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早晨到中午把脉近百人
在很多人心目中,医院里的知名中医专家会很悠闲。而昨日,记者来到了海慈医院,跟访了我市知名中医专家于俊生的一天,发现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超乎想象。年近六旬的于俊生一上午坐诊下来,累得都不想开口说话。但是,面对患者,却处处流露着充满了家人般温情的仁爱之心。
提前半小时开诊成习惯
早上刚过7时30分,海慈国医堂里已是一片忙碌。穿过二楼普通专家门诊区,走廊尽头的肾病科专家诊室里,于俊生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因为病号众多,提前半小时开诊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你嗓子还很哑啊,最近吃得咸不咸啊?不要吃太多咸菜,吃多了对肾不好。 ”于俊生把着脉,笑着跟坐在旁边的老年患者交流病情。而老人也如于俊生的老友一般,笑着回应:“现在不敢吃啦!”等望闻问切结束,于俊生仔细在病例本上记录好,落笔前,于俊生有时候还会闭着眼睛皱着眉头思考几分钟。等这位老大爷看完病,记者一问才知道,这个病号跟着于俊生看病已经8年多了。
累得扶着腰才能站起来
因为害怕上厕所耽误给病人看病,坐诊期间于俊生从不喝水,手机也要收起来。“来得早,走得晚,就是于大夫最大的特点。三名助手负责操作电脑和记录,一上午最少看80多个病号。每天上午10时,他会出来上一次厕所。”门口负责维持秩序的护士说。记者看到他累得几乎站不起来,只能扶着腰慢慢起。 ”看着他这么短短的几步,还得扶着腰走,我们很心疼! ”跟随于俊生看病多年的患者刘玉华说。
病号太多,又没有休息时间,从早上7时40分等到中午12时,记者还没能跟于俊生说上一句话。在这5个小时里,他和助手接诊了98名患者,平均3分钟就要接诊一名患者。在等待的过程中,病人们听到记者要问于大夫的事情,记者竟然不知不觉被病人们“包围”了。 “于大夫是个能为患者着想的好人。看病十几年了,他的方子很精简,而且确实便宜。 ”患者沈小蓉说,自己平常也会读一些中医书籍,发现于大夫开的中药,都是尽量选择便宜的药材。
顾不上休息直接出诊
12时30分,很多科室的候诊区已经是空荡荡。大部分医生都关上了诊室的门,结束了上午的工作。而二楼诊室里,只有于俊生这里还在忙碌着。终于,在接近13时的时候,于俊生才看完了最后一个病号。这时,记者才终于跟于俊生说上了话。他疲惫地说:“很多病号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哪怕不吃饭也得看。 ”
因为看的病号多,于俊生吃饭从来没个准点。中午1时,于俊生才吃上了“迟到”的午饭。于俊生说:“这还不是最晚的时候,有时候都来不及吃饭,直接去三楼出门诊。 ”记者留意到,他端起饭盒都很疲惫。只要坐诊,于俊生都是上午出普通专家门诊,中午1时30分还要出专家门诊。中午1时30分,于俊生吃完饭没顾得上休息,又赶到国医堂三楼的专家门诊坐诊。
下班时临时加看病号
因为专家号限号,傍晚5时,于俊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闭目休息了一会,刚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此时又有一个老病号赶了过来。“不好意思,于大夫,我们是专门从即墨赶来的,路上堵车来晚了。”对方恳求着说:“您能不能给看一看啊。”于俊生一边安慰着对方,一边又坐下来,认真地给对方把脉问诊。
于俊生的号难挂是出了名的。不过,于俊生的号也可以说是最好挂的。因为医术精湛,有很多外地的病人慕名而来,即便不吃饭,于俊生也会加个号,让外地病人看上病,不至于白跑一趟。更让人意外的是,还有一批于俊生的老病号,只要看到外地来的病人和其他紧急的病人,还会主动让出自己的号。(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马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