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2000岁琅琊台讲述秦国往事 见证海上丝路(图)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6-07-20 06:33:03 字号:A- A+

    黄岛区(原胶南)琅琊镇夏河城村东南5公里处的琅琊山上,琅琊台是一座具有观光、祭祀、古观象功能的建筑。站在琅琊台、古港口和众多的历史遗存之上,临海眺望,脑海中也许能浮现出当年秦始皇站在高高琅琊台上求仙及徐福带领船队东渡时的壮观画卷。去年5月,考古专家对琅琊台遗址进行大面积发掘,历时36天的考古,让专家们有了意想不到的重大发现:首次在小台发现了陶制排水管道,并新发现多处夯土坡遗迹,为青岛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起航点之一,又增添了有力证据。

    183米高土台讲述“秦国往事”

    郑禄红,是青岛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一名青年考古专家。4月,正是青岛临海春暖、遍地花开的时节,郑禄红引领青岛早报记者再次登上琅琊台,顺着古人的脚印,在一个个历史遗存面前,为我们讲述数千年前那段荡气回肠的秦国往事。“1982年国务院公布琅琊台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13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岛市的重要文化标志之一。”说起这座2000多年前无数人力修筑起来的土夯台,总会让郑禄红兴奋不已,在外人看来,183.4米的高度并不太高,而在他看来,琅琊台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是琅琊文化的一个重要凝聚点,更是古今学者文人访古探幽寻梦的地方。

    走进琅琊台景区,给人的第一感受是幽静和肃穆,山上植被茂盛,傍海的山峰上常年一片片苍翠之色,秦始皇的大型塑像位于琅琊博物馆前广场,依山有盘山路或石阶路可达山顶。“秦始皇三次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地迁来3万百姓,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记功。琅琊台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起航地……”郑禄红介绍,在琅琊台高处,至今还保存着秦人手工堆砌起的土台,古老的土墙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

    琅琊台古建筑是“秦国巨制”

    琅琊台有“大台”、“小台”之分。“其中大台就是现在的琅琊台景区,是一处建筑规模气势宏伟的秦代高台遗址,从山体上部多处土层断面可以看出,上面覆盖较厚的黑土层,与附近山上颜色截然不同,夯层柱洞历历可见,局部裸露石体,石质黄褐色。”郑禄红说,这些都可以证实此处是依据小山坡雏形加上人工筑成,如此巨大工程在当时远非地方中心能够承担,显然是由国家来主持和操控的,充分反映出琅琊台的非常地位。由此推测,这里极有可能是秦汉时期的一个主要的祭祀礼仪中心。

    在琅琊台所在台西村东北,考古专家也发现一座面积100平方米、高近20米的夯土台,这是“小台”。 “小台”是完全平地夯土而成,夯土台现存体量之大,为山东地区之最,全国也非常少见。“从断裂面可清楚看到以铁棍作为夯土的龙骨,这与中国土木工程一般用木材作龙骨有很大区别。”郑禄红介绍。

    《史记》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有八神,其中“四时主”就建祠在琅琊山上。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初筑琅琊台,同秦、晋、齐、楚等国君主在台上歃血盟誓,共同尊辅周室。历史上许多帝王以游历琅琊台为乐,齐恒公、齐景公游琅琊数月不归。“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五巡天下,三次登临琅琊台。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登琅琊台,在勾践筑台的基础上,构建琅琊高台,台上建造祭祀四时主神祠,并刊石立碑,纪秦功德。”站在高台之上,郑禄红说起琅琊台的历史变迁,秦二世、汉武帝、汉宣帝、汉明帝等都有登游琅琊台的记载。秦始皇在琅琊台两次接受徐福上书,遣徐福发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长生不老药,但徐福最终到达日本不归,使这里成为有文字记载的中日关系的源头;徐福东渡的壮举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影响。这些都是起航点之一的有力证据。

    2000多岁古港见证海上丝路

    今年56岁的渔民老周,居住于琅琊古港边上,祖辈以捕捞为生。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不指望捕鱼卖钱,但他始终不肯停下捕鱼的营生。用他的话说,要把祖先传下来的技艺永远传下去。今天的琅琊港,与古时相比,只是一个小渔港,海面上几艘小渔船不时传来马达声音,那是渔民出海或归港的信号,夕阳下,海浪拍打着礁石,渔民在各自的船上忙碌着。

    根据众多历史史料记载,2000多年前的秦国,琅琊港日渐繁荣,成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也为古琅琊港的兴旺发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琅琊港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五大港口之一,这五大港口中以琅琊港的名声最为显赫。”对于琅琊古港的历史,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玉海再熟悉不过。他介绍,春秋时期,会稽港(绍兴)、句章港(宁波)、琅琊港(胶南)、碣石港(秦皇岛)、芝罘港(烟台),被称之为中国古代海港的鼻祖。当时,琅琊港的海域十分广阔,包括琅琊台周围的唐岛湾、古镇口湾、龙湾、琅琊湾、陈家贡湾、棋子湾等,都留下了青岛古海上丝路的痕迹。

