个吃饱饭都难的时候,茶庄内的伙计饭一般八个人一桌,四菜一汤,白面馒头管饱,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有人想回老家探亲,茶庄还会发路费,给老人买好点心,这样的单位在当时可谓是打着灯笼都难找,也是为什么众人削尖了脑袋往茶庄里钻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仁道归仁道,茶庄可不会惯伙计,工作上各种规章制度也是相当严苛,一旦触及红线,不好意思,打包走人。茶叶脆弱最容易串味,所以进入茶庄最重要的一点是:伙计不准吃大葱、大蒜等有异味的食物。为避免有头发掉入茶叶,一律剃光头,穿长衫。

    六窨成就完美茉莉香茶

    青岛人爱上喝茶其实是从茉莉花茶开始,不过就算是喝了一辈子茉莉花茶的人可能也不知道,这茶究竟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茉莉花茶传说是在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所创制。茶庄里的老人们告诉记者,茉莉花茶是茶叶经过茉莉花窨制而成。所谓“窨”,简单来说就是将绿毛茶精制的茶胚,根据比例将茉莉花与茶胚混合,通常以稍微开口但又没有完全盛开的茉莉花为最优,这样一层茶、一层花,待茶胚完全吸收茉莉花的清香后将窨过的花挑出,重新铺入新的茉莉花,老师傅们根据茶胚吸收花香的程度制作,通常一箱极品的茉莉花茶需要经过反复6次的窨制才能成品。

    选花茶一看二闻三饮

    时移世易,传统的花茶制作工艺繁琐严谨,因为急功近利有的人选择减少窨制的次数,更有甚者使用喷洒茉莉花香精的方式来给茶叶增香,这也是老茶人们最不齿的行为。这样的花茶不仅于人无益,甚至还会危害茶客的身体健康,从而辱没了花茶这类保健饮品的名声。如何选茶,有几十年经验的老茶人们支了几招,除了到正规茶庄购买外,普通消费者可通过一看二闻三饮的方式辨别,观形——上等茉莉花茶一般所选用毛茶嫩度较好,以嫩芽者为佳,低档茶叶则以叶为主,几乎无嫩芽或根本无芽;闻香——好的花茶,其茶叶之中散发出的香气应浓而不冲、香而持久,清香扑鼻,闻之无丝毫异味,添加了香精的花茶则让人感觉气味刺鼻,闻的时间长了还会觉得有些恶心;饮茶汤——好的花茶香气浓郁、口感柔和、不苦不涩、没有异味,通常可冲泡4-5次,质量低劣的通常两泡左右便无茶香。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龙喵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