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自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已经运行半年有余,这一“三险合一”、统筹城乡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到底运转的怎样?昨日,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截至6月底,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02.8万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316.6万人,居民医保参保人486.2万人,医保基金支出62.3亿元。
门诊统筹签约增两倍
医保城乡统筹后,最大变化就是,全市参保人不分城乡执行统一的医保待遇项目和目录范围,具体包括住院、门诊大病、门诊统筹、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长期医疗护理、意外伤害、生育医疗报销等待遇项目,同时还执行统一的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等三个目录,农村居民用药报销范围由原来的900余种扩大到2400余种,消除了城乡之间、区市之间医保待遇项目目录不统一的现象。
据了解,上半年全市医保基金住院支付46.75万人次,统筹金支付31.3亿元。从上半年运行情况看,原新农合参保人员医保住院待遇明显提升,统筹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三级、二级医院住院总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比去年提高了12.5和2个百分点。在门诊大病上,上半年,我市门诊大病结算168.7万人次,医保统筹支付10.2亿元,综合报销比例达82%以上。全市门诊统筹签约483.2万人,较2014年增长328万人,增长2.12倍,医保统筹支付2.73亿元,支付率达到62%。
大病救助支出1.11亿
今年以来,我市针对原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水平低,城乡保障待遇差距大,农村大病患者医疗负担沉重的现实,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作为我市特有的一项民生保障项目,市、区(市)两级财政出资3亿元,个人不用缴费,城乡所有参保人享受统一的救助待遇,特别是原新农合参保人可以享受到以前没有的特药特材救助,将医保范围外治疗恶性肿瘤、罕见病等重特大疾病的26种特效高值药品耗材纳入保障范围,给予70%报销,同时对医保范围外费用超过5万元以上部分给予报销60%的大额救助。
今年1到6月份,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共支出1.11亿元,其中特药特材救助6760人次,支出6073.84万元;大额救助40357人次,支出5002.75万元。
4.68万人受益长期护理
早在2012年,青岛就在全国首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主要保障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因丧失自理能力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现实需求。医保城乡统筹后,我市将政策覆盖范围扩大到广大农村地区,解决了城乡失能人员的护理难题。今年我市还丰富了护理服务形式,在医疗专护、护理院护理、居家护理的基础上增设社区巡护,鼓励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为农村居家失能人员提供每周不少于1次的上门护理服务。上半年,全市有447家定点护理机构开展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业务,结算4.68万人次,统筹金支付1.66亿元。
对青岛的广大参保人来说,医保卡大大方便了就医、报销等各个步骤,据了解,我市完成了原新农合参保居民的社保卡发放工作,共发卡近430万张。此前,我市原新农合只有24家定点医院可以联网即时结算,且大部分集中在市内三区。自今年1月起,农村参保人持卡到全市50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均可直接联网结算,大大减轻了资金垫付负担,方便了参保群众。医保制度城乡整合并实行社保一体化信息管理后,我市原城镇居民与新农合减少重复参保人群25.41万人,每年减少财政重复补贴1.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