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轻的海尔创客,张翼带领团队打造快递O2O,让1800万用户不再为收快递发愁;而90后“小鲜肉”周扬回乡种菜后,网上“吆喝”半年赚了20多万……“十二五”期间,岛城大众创业、创新的氛围浓厚,一批企业迸发活力,一批创业者迸发激情。与此同时,岛城加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力度,青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2015年,青岛市GDP达9300.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3.9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026.46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4909.63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比例为3.9:43.3:52.8。
【关键词】海尔创客
互联网+物流凭密取快递
■出场人物:张翼
不少市民已经对小区里的快递柜不陌生了,通过密码取快递也慢慢变成了小区业主习以为常的事情。然而,当海尔集团把互联网和物流行业加入到快递柜的项目中之后,快递柜已经不仅仅是一台暂存包裹的柜子,而是变成融合了社区金融、社区广告、社区电商以及线下社区服务网络的一个综合便民体系。33岁的张翼和其合伙人就是该项目的创始人,他们通过海尔创客平台掀开新的事业征程。
完成了1万多个社区的智能柜和社区驿站的布局,覆盖1800万用户,日均活跃用户40万。通过共赢增值模式,吸引广告商100多个,农产品供应商1100多个……这是张翼和合伙人创办的日日顺乐家2015年的成绩单,对于上线不到两年的一家企业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
“互联网很热,物流很火,如果能将互联网和物流及服务联系在一起,这样的项目不火都不行。”张翼自信满满地说。说干就干,2014年9月5日,项目筹备启动,由3名海尔服务及营销团队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发起,同时吸引互联网行业精英加盟,组成日日顺乐家创业团队。去年2月,10个社区智能柜上线试点成功,软硬件及APP端同步开发完成并上线。
跟预想的一样,社区智能柜一上线大受欢迎。据悉,一台主柜加上数台辅柜,日日顺乐家快递柜的最大占地面积也不过2.9平方米,可这小小的空间却解决了同时困扰快递公司、小区物业以及业主的难题。“业主不在家,快递员就得二次甚至三次投递,浪费时间和人力,就算把快递放在小区物业,物业也得派人看管,弄不好还会与业主发生纠纷。”张翼说,日日顺乐家快递柜的出现为快递的顺利存取提供了一个免费平台,替业主解决了快递无人接收的困难,也为物业和快递公司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推动社区战略的同时,张翼和合伙人又独辟蹊径,不断开拓链接最后100米的新型平台。去年11月,农特产品直卖平台上线,三天交易额220万,订单2.1万个,打通了优质精品农特产品产地直达社区的运营模式。
“2016年到2017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社区服务平台的引领。未来两年内将进驻10万以上优质社区(全国共24万社区),实现日活跃用户千万。”当说起未来打算时,张翼这样说,他们还打算将日日顺乐家打造成为基于诚信为基础的用户最佳体验平台,成为服务者创业的平台,成为各方共赢增值的平台。
【关键词】创业孵化器
可拎包入驻享免费培训
■出场人物:柳正青
“我希望市民通过手机软件购买家政服务,能变得像滴滴打车一样简单。”2012年中旬,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柳正青带着创业梦想,“拎包入驻”了创业孵化器,托普科技创新工场。3年孵化期满后,“滴滴家政”已经有8万多人注册,并与李沧家庭服务就业创业广场合作,为1000多名保洁员提供了专业培训和就业岗位。“前期平台建设投入了400多万元,目前公司的市场估值已经接近两个亿。”柳正青说。
“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了几年,我有一个设想,希望把滴滴打车的模式应用到家政行业。”柳正青称,在传统家政服务模式中,绝大多数家政服务员与家政公司没有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双方是简单松散的抽成关系,由于责权不明晰,在服务过程中会出现乱收费、磨洋工、造成损害不赔偿等纠纷。柳正青设计的“互联网+家政服务”,雇主只需要下载“滴滴家政”软件,输入服务时间、服务地址和联系方式,选择服务项目后,系统会帮助匹配家政人员,家政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抢单。
柳正青称,自己最初只有一个设想,既没有创业资金,也没有创业团队和场所。进入创业孵化器后,他先后获得了400多万的研发资金,可以免费使用300多平方米的研发场所,此外创业孵化器还提供了免费的财务、人事和法务服务。托普科技创新工场帮他组建了创业团队,并联系了多名大牌创业导师,为他们这些创业者免费培训。
柳正青称,经过3年的孵化,“滴滴家政”软件经过不断升级,已经比较成熟,目前正在进行线上线下推广,相信很快就会覆盖整个青岛。预计在2016年,“滴滴家政”可以整合青岛市10%的家政服务份额,预计收入高达1.3亿元左右。
