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我在青博修文物:青铜器修复现场揭秘(图)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7-05-09 07:21:21 字号:A- A+

我在青博修文物:青铜器修复现场揭秘

我在青博修文物:青铜器修复现场揭秘

    原标题:复活文物 也复活一段历史

    青岛市博物馆首次启动青铜器修复 早报记者独家探访修复现场揭秘幕后故事

    每当我们走进博物馆,欣赏着展柜里精美的文物,每一件都散发着悠久历史赋予它的独特魅力,仿佛能将每一位观者带入到它曾经身处的年代,这就是文物宝贵的历史价值。可是,在经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吹雨打,有些文物只能用残缺和腐蚀来诉说它历经的沧桑,而为了让这些文物完美地展现给观众,一些人默默地、辛劳地将它们一件件修复完好,这些人就是文物修复师。今年,青岛市博物馆首次系统开展青铜器文物修复工作,记者独家探访修复现场,向读者揭秘文物修复这项神秘而又神圣的工作。

    现场>>

    文物修复师专注而“孤独”

    “吱……吱……吱……”记者来到青岛市博物馆的修复室,看到戴着防护口罩的张海燕正在与4位来自山东省文物保护中心的修复师全神贯注地工作,张海燕拿着洁牙机小心翼翼地在为青铜器去锈,记者屏住呼吸,不敢打扰她,生怕她不小心刮掉青铜器完好的部分。当张海燕发现记者后,立即停下手上的工作,而其他几位修复师依然不动声色地忙着,似乎没注意到有人进来了。

    张海燕带着歉意笑笑说,“工作特殊,就不一一跟大家介绍、打招呼了。 ”她说,通常情况下,一件小型青铜器的修复周期在半个月左右,遇到锈蚀、残缺严重的修复时间更长。“文物修复是件细活,一定要坐得住,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如果不能全情投入,说句话或者转转头,一不留神就可能在关键地方带来严重后果,那就把修复变成破坏了。 ”张海燕表示,在修复过程中,修复师们都会按照既定修复方案对文物进行修复,同时结合各种科技手段,如化学分析、仪器探伤等,用各种手段和高度的责任心,避免修复失误。 “工作的时候只听到修复工具发出的各种声音,不可能边聊天边干活,这是文物修复工作与其他工种很大的区别,用我们老师的话说,文物修复就是要一直专注而‘孤独’地与手中的文物对话,复活它们,也是复活一段历史。 ”

    每天上午8点半上班后,拿着经过多道手续批准的文物“出库凭证”从库房提取文物,到工作室开始修复工作,一直到下午5点下班,把文物放回库房,“几天下来,你可能也只是给一件青铜器填补了一个窟窿、修补了一个指头大小的残缺,天天重复相同的事情,难免会让人感到枯燥”,但张海燕表示,“如果你喜欢文物,你就会深入到工作中去,也就不会感到乏味,反而能从中感受到乐趣。从3月启动修复以来,对我们几个人而言,辛苦之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修复好一件件文物,很有成就感,而这种感觉可能是很多人无法体会的。 ”

    揭秘>>

    青铜器会得“癌症”还传染

    张海燕向记者介绍,她正在修复的是国家一级文物春秋双螭耳铜盘,“这件文物整器制作精良、整体较大,尤其是耳部纹饰精美绝伦,对研究春秋时期制造工艺特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春秋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铜礼器。但这件文物不但有破损,而且腐蚀情况也比较严重,它的腐蚀物主要是亮绿色粉状锈蚀物,经分析为碱式氯化铜,也就是我们所称的青铜病或者叫青铜癌。这种病害有一定的传染性,如不及时处理,同库房的所有金属文物都会被感染。由于库房内的文物都还没有逐个进行单独包装、封存保护,一旦空气温湿度合适,青铜病就会扩散,文物将受到巨大损失,所以迫切需要保护修复处理。 ”

    文物修复工作神秘而神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爆全国,让成千上万的观众认识了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青岛市博物馆有三位获得省级资质的修复师,其中做青铜陶瓷修复的只有张海燕一人。张海燕介绍,青铜器修复步骤根据文物的受损情况而定,通常包括去锈、清洗、整形、补配、塑形、作色、缓蚀、封护等步骤,每一个步骤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复杂,“比如说清洗,必须用蒸馏水,其它看上去再干净的水也不行,主要是因为非蒸馏水中含有氯离子,而氯离子是导致青铜器发生病变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一是要用蒸馏水清洗,二是清洗完之后马上用热风机吹干,如果内部有湿气残留,还会发生腐蚀等反应。 ”

    张海燕说,整个工序中最费工夫、最难的是补配和作色。 “补配要选用合适的材料,比如环氧树脂,在缺失的部位填充修补,最好是顺着文物外形的弧度补配,可以稍微高出一点,在24小时固化之后打磨平整。这个时候,我们会借助一些科技手段,比如用洁牙机配合砂纸进行打磨,但最重要的还是人,尽量会以物理方式进行处理,最关键要防止二次破坏,因为青铜器需要修复的地方,往往也是最脆弱的地方。 ”张海燕表示,在修复前,会对残缺比较严重的文物,制定出合理的修补方案,经充分认证通过后再进行修补。

    意义>>

    通过修复惠及后人

    对于为何选择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张海燕认为还是自己内心对文物的喜爱之情,“当时大学这个专业比较冷门,班里只有14个同学,到现在,依然坚持在文保战线的差不多还有一半吧。”张海燕感叹。在成为青铜器修复师之前,张海燕曾在中意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中学习了10个月,从北京的实验室到洛阳实地学习,“每件文物都有它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信息,对历史研究方面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让这些文物更长久地保存,为后人提供历史信息,进一步发掘它的价值。比如说,一件文物原来可以保存500年,通过我们的双手,可以让它保存1000年,甚至更久,让后人更好地研究,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不仅仅是技术水平,还需要很高的文物知识储备和一定的绘画、文字功底,要熟悉各种文物器型,在动手修复前,要明白眼前的文物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该用什么样的方案修复最佳,“所以不仅是技术活,还要考验修复师的见识、耐性和判断力。 ”

    “当然文物修复在展示方面也有大的作用,让每件文物完美展示给观众,这是我们工作的另一层意义。有时,我会到展厅去专门看一下我修复好的文物,心里很高兴,看着观众在文物前面驻足、观赏,能获得一种极大的满足。修复师对文物要有敬畏心,因为文物承载太多信息,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和财富,所以,我热爱和喜欢这份职业。”张海燕说。(记者 王超 韩星 摄影报道)

    市博首次修复青铜器

    张海燕1995年从北京大学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毕业后,就来到了青岛市博物馆工作,虽然期间陆续有一些文物修复工作,但大多都是简单的操作。去年,青岛市博物馆首次启动青铜器修复项目,上报国家文物局对馆藏292件亟待修复的珍贵青铜文物进行修复。这让张海燕有了“用武”之地。

    “这些文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锈蚀和有害锈问题,通过修复,以利于它们的长久保存和展列展陈。所以,我们通过申报,申请了国家经费,与山东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在青岛市博物馆首次开展青铜器修复工作。”张海燕说,“项目从去年开始启动,在省中心和我馆相继进行。在我馆正在进行的66件青铜器修复,包括一件一级文物和65件二级文物,全部修复工作预计今年6月完成。 ”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龙喵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