    林玉海说,当时的齐国和吴国都是历史上的海上军事强国,拥有那个年代庞大的舰队和一定规模的海港,两国海上战事在客观上也刺激了港口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唐代,琅琊港为南方通往北方的主要港口。《诸城县志·山川考》载,宋代,琅琊港为山东与高丽通商的重要港口,《文昌杂录》也记载,宋代使臣出使高丽,即从琅琊港渡海。元代,“海运漕粮至琅琊以供京都”,琅琊港为南北水运“皇粮”的重要枢纽。明代,琅琊港由于倭寇的抢掠而航船稀少,渐渐成为民间通商的小港口。如今,作为当地渔民捕捞作业停靠的渔港码头,古港边上现代化的造船厂,依然在向世人讲述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琅琊港可容纳两支庞大船队

    “琅琊港在我国早期对外贸易交流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已毫无疑问。”林玉海回忆,2001年春天,青岛市文物局和黄岛区(原胶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已经组成了一个 “沿海文物考察小组”,对东起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薛家岛,西到胶南市与日照市接壤的沿海岛屿、港湾、渔村徒步进行详细考察。

    结果表明,琅琊镇夏河城村南,东到吴家村,西到红石头村、南到刘家崖下连同陈家贡湾在内的这片葫芦状海湾,就是闻名中外的琅琊古港。它北有车轮山,南有胡家山,东有琅琊台山,西有紫良山环绕,拦挡四季风,港湾内水波不兴,是天然良港。而且,它背倚齐邑(秦为琅琊郡),两千多年前,浩淼的海水可达城根,大船泊在湾内,小船可驶抵城门前。从齐桓公到汉武帝,历代帝王的船队驶进琅琊港,可在齐邑(琅琊郡、琅琊县)驻跸,广袤的海湾可容纳下秦始皇、徐福两支庞大的船队。

    这次考古,通过对琅琊港湾周边的调查勘探,发现大量先秦和两汉时期遗址分布,由琅琊古台、古郡城、古港口,还有周边一系列先秦两汉时期遗址组成的琅琊文化遗址群。出土的文物中,南方烧造的纹饰精美的陶瓷制品多见,多数为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器物,各种造型的釉陶器尤为普遍,证明当时南北方以航运为主的贸易活动已很盛行。

    原青岛市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主任王云霞,对琅琊古港的历史有过深入探究。她认为,琅琊港古代的兴盛,是因为港湾大,水深域广,不冻不淤,可避风浪,港湾周围可泊船位置较多。“这里渔盐资源十分丰富,附近海区盛产盐、带鱼、黄花鱼、加吉鱼、海参和鲍鱼等海产品,这些都是港口发展的天然物质基础,而这些海洋特产一直延续至今不曾消失。”王云霞说,这也印证了当时已经初步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青岛是中国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起航点之一

青岛是中国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起航点之一

青岛是中国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起航点之一

青岛是中国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起航点之一

青岛是中国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起航点之一

    仅凭想象,难以描述两千多年前琅琊古城到底是什么模样。早年,《美国科学院通报》杂志上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遥远国度里的帝王印迹——琅琊台遗址群调查与阐释》。作者是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加里·费曼、研究员琳达·尼古拉斯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教授,他们曾多次对琅琊进行联合考古。

    他们调查发现,秦汉时期,琅琊聚居人口已经达到了17万人之多。当时的人口急剧膨胀,也是由于秦始皇三巡琅琊和中央集权管理制度带来的效应。众多考古界的专家称,从文明开拓角度看,帝王秦始皇在琅琊的 “印迹是如此深厚”,当属创世般的帝王。司马迁对此写有文字留给后人:为寻求长生不老药。

    “当时始皇为修建琅琊台求长生不老仙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不是一般的地方力量能完成的,是国家层面的壮举。”多次参与琅琊遗址考古工作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考古专家王睿认为,当时,始皇将3万人口迁入琅琊,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古城。而琅琊古城,古时又称齐邑、琅琊郡城等。

    王睿介绍,众多的历代地理著作、方志著作中都有记载,琅琊古城就在琅琊台之下。始皇帝统一中国,建立大秦帝国,分天下三十六郡,齐地东部沿海地区属琅琊郡,治琅琊,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中唯一的滨海郡城和港城合一的中心城市。在秦汉时期琅琊大规模的航海求仙活动,是人类航海史的奇迹,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齐国时为琅琊邑,秦时设琅琊郡,到了汉高帝时,称琅琊王国,文帝更名为郡。

