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感恩红包”引发医疗界热议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6-02-28 06:11:19 字号:A- A+

“感恩红包”引发医疗界热议

    原标题:“像一股清泉注入医患间”

    青岛早报 “催泪红包”连续报道,成为岛城各大医疗机构中热议的话题。记者昨天在全市多家医院采访了解到,许多医院在进行大讨论的同时,还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小范围 “医患和谐”话题的互动交流,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转发、传播“催泪红包”爱心故事。李沧区永清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催泪红包”像一股清泉注入医患间,让人备感温馨。

    真情能化解纠纷隐患

    市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作为执法机构,就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开展讨论。该局执法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成为近年来凸现的一个社会现象。求医治病,人人都希望早日解除病痛,但由于疾病的复杂,加上人类治疗手段的有限,决定了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病人的良好愿望。这时候,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真诚理解与信任医方。医生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不仅可以将治疗过程实施得更为周密、更具人性关怀,也会探索一些创新的治疗手段。

    “医生对病人负有救死扶伤的天职,患方真正理解和信任医生,相信任何一位医生都会为此感动,并将这种信任化为千方百计救死扶伤的实际行动。”市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医方,对病人多一个笑容,多一句解释,多一份真情关怀,也许就能化解很多的医患纠纷隐患;而作为病人,对医方多一份真诚与理解、多一份信任,就能让医生多一份创新的治疗意识。这样,患者就会增加治愈疾病、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与希望。”

    医护人员要有包容心

    针对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青岛阜外医院内科的多名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展开了讨论。

    “医患关系是否融洽,需要双方良好的沟通,缺一不可。”青岛阜外医院内科主任金小桦说,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有医德,对病人要有耐心。“住院的病人需要倍加呵护,即便他们有些言语不冷静,医护人员也应该包容。”金小桦举例说,他们曾经接诊过一名90多岁的老人,有一天中午,老人的家属没在医院,老人在医护人员刘晓倩的帮助下如厕,恰在此时,有患者紧急呼叫,刘晓倩让老人稍等,然后就去帮助其他患者。一分钟左右,当刘晓倩再次返回老人这边时,老人就有些恼怒,觉得刘晓倩不管他了,言语有些过激。面对老人的不理解,刘晓倩还是很有耐心,帮助老人顺利躺到病床上,还安慰对方不要生气。

    大家在讨论中认为,医护人员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病人,医患双方应该密切沟通,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找到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案。

    医患间需要心灵沟通

    李沧区永清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一线医护人员开展 “和谐医患,我做贡献”专题讨论会,针对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各科室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特点谈起了自身感悟。在讨论中,医护人员辛文成说:“我觉得 ‘催泪红包’就像一股清泉暖流一样注入医患间,让我想到医患之间需要心灵的沟通。”

    大家表示,这样一件温馨感人的事情,代表了市民对医护人员付出的认可,显示了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提升了社会正气。“这将激励我们对患者付出更多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心存大爱,一切为病人着想,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辛文成说。

    急诊室里温情故事多

    连日来,青岛早报 “催泪红包”连续报道,成了即墨市各医院医护人员每天关注的事情。昨天,即墨人民医院宣传科负责人介绍,“催泪红包”爱心故事在医院引起很好的反响,他们在组织医护人员展开讨论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医患之间的温情故事。

    “从第一篇报道开始就一直在看,现在每天都关注着最新进展。”即墨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贾玉梅说,当看到关于同行的感人故事时,常常感动得眼眶湿润。记者了解到,这几天,贾医生本身也患了严重的感冒,因为科室患者太多,医护人员又比较紧张,所以她一直在坚持工作,即使发烧最重的时候,也是上班前打吊瓶针,然后坚持值班。

    “这几天,发生在医院急诊室里的温情故事不少,让医生护士很感动。”昨天下午,即墨市人民医院宣传科李馨介绍说,看了“催泪红包”的故事,更多的医护人员在感动之余,纷纷点赞或转发。有时候,患者与护士交流起 “催泪红包”的报道时,说话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一位患者见到怀孕护士的笔掉在地上,赶紧上前帮她捡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这名护士十分感动。

    真心渴望患者的理解

    “抓紧啊,18床空出来没有,人家等着住院,16床病人可以出院了,实在不行,让18床到别的科室病房先住上院,然后再协调。”昨天上午10时许,在胶州市中心医院产科病房,病人太多床位不够用,为了让病人得到良好治疗,产科护士长邵卫正和同事们想着办法。

    “这几天‘催泪红包’连续报道,我们都在看。”在产科病房办公室,几名护士趁着替班的空,拿起早报翻看,讨论着“催泪红包”爱心故事。“这几天我们科里一直在讨论这个事,只要一有空就聚在一起,通过早报、微信了解最新进展。看到这名患者这么理解我们护士的工作,我们作为同行也很感动。”邵卫说,其实,每一名患者来到她们这里,除了想尽快看好病,还想着能得到一些周到的服务,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她们科里总共有60多名护士,病号最多时达到120多名,每天她们平均每人照顾10多名患者,这样的工作强度,让她们很难一一照顾周全。

    “加班、吃不上饭,我们都习惯了,但有时候工作实在太忙,对病人可能会存在一些疏忽,真心希望病人或者家属能够理解我们,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干好工作。”邵卫说。

    换位思考收获尊重

    在城阳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大夫和护士都在各自忙碌着。“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工作受到尊重和理解,很是感动。”已经怀孕9个月的孙护士长说,在急诊科工作,每天都会看到病人痛苦的一面,医护人员的种种努力,唯一目的就是让患者转危为安。

    “有时会碰到家属特别是危重病人的家属不理解的情况,会觉得特别委屈,可换位思考,若是自己的家人生病了,自己也会着急,这样就感觉安慰多了。当然也有不少患者家属,事后送来感谢信和锦旗。‘催泪红包’让我们工作更有动力,只有从我做起,才能收获理解和尊重。”孙护士长说。

    对待患者一视同仁

    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就 “催泪红包”开展“和谐医患,我做贡献”主题讨论活动,以“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为主线,教育和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立足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讨论活动中,全院干部职工对“最美女患者”的举动纷纷点赞,表示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优质的医护服务投入到临床一线工作当中。

    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共同的理解与信任。春节以来,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韩明宏副主任就没休息过一天,每天除了正常的诊病外,他还经常到病房跟患者交流,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战胜疾病。遇到有特殊困难的病人,他还会组织员工捐款救助。用他的话说:“不管患者是富有还是贫穷,我都会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病人治好”。

    撰稿 记者 王磊江 康晓欢牟成梓 赵玉勋 王涛

    医患互动平台等你来说

    和谐的医患关系,离不开双方之间的互相尊重和有效沟通。早报开通了“医和患 咱们说说心里话”互动平台,医患双方都可以发送短信到手机号码18661788505,还可以关注青岛早报微信公众号(qdzaobao)、微博,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是患者,有什么想对医护人员说的话;如果你是医护人员,有什么想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话,都可以联系我们,在这个平台上说一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蓝天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