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青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6-02-15 05:48:26 字号:A- A+

    奋战5年迎“绿色重生”

    ■出场人物:李德华

    “十二五”期间,我市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老城区企业搬迁,大批老企业借助搬迁契机,淘汰落后产能,重塑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作为中国化学染料工业的先行者、近百年历史的双桃精细化工,也在搬迁中重获新生。双桃化工一厂副厂长李德华告诉记者,200多位“双桃人”经过5年的奋战,在平度新河,打造了一个现代高效绿色环保的“新”双桃。

    今年30岁的李德华是2009年进入双桃精化,他的职业前景因为企业搬迁而变得异常闪光。2008年,双桃被列为首批启动搬迁的老城区企业,并于2011年初正式启动搬迁。“对我来说,企业搬迁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李德华坦言,进厂不到两年,自己就作为技术员被派到了平度参与新厂建设,虽然当时因为舍不得离家有些矛盾,但今天看来却是值得的。李德华从跑现场看管道走向,到跟着专家试车,再到二期项目参与设计、施工、试车、正式生产,职位一步步提升,同时,作为一名年轻的化工从业者,将化工厂的全套体系完整地参与了一遍,对他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

    2012年,双桃精化在新河化工基地顺利投产一期项目,成为我市化工领域首个实现新项目投产的搬迁企业。今年1月初,二期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我们双桃200多人,奋战5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李德华说。

    搬迁项目不仅在最快时间内投产,而且产品质量国际一流,生产效率和环保指数大幅提升。另外,新建的二乙芳胺生产线和吡唑酮生产线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截至2015年12月30日,在全市列入搬迁规划的120家老企业中,已有109家启动搬迁,累计完成投资359亿元;截至去年底,全市搬迁关停企业达94家,企业环保搬迁工作完成预定目标。已启动搬迁的109户企业,80%落户省级开发区、工业经济功能区、产业集聚园区,形成集聚效应。据测算,已启动搬迁的109户企业,全部投产后将拉动县域工业总产值增加1000亿元以上。另据统计,搬迁腾出土地中约30%的土地将用于学校、幼儿园、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城市道路和绿地建设,同时配建了7700余套保障性住房,提取保障性住房基金6亿多元。

    【关键词】金融聚集区

    搭建朋友圈助小微企业腾飞

    ■出场人物:常欣

    随着金家岭金融聚集区不断大踏步前进,众多“金凤凰”争相落户金家岭,在这其中,蓝海股权交易中心通过出色成绩成为耀眼的明星。“很忙,但忙得很充实,忙得很有成就感。”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常欣受访时说,不到两年的时间,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已达到329家。

    “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在不断求新求变,更好为企业服务,如今除了帮助企业挂牌及融资外,还通过发行私募债、建立众筹平台等方法来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常欣说,为了将青岛区域资本市场搞活,他和同事们经常加班加点,商量好思路,总结金点子,为小微企业走上资本市场提供便利。

    “目前中心已搭建起三大平台,帮助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常欣说,例如,中心重点打造的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平台,帮助挂牌企业实现多元化融资超过27亿元;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平台发行“金珩财富”系列产品215期,销售金额约106亿元;“信蓝筹”互联网融资平台完成众筹项目27个,融资将近5000万元。

    因为地处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重要一极,中心也积极搭建“朋友圈”,助力企业腾飞。例如,在直接融资方面,中心吸引30多家基金公司落户周边,并与全国上百家创投机构对接,企业实现股权融资数十亿元。

    常欣说,蓝海作为一个区域性的股权交易中心,如果只是发挥“中介”的作用,那么未来的发展将会止步不前。“蓝海目前率先推出合伙制企业挂牌,打造合伙制基金托管交易平台。”常欣表示,他们还率先推出《合伙企业挂牌管理办法》,吸收重要市场主体——合伙企业挂牌交易,进一步推动了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专业化、多元化、集聚化发展。例如,2015年3月25日,燕赵股权投资基金中心在蓝海股权交易中心鸣锣挂牌,成为全国首家登陆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合伙制企业,为合伙制基金LP的登记、托管、交易提供了服务平台。

    常欣比喻,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做的工作就是“非诚勿扰”,为中小微企业与银行、券商、基金等机构搭建一个诚信朋友圈。“中心作为重要的要素集聚平台,不断吸引多种类金融机构,目前蓝海已经发展券商、投资机构等推荐会员和会所、律所等专业会员230家,合格个人及机构投资者超过5万个,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全方位帮助。”

    “接下来,我希望企业通过在我们平台锤炼、成长,尽快登陆新三板、创业板乃至主板等更高更大的资本市场。”在谈及接下来的愿望时,常欣说。

    【关键词】邮轮母港

    开港首年取得“满堂红”

