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青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6-02-15 05:48:26 字号:A- A+

    负责票务销售的侯方宇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大剧院;档案馆的周兆利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聚焦岛城;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技师周勇见证了时速高达380公里的新一代动车从青岛出发…… “十二五”期间,一道道文化大餐新鲜上桌、一件件创新科技改变百姓生活,让市民领略到拥抱“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

    【关键词】演艺文化

    文化精品走进百姓视野

    ■出场人物:侯方宇

    近几年岛城文化消费持续活跃:电影票房在2015年首破4亿元;大剧院投入使用之后每年都上演数百场演出,以舞剧《红高粱》为代表的本土文化精品越来越多地走进百姓视野。“文化创客”们也日感大有可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变化,活跃在岛城演出票务一线的侯方宇深有体会,从中演票务通到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分部经理,侯方宇在自己的工作变迁中见证了从2010年到2015年这5年青岛演出市场的蜕变与飞跃的过程。

    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圆满举办“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灵山湾文化产业区、万达东方影都加快建设,影视之城、音乐之岛、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

    2010年10月,青岛大剧院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当时媒体报道:“青岛大剧院的落成,是青岛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青岛文化事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许他们能够从直观上感受到东部增添了新的文化地标,可对于侯方宇来说,巨变开始了。

    2010年7月,青岛大剧院落成之前三个月,侯方宇入职文化部下属企业中演票务通,负责青岛地区的工作。“那个时候我天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当天的报纸,看文化新闻找演出,觉得哪家有可能会有演出,我就去联系。”侯方宇回忆,5年前他需要一场一场地去找演出来充实票务网站,即便是如此,同时在线售票的演出也不会超过十场。但自从青岛大剧院投入使用后,演出的场次直接多了3倍以上。

    侯方宇介绍,在青岛大剧院出现之前,能够经常给市民提供文化演出的只有几家本市文艺院团,老百姓能够欣赏到的艺术种类相对单一。但青岛大剧院启用之后,可观看的艺术形态就丰富起来了。“随着像歌剧《图兰朵》、《巴黎圣母院》等这些世界经典的引进,还有实验先锋剧的展示,市民看多了、听多了,见识就广了,艺术鉴赏力也就提高了。与此同时,体育场馆的大型演唱会也在这几年多了起来,像五月天、周杰伦、张学友、郎朗等以往只能在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看到的大型演唱会的出现,都让观众口味变得更挑剔起来。”侯方宇说。

    侯方宇认为,随着青岛演出市场的一步步规范,5年来观众鉴赏力在不断提高,口味变“刁”,一般的演出吸引不了观众。票好不好卖,往往与价格高低没有太大关系,而与演出的内容和品质有关,这也是后来本土制作大剧《红高粱》场场爆满的重要原因。《红高粱》是获奖剧目,品质肯定有保证,而恰恰观众的欣赏水准也达到了这个层次,于是才有了现象级的盛况。“只有将更先锋、更前沿、更好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引进来,市场才能进一步活跃起来。”侯方宇介绍,像青岛交响团2015年演出的全部是大曲子,青岛大剧院今年计划引进特别先锋的剧目,这些都是在遵循艺术规律下的市场行为,“观众已经能够坐下来,并且自发到剧院看演出,那我们就必须想办法不断提高来满足这个要求。”

    在侯方宇看来,几年间出现的青岛演艺市场的繁荣与这些年青岛文化的普及离不开,青岛大剧院保持的是高端人群的艺术普及,而2014年在李沧剧院启动的“惠民院线”活动就是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普及,5元至30元的票价,让许多从没有进过剧院看演出的老百姓开始整理自己的服装仪容,“庄重地去看剧,这是对艺术的尊重”。

    侯方宇说,通过普及来引导观众欣赏演出的消费习惯,即使是在“北上广”也是这个规律,这是艺术的规律,也是市场的规律。而作为一个票务商,他最直接的体会就是“供需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演出都是大客户包场的多,演出前要找赞助商帮忙买票,但现在不一样了,散户的购买力上来了,好的演出一开票就卖光了的事常有。”这个时候观众的体验就成了市场的先导,于是“互联网+”思维的导入应运而生。2015年,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微票儿”与青岛“惠民院线”李沧剧院演出季联手,推出微信“无缝化的手机端闭环购票体验”,为青岛演出产业带来新的营销思路。移动互联网时代,购票方式的改变,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剧院看演出,侯方宇感觉到了自己事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关键词】城市档案

    用历史语言感动观众

    ■出场人物:周兆利

    从小学到大学,16年的读书生涯之后,有多少人愿意毕业后把自己扔进一堆浩如烟海、多如牛毛的档案材料中去?周兆利就是其中之一。“我从小就喜欢历史,所以高考的时候就报考了北京大学中国历史专业。毕业时赶上青岛市档案局招聘公务员,我没犹豫就来了。”现在青岛市档案局主管宣传工作的周兆利告诉记者,工作快20年了,普通百姓大概很少有人对档案关注,但他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搜集、整理、挖掘城市历史档案,乐此不疲。他们的努力为这座城市的历史增加深度、广度和温度,丰实她的性格和风骨。