    大地震让琅琊古城突然消失

    历史往往给后人留下许多不解之谜。琅琊古城见证了青岛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如今众多历史谜团,特别是琅琊古城的消失,只能靠想象和猜测。查阅史书表明,琅琊古城,作为建制名称,始见于春秋战国,消失于西晋。

    史籍中的古琅琊城早已消失,地面上没留下遗址。仅有地下考古曾发掘出大量西周时期的青铜鼎、铜环、铜剑、铜镜,发掘出了秦代的量器,还有刻着 “千秋万岁”字样的秦代瓦当和陶罐。有关这座城市被历史淹没的具体原因,后人多认同地震等自然灾害。

    为了弄清琅琊古城的消失之谜,林玉海专门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文字,并多次到实地考察、研究。据《史记》、《汉书》记载,公元前70年的西汉末年,山东地区确实遭遇过一场大地震,地处齐地的琅琊郡也在受灾范围,整个琅琊古城可能被埋于地下,而地下是否真的埋藏着一座完整的秦帝国古城,还有待深入考古发掘,才能揭开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在连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中,专家甚至基本划定了汉之前琅琊郡治城的具体位置,为琅琊台西北约7公里处的今夏河城镇驻地。由此分析,秦始皇滞留琅琊的驻跸地——琅琊行宫——具体位置有两种可能,一是现琅琊台地,一是琅琊郡治地。

    至于琅琊港后来的逐渐衰退,王云霞有着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因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造成了古港的消亡,加上琅琊港战略地位重要,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曾是海防要地,为兵家常争之地,迫使商港重心逐渐向西北转移,这也是琅琊古港最终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到了唐宋明以来,板桥镇、连云港、石臼所等港口相继兴起,逐渐取代了琅琊港的历史地位,除此之外,西部区域水浅、暗礁多,也影响、制约了古商港的发展。

    方士徐福琅琊入海求仙

    在今天的琅琊码头,后人竖立起一个巨大的石刻,上面写着“徐福东渡起航处”,印证了历史真实存在的可能。黄岛区博物馆馆长翁建红介绍,徐福东渡开创了中日友好之源,也成为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航海家、探险家,是中国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者。

    众多学者认为,秦汉时期,大规模的海上求仙活动达到了高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齐人徐福的入海求仙活动。《史记》记载,秦始皇第一次巡琅琊时,“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巡幸琅琊,特意向徐福讨要仙药,徐福怕受到秦始皇的惩罚,编造故事说海中有大鲛鱼,阻拦了求药的道路,骗得秦始皇同意,再次带数千名童男女和百工五谷,由琅琊港扬帆出海求仙,一去无回。

    徐福率船队经过的路线,从琅琊港起航,先到达胶州湾畔的徐山,经崂山登瀛,绕过威海成山头到芝罘,横渡渤海至辽东半岛,沿辽东半岛东南近海至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西部近海折南而行,横渡朝鲜海峡,到达日本。“徐福生长在海边,从小就能观察海上洋流的变化,知道什么时节出海好。”林玉海说。徐福东渡探索发现了一条由古代青岛经朝鲜半岛而到达日本列岛的海上航线,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奠定了基础。徐福从琅琊起航东渡,是古代青岛最有影响的海上扬帆远航活动,也是有史以来从山东半岛经朝鲜半岛然后到达日本列岛的第一次远航。

    琅琊台是海上丝路起航点之一

    中、日、朝三国同处东亚地区,中朝一江之隔,中日一衣带水,日朝隔海相望。作为近邻,三国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有相互往来。古代中朝之间的交往,从中国商周之际的箕子入朝鲜(公元前1122~公元前194,箕子入朝鲜。周初,商朝遗臣箕子东迁至今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箕氏侯国”,被认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带。这个国家在西汉时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在《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王商纣王的伯父箕子在武王伐纣后,被武王封于朝鲜,史称“箕子朝鲜”。)算起,至今已有3000年历史;而中日之间,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吴越一带的中国先民就可能有从海上来到日本列岛的,徐福东渡也是先秦秦汉之际中国人渡海移民到日本的一个缩影,而汉光武帝赐金印于倭王,则是两国政权有确切往来的开始。

    “琅琊历史悠久、拥有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林玉海介绍,最迟在春秋末年,琅琊已经成为经济繁荣、人口众多、航海贸易发达的中心城市。可以说,这一地区在东周与秦汉时期,一直是东方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航海中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也是青岛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起航点之一的重要证据。

    “琅琊台所处位置是中国陆地离日本陆地直线距离最近的一个点。这也是当时中日往来最直接的证据。”林玉海说,从中国的汉魏至明清,古代中、日、朝三国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中国与日、朝之间,官方都有过频繁的遣使往来,中朝一直保持着一种宗藩关系,世代友好交往;中日宗藩关系时断时续,复杂而不稳定。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