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大青岛校区7月交付使用
早报讯 “四合院”风格的教学楼,红瓦黄墙式样的学生公寓,“鼎”字结构的博物馆……集艺术与传承于一体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如今一期建筑群建设已接近尾声,将在今年7月正式交付使用,9月份首批新生将入学。“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的美丽标签它都有。山大青岛校区建成后,必将成为中国最美校园之一。”昨日,带领记者参观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工会主席徐长平如是说。
“最美”教学楼静待师生
沿滨海大道一路向北,驶过鳌山卫街道驻地约5分钟的车程,在路右边有一片忙得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在错落有致的建筑群里,有一座红顶、黄墙的建筑格外显眼,这就是山大青岛校区E区教学楼。
“太美了,你看是不是?”带领记者参观教学楼时,徐长平一边走一边对教学楼发出由衷的赞叹。从外部来看,E区教学楼由4个楼体组成,每栋楼体地上为4层。4个主楼体相互衔接,共同形成“口”字结构,整体像是一个超大型的“四合院”。
“采用这种四合院首先是对历史的传承,当初山大在青岛的时候也是采用这种形式;其次是考虑这里的自然环境,这里风速比较大,采用这种四合院结构,有利于降低风速。”徐长平说,如此美的“四合院”教学楼,国内很少见。
记者采访了解到,该教学楼主要用于大一新生的基础课程,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终端教学设备。目前,学校在教学楼内打造了8个样板间,教室内所有桌椅的颜色都与教学楼的风格相呼应,配以暖洋洋的橘色。据悉,E区主教学楼每层的教室大小不一,有52人教室、54人教室、60人教室、117人教室、120人教室以及160人教室,可容纳万名学生同时上课。每个教室都配有暖气、电风扇以及节能灯等设施。“教学楼早已竣工了,目前就是静待师生来了。”徐长平笑着说。
高标准学生公寓已竣工
从E区教学楼南门出来,向东南方向望去,一片红瓦黄墙的建筑很是抢眼。“其中10栋楼是学生公寓,另外一栋是学生食堂,是不是也很漂亮啊?”自从2012年跟随建设指挥部从济南来到青岛,徐长平一直在这片工地上忙碌着,从一无所有到如今校园“芳容”初显,他十分激动。
“先要安排好学生吃住,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也才能让学生家长放心。”徐长平告诉记者,为了让学生和家长对校园满意,他们一直在快马加鞭地推进项目建设。
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竣工宿舍楼的建设风格与教学楼一样,10栋公寓呈对称状分布在两侧,其中6栋为地上六层,另外4栋为地上四层。目前,学生公寓9、10号楼庭院绿化、铺装完成,1-8号楼庭院铺装大面积展开。6月下旬整个绿化、铺装工程全部完成。
记者走进学生公寓看到,每个房间都采用上床下桌的内部配置,而且每个房间有独立卫生间和阳台。“学生公寓可容纳1万多名学生入住,届时本科生是四人间,研究生是两人间,博士生是单人间,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
与学生公寓毗邻的可供1万人就餐的食堂也已经进入工程尾声,一、二层售饭台骨架施工完成,食堂操作区地砖镶贴完成95%,今年5月将完成交付使用。
高校最大博物馆6月交付
在E区教学楼南门斜对面,有一栋“拔地而起”的“鼎”字结构建筑,该建筑已封顶,工人们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据介绍,该建筑是学校博物馆,建筑体块由“鼎”字变换而来,取“鼎承古今”之意,而这也蕴含着博物馆厚重的文化内涵。如今,“鼎”字结构的博物馆主体已经正式封顶,成为“三馆工程”(即博物馆、图书馆、综合体育馆)中率先封顶的单体,预计今年6月交付使用。
据了解,博物馆项目建筑面积约4.08万平方米,是目前全国高校中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徐长平表示,“鼎”字结构的博物馆,主要包括藏品库房和展厅等,还将进行山东大学校史文物的馆藏。博物馆的投入使用,将改变山大部分考古发掘文物无馆可藏的局面,这也是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首批投入使用的综合设施。
“当年好多文物都没有地方存放,是山大的一些老教授想尽一切办法,才让它们得以保存。”看着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的博物馆,徐长平颇为感慨。据悉,预计未来馆藏文物将达到4万件,年观众流量4万至5万人次。
跟随着徐长平的脚步,记者也来到建设中的“生态轴”。生态轴位于教学楼E区与教学科研楼之间,建成后长长的绿色生态走廊,将成为青岛校区师生日常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据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郭邦礼介绍,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规划用地3000亩,一期工程今年启用之后,可满足10000名学生和2000名教职工学习、生活和教学科研的需求。“除了6个学院从济南整体搬迁至青岛外,青岛校区还将新建海洋学院、财富管理学院和德国学院三个学院。”郭邦礼向记者透露,另外还会有包括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研究院、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院等8个科研机构,整建制迁到青岛。(记者 锡复春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