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侵华和掠夺的需要,日本垄断资产阶级采取卑鄙狠毒的手段,排斥、打击和摧残青岛的中国民族工商业。他们或蛮横霸占、“军管”据为己有,或以“合作”为名蚕食侵吞,或低价收买中国民族工商企业。
1938年青岛沦陷后,日本侵略者首先以196万元的低价收买了唯一的一家民族纺织厂——华新纱厂,接着又以14万元将利生铁工厂买去;将中国海军工厂、港湾局工场、中国瓦斯工厂、四方机厂、华资冀鲁针厂等占领军管;在面粉业方面,将中兴面粉厂买去;在榨油业,将义利油厂强买;在烟草业,将山东草烟公司买去。1939年3月,日本将华资中国染料厂、阳本印染工厂强买;将益丰火柴厂军管;将茂昌蛋粉公司军管,后又改为“中日合办”。此外,橡胶等行业工厂也先后被日本强买。当时,未被日本侵略者“军管”、强买或“合办”的民族资本工厂仅有双蚨面粉公司、华北酒精厂、振业火柴厂等寥寥几家。
日本侵略者还采取增设或扩建新公司和同类工厂的办法,大力兴建了许多新的公司和工厂,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盐业以及工商贸易中,日资企业在青岛经济中都居于垄断地位,从而完全操纵了青岛的经济命脉。1943年以后,随着抗日战争节节胜利,日本受到越来越沉重的打击,军事上、经济上面临重重困难,危机四伏,于是加紧了对青岛人民的统治和对民族工商业的管制,迫使民族企业纷纷减产倒闭。在当时,青岛约1100个工厂企业中,完全停产的有200多个,产量大减的近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