去年12月10日,李沧区家庭服务就业创业广场正式启用,希望以“滴滴家政”软件为中心,把全区的家政服务行业进一步整合,不仅完善产业链,还可以解决马路边非法零工的问题。目前“滴滴家政”已经为1000多名保洁员做了系统培训,并提供了就业岗位。
【关键词】农村电商
网上卖菜半年挣20多万元
■出场人物:周扬
大学刚毕业的“小鲜肉”选择了回乡种菜,借助青岛的农村电商平台,在网上卖菜。1993年出生的周扬,将长在地里的鲜菜图片传到网上,收到订单后,送到客户家里,这种销售方式,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周扬说,没想到在网上卖了半年菜,就收入20多万元。
父亲是一名地道的菜农,种的菜都是运到大集上销售,卖不上价钱不说,有时候还要为销量犯难。正因为如此,周扬大学还没毕业时,就想在网上帮着父亲卖菜。那时,因为农村电商还没起步,物流派送是最大的难题,只能在朋友圈里销售少量的蔬菜。2014年上半年,周扬一毕业就回到了老家即墨七级,在瑞湾村租了几亩地,和父亲一起种菜,接着又投资建起了几个蔬菜大棚,利用网络卖菜。刚开始因为不成规模,几乎没什么订单。去年,一个绝好的机会来了,青岛市要在农村建立农村电商平台,即墨七级政府很快建起一个农村电子商务中心,将菜农集中起来打造销售平台。周扬成了其中的一名网络菜商。
“有了物流进驻农村,农产品一下子就被激活了。”周扬兴奋地说,当时他就给自己的菜园起了一个名字叫“金田园农场”,又在电商中心注册了网销平台,因为卖出去的菜都是刚从地里收上来的,物流也能跟上,所以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网上卖菜也需要有技术,市场需要什么,就要提前打算才能卖得好。”周扬学的是营销专业,对市场的把握可以说十分灵活。回乡不到两年时间,他就从外地引进了不少新蔬菜品种,有芦笋、水果萝卜等10多个品种。另外还养起了鸡鸭鹅等,将活家禽“搬”到网上,卖得也很红火。
周扬说,去年,他看到全国各地到处都在销售水果萝卜,于是他一下子种了10多亩。因为紧靠大沽河,水质和土地很适合种菜,水果萝卜的照片一传到网上,立即就引来抢购。不到一个月就卖了5万多斤。看好这一前景的周扬还留了一手,等别人家的大田水果萝卜都收完了,他还有几亩的大棚晚熟水果萝卜,因为很少人尝试冬天种植新鲜萝卜,所以在网上卖出了比较高的价钱。
“自己的菜不够卖,就帮着邻村的菜农。”周扬说,没想到农村电商平台这么畅销,正好让他赶上了好时候,算算账,半年时间就赚了20多万元。他打算在2016年,将周边几个村庄的上百户菜农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菜农网商联盟,抱团打造一个“网鲜”销售平台,让更多的市民吃上新鲜蔬菜。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12年磨一剑成行业领先
■出场人物:王瑞强
2003年,大学刚毕业的王瑞强带着满腔的创业激情和仅有的5000元来青创业,如今王瑞强所在青岛路博宏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被誉为岛城“最具融资价值的企业”之一。回想一路走来的创业历程,王瑞强认为公司之所以能走到现在,离不开公司每一位同仁的共同努力,同样也离不开政府鼓励创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2002年,还在上大学的时候,王瑞强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边上开办了一家咖啡吧,为学生群体提供咖啡机冷饮,当时生意非常好,每天净赚200多元,这种创业成就感让王瑞强一下子就上瘾了。2003年2月,满怀着一腔创业激情,王瑞强只身携带5000元现金,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一张办公桌、两把椅子,再摸摸口袋剩下的启动资金已经不到100元。但在真正踏入社会这个大舞台后,这里的创业难度很快便给了王瑞强当头一棒。“那段时间反正是见人就发名片,没事的时候跑到公交车上发名片。”王瑞强表示创业初期一直找不到生意也曾让他萌生退意,而就在最困难的时候,香港中路上的一家小吃店找到了王瑞强,想订购一批油烟净化设备,给了7000元,一下子让他缓了过来。这笔生意除了让王瑞强有了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的资本外,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了政府和企业对环保的日益看重,也更加坚定了其在环保产业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慢慢生意有了起色,可要继续做大做强就面临着要将企业正规化、规模化的问题。在进行企业注册前夕,注册资本、流程等这些问题曾让王瑞强和合作伙伴头疼不已,但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却发现实际情况远没有自己想的困难,没有歧视,不需要一次次地来回跑,便捷的注册程序让王瑞强感受到政府鼓励创业的诚意和决心。就这样由小企业成了“正规军”,王瑞强和伙伴们的腰杆挺得更直,在同企业谈判时也更有底气。如今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有机废气吸附脱附净化一体机”,被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吸附+催化燃烧净化技术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列为国家环境保护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