    周兆利坦承,在以往,除了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他们跟外界的接触通常就是给市民、学生讲讲课,有时候策划一些展览。但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整体素质的提高,市民对于城市文化需求的层次在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认知和宣传,需要了解更多深层次的东西。于是催生了影视剧、纪录片等多种形式,要求我们对城市历史文化做深度挖掘和宣传。”

    周兆利认为,直白的宣传语言已经过时,“用历史发言,城市变得更为生动,纪录片和电视剧讲述的历史贴近青岛老百姓的心灵,都是父辈祖辈经历过的事情,很多都是身边的场景,那观众就自然而然感动、认可,从而更热爱这个城市,并以这个城市为荣。”

    周兆利说,既然是要挖掘、呈现城市的历史,以前似乎“藏在深闺少人识”、只为小众服务的档案局就逐渐成为“香饽饽”,因为历史不能瞎说,不能戏说,“我记得我个人是从2004年开始接触这些纪录片、影视剧的,通常是参与立项讨论、选题策划、担任历史顾问等等,但去年是很明显感觉特别集中、特别忙的一年。前几年有像《青岛要塞》、《跑马场》、《影视之城》等作品,去年一年突然爆发,就有《青岛1914》、《大师在青岛》、《在海边等你》、《海路》等等,这些还只是青岛本土参与策划、制作的。”

    周兆利介绍,除了本地,还有不少省里和外地的剧组,“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因为每周有节目,所以他们有一个摄制组就常驻青岛,还有安徽的、东北的媒体也来了,比如吉林电视台拍摄以劳工为主题的专题片,都会找档案局的同事去给他们提供素材、把握历史。去年6月到9月那一段时间,我们都有点应付不来了,因为你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然后再接待,很多时候好几天看不到孩子,等你回到家,家里人都睡觉了。”周兆利回忆,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大师在青岛》拍摄时,他和几位编剧从晚上六点开始聊,不知不觉,一直聊到凌晨一点。

    尽管加大了工作量、占用了私人时间,但周兆利和同事们都是愉悦的,“比如我们给《青岛往事》的编剧赵东苓老师提供了许多青岛的史实,后来电视剧中看到的不少内容都是根据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演绎的,像美华银行倒闭事件,原型就是当年的明华银行倒闭。”

    除了作为幕后顾问,周兆利和同事们也经常走到镜头前,讲述那段历史,而这些纪录片播出后,他就收到很多亲朋好友的电话、短信,“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有时候聚会,大家也把这个当做一个话题,自己俨然成了“大明星”。“倒不是说自己上了电视都有张扬,就是觉得,我们做的这个事有人关注了,这就有意义了。历史档案不再是‘死’的,它‘活’了,而且在焕发出勃勃生机。”周兆利说,青岛有独特的城市历史,有感人的青岛故事,还有辛勤耕耘的文化人,青岛的城市史诗也正在走上国家级的舞台,为更多人所关注。

    【关键词】世界速度

    青岛造列车跑出世界纪录

    ■出场人物:周勇

    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位大师,身为中国第一代 “高铁调试工人”,他和他的团队手中调试出的高速动车组,超过700列,安全运营里程超过10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000多圈。他就是周勇,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电工高级技师。

    2004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项目的重头戏——调试重担落在了公司的首席制造师周勇等人的肩头。从这时起,周勇手里调试的列车,从普通的机车车辆换成了高速动车组。为了尽快掌握高速动车组调试技术,周勇下起“狠”功夫,边学原理,边做试验,当时仅查阅的图纸和资料堆积起来就有两三米高,工作笔记达几十万字。在不到两个月里,他和同事们就基本消化掌握了高速动车组调试技术,打破技术壁垒,外方专家都颇为惊叹。

    2008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自主开发世界最高标准的时速高达380公里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周勇再担重任。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简单的数字对比,却是横亘在周勇面前的一座技术高峰。“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周勇说,高速动车组电机的电流每上升一个等级,电气调试难度、复杂程度就成几何倍数增加。

    那段日子,周勇满脑子只有一件事——“CRH380A调试”。在车间里,他从一点点修改完善作业要领书,到厚达105页的CRH380A调试作业要领书出炉,整整“蹲”了两个月。这个要领书实现了高速动车组调试技术的全面创新,CRH380A高速动车组调试时,每列动车组的调试周期从原来的14天缩短到5天,单此一项,就为公司累计节约成本达1030万元。

    周勇凭借精湛的技艺,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高速动车组电气调试的金蓝领专家,而周勇身份的巨大转变以及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也正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2011年,研发出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在实验室滚动试验台上,列车创造了605km/h的实验室滚动试验最高速。2012年,第一列城际动车组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2014,第一列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问世。之后,永磁高速动车组横空出世,引领未来动车组发展方向。2015年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问世,并正式奔赴线路开展试验。

    京沪高铁上,CRH380A风驰电掣,创下运营动车组最高试验速度486.1公里/小时的世界纪录!中国速度,震惊世界!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莫非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