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经历千次战斗莱西迎来解放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马晓婷 2015-08-26 10:31:48 字号:A- A+

    “马连庄呀打了胜仗,同志们得部重机关枪,小炮大盖拿在手,准备反攻灭东洋。 ”莱西民谣《打马连庄小调》,生动的描绘了在拔除马连庄据点后,军队俘虏日伪军,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坚定抗战决心的喜悦心情。在经过艰苦抗战,攻克一系列据点后,1945年8月22日,日伪军缴械投降,莱西、莱西南两县解放。

    严正抗议乡校枪杀民众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后,党的主要活动是发动武装抗日,开展游击战争。 9月,首先在莱阳南部和西南部组织起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宣传发动抗日救亡运动。 12月,中共莱阳县委成立,吴青光任书记。 1938年1月,在孙受成立了“民先”莱阳县队部。 2月,成立了“民先”武装宣传队,并以“民先”武装宣传队为基础,在渭田、花园头抗击了妄图侵占莱阳城的日本侵略军,打响了莱阳人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枪,点燃了莱阳抗日烽火。1938年春,马连庄小学校长、国民党员宫润生害怕抗日斗争的紧张形势,伙同教师离开学校,关门停课。中共马连庄区委书记田绰永、共产党员王丕英、徐维新接管了这所小学。但国民党南岚乡校查封马连庄小学,扣押校长田绰永和学董田文广,爆发了“南岚事件”。事件发生后,共产党组织群众两次到南岚乡校请愿放人,第二次请愿时,乡校士兵开枪,打死打伤群众12人,逮捕20多人。 6月28日,莱阳县各界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莱阳县众动员委员会,发出《为周蜀西枪杀民众告同胞书》。在群众的持续抗议下,南岚乡校将被押人员释放。

    日伪军犯下累累罪行

    据《莱西简志》记载,1938年3月18日,日伪军侵占孙受东山,火烧民房522间、公房21间、杀害群众7人、家畜几乎杀光,抢夺财物无计。 1938年7月,日本侵略军2架双翼飞机轰炸夏格庄村。投弹4枚,炸毁房屋3间、碾屋4间、第六小学房子、围墙被炸毁。其中1枚落在水沟头未爆炸,其高60厘米,重达60公斤,上有“昭和十七年制”标记。1939年夏,日本侵略军单翼飞机6架,袭击夏格庄,投弹18枚,大部分民房被炸毁,1人被炸死。 1939年6月12日,日本侵略军飞机6架轰炸姜山村,投燃烧弹数十枚,全村火焰冲天。时逢旱天,无水灭火;炸死村民5名,粮食全毁,村民无家可归,惨象目不忍睹。一直到莱西解放前,这样的轰炸、抢夺还有很多次。1944年9月9日,南墅、日庄、水沟头据点日本侵略军,纠集伪军600余名,对莱西南县九区区中队驻地河里套进行“拉网扫荡”。打死区中队员11人,打伤9人,捉去9人(后被日本侵略军纵队的狼狗撕咬致死)。

    除了日伪军,1944年8月,顽军赵保原征小麦,搜得“十室九空”。在李格庄,十几个被打伤,有的腿上还挨了刺刀。村民李丹田的长媳因缴不上小麦,铡刀就按在脖子上威逼。白石山村有170余户的家产土地被没收,有20多户家产全部被“刮净”。 1945年2月,赵保原所属五区区长王子绍,因催逼捐税,将南崖村40户200余人全部赶到野外,放火焚烧全村房屋,并推倒墙垣,把南崖村夷为平地。

    开展游击战对抗日伪顽

    1939年6月,顽军赵保原制造反共摩擦,8月,公开反共,破坏抗日。共产党领导全县人民投入了反击日、伪、顽的斗争。县委积极建立抗日武装,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同月,建立莱阳县第十三武装大队。10月,建立莱阳县特务队。 1940年2月,成立莱阳县大队。 1941年,成立莱、招、栖三县联防指挥部。 1942年8月,成立莱西南武装大队。各抗战力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或独立作战,或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抗日烽火遍地燃起。

    继花园头抗日狙击战后,先后进行过钟芝锄奸、收复军寨、收复小森格庄、攻克院里顽军据点、攻克日庄顽军据点、粉碎日伪顽的联合“扫荡”、窑山反“围剿”、西耿家庄遭遇战、崔家庄战斗、史家庄反包围战、山口村反偷袭战、拔除高岚日伪军据点、反击日伪拉网“扫荡”、河里套反“扫荡”、胡埠庄战斗、龙虎山战斗、兴隆寨战斗、南辛庄突围战、攻克小河源据点、大佛阁战斗、埠后伏击战、攻克马连庄据点、攻克孙受据点、攻克大河源据点、攻克姜山据点等战斗。 1945年8月21日,莱西、莱西南两县地方武装、广大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向日伪军水沟头据点、日庄据点、夏格庄据点等同时发起攻击。 22日,日伪军缴械投降,莱西、莱西南两县解放。《莱西简志》称,八年抗战中,党领导全县人民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逾千次,共有855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

    老物件故事

    捐粮5万斤建纪念塔

    北泊抗日烈士纪念塔位于河里吴家东南5.5公里之北泊村附近的望儿埠上。该塔建于1945年,塔高13米,5级,呈六角形、正面嵌有白色大理石,上镌“萌山区殉国烈士纪念塔”十个大字,是当时萌山区(今莱西南墅镇)人民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莱(阳)、招(远)、平(度)、掖(县)抗日根据地死难烈士而建立的。纪念塔第二层的四个侧面上,镌刻着61名烈士的姓名、籍贯和牺牲时的年龄。61名烈士全部来自萌山区的21个村庄,年龄最大的牺牲时已年过六旬,名叫吕宝洪,最小的吕洪殿仅有16岁。

    记者从莱西市获悉,萌山区殉国烈士纪念塔修建所需的财力、人力、物力,均来自民众捐献,仅捐献的粮食即达5万余斤。 1979年秋定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同时在纪念塔北15米处立保护标志。 2005年2月被青岛市政府确定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镌刻着61名烈士的姓名、籍贯和牺牲时年龄的萌山区殉国烈士纪念塔。莱西市档案局供图(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马晓婷 通讯员 李华 整理报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