    ■出场人物:孙齐

    青岛邮轮母港自去年5月29日正式开港至今,共接待进出港邮轮38个航次,发送出入境游客32188人次,邮轮母港开港首年取得“满堂红”,邮轮旅游正成为青岛旅游的重要增长极。作为我市邮轮旅游从业人员之一,青岛中国旅行社出境中心经理孙齐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2006年,孙齐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就在我市一家旅行社的日韩部从事邮轮旅游组团工作。“那时候邮轮板块是日韩出境游中一个很小很小的板块,一年下来从青岛收的客人也就几十个吧,当时国内就天津港、上海港两个港口是邮轮母港,我们青岛收的客人一般都是经由上海港出发。”孙齐说,这样稀稀拉拉的市场行情一直持续到2011年,才有所改观。

    当年,世界知名邮轮歌诗达号进青岛,在当时还是客运码头的青岛港6号码头接送客人。“2011年6月来青岛,8月离开青岛。2个月内,歌诗达公司在青岛跑了13个航次,发了1000多名客人。别小看这短短的2个月时间,这是世界知名邮轮公司第一次把青岛当做母港来收客发航次,并且联合咱青岛的旅行社在全市乃至省内部分城市掀起大规模的宣传,让青岛市民对邮轮业的认识逐渐加深,邮轮不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休闲度假方式。”孙齐说,客人们出发前还半信半疑,但回来后满意度很高,后期营销好做多了。

    自此之后,我市打造邮轮母港的步伐日益加快,邮轮业如朝阳一般冉冉升起。2015年5月29日,青岛邮轮母港城正式开港,自此青岛正式进入邮轮母港时代。开港运营以来,青岛邮轮母港平均6天接待一个航次,高峰时段达到7次3船同时靠泊、1次4船同时靠泊,成为国内主要邮轮港开港首年靠泊邮轮最多港口。截至2015年底,累计接待客运班轮230艘次、旅客吞吐量约7万人次;接待邮轮35航次,旅客吞吐量32077人次,创造国内邮轮母港开港首年接待游客人数之最,预计2016年邮轮母港接待邮轮将达到70航次。

    【关键词】董家口港

    落后小渔村变超级大港

    ■出场人物:于海宁

    从落后的小渔村,变成超级大港,董家口实现了完美蜕变,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卸船队队长于海宁就是其中的一名见证者。“5年前,我刚到港口的时候,还是一片荒芜,到处在施工建设,现在董家口已经成为了知名大港。”于海宁高兴地说,这期间,儿子也读小学了,港口发展了,自己带的队伍壮大了,实现了家庭、事业双丰收。

    回忆起刚到港口的时候,于海宁用艰辛来形容,“那时候,港口还在建设中,尘土飞扬,码头工人们都是吃住在工地。”于海宁说,因为条件有限,他们经常30多人睡大通铺,在板房里暂住。洗澡也成了问题,靠太阳能供水的澡堂经常缺水。“虽然辛苦,但是大家不觉得累,干劲儿十足。”于海宁说,那时候他才35岁,儿子也只有5岁,是最爱和爸爸玩的年龄,但是因为码头建设的需要,他最多的时候一周才回家一次,有时候甚至半个月回一次。“儿子现在读三年级了,因为陪他的时间少,和我都有些生分。”于海宁说。

    不过,令于海宁感到高兴的是,在他和工友们的努力下,码头一天天变大,机械设备逐步安装好,厂区慢慢建成。如今的董家口不再是荒芜之地。自来水、取暖等基本设施已经全部开通,还专门为职工建起了四栋宿舍。青岛港还为常驻董家口的员工开辟了职工班车,解决了交通不便的大问题。

    “码头试运行的时候,我和工友们都很兴奋,我们第一条船接卸用了30多个小时。”于海宁说,去年12月15日,40万吨超级矿船“董家口”号成功靠泊青岛港董家口矿石码头,这是淡水河谷以港口命名的40万吨大船的首次入华。“看着董家口号驶入的时候,工人们特别高兴,顺利完成了接卸任务。”于海宁说,凭借“大码头、大堆场、大保税、大物流”等综合优势,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正在成为超级矿船母港。

    经过短短几年,董家口港区已建成40万吨矿石码头、可停靠45万吨油轮的原油码头、20万吨矿石转水码头等深水泊位,具备了一次性堆存5500万吨货物的仓储能力、每年6000多万吨货物的流通加工能力。未来将被打造成为大宗资源、能源的接卸、中转、物流、贸易中心和临港工业基地。(记者 锡复春 黄飞 康晓欢 王晓先 王婷 孙静芳 王磊江 王建亮)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莫非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