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区医院将配更多全科医生
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市民对家庭医生的期望高低不一,甚至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和欧美国家不同,我们的家庭医生并非要敲开每一户签约家庭的门,而是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入户服务。他们更多的会帮助居民在家门口首诊,疑难杂症分诊到大医院等提供便利,成为距离患者最近的“私人医生”。
◆◆现场 一天接诊50人堪比专家号
高继强是2007年山东省第二批全科医师培训的学员,培训合格后他在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成为了一名全科医生。只要是上班时间,他一刻不得闲,不断地有附近的居民前来看病或者拿药。记者从市北区卫计局了解到,凭借着多年来积攒的口碑,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辖区公立社区医院中“生意”最好的,仅门诊的签约人数就多达1万多人,每天接诊人数可达150多人,相当于一名全科医生要接诊50位患者,堪比三甲医院的专家接诊量。
“只要天气好不下雨,我们全科诊室里都是患者,不管是早上、中午还是下午。”下午2时许,高继强和记者说话的功夫,已经有三名居民排号准备看病。家住标山路的刘老太是高继强的老病号,她告诉记者,从家里走到社区医院用不了五分钟,只要不舒服直接来找医生,所以签不签约家庭医生看起来没那么重要。
◆◆释疑 签约和医保是两条腿走路
记者询问了前来看病的居民,他们的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行动自如,签约意向并不强烈。 “平时会有居民来询问,是不是签约了家庭医生后就有人上门服务了? ”高继强笑称,这是对家庭医生理解上的偏差。按照计划,家庭医生会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贫困患者也会配备家庭医生。另外,社区医院还要面临人手紧缺的现实条件,如果有限的医务人员每天疲于入户服务,那么门诊接诊、建档、随访和回访等工作谁来干。
目前,家庭医生会针对行动不便的、有上门需求的家庭提供服务。记者了解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种政府推行的公益服务,而家庭病床、门诊签约等服务则属于医保范畴。一般情况下,需要医生定期上门服务的人群,例如患有慢性病常年卧床治疗的老人,他们更倾向于家庭病床。凡是符合家庭病床签约条件的患者,他们可以通过享受医生定期上门的治疗服务,但需要通过医保支付一定的费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家庭医生建议,推行签约服务需要完善激励机制,不仅要有区别于医保的服务来吸引居民来签约,更需要机制来认可医生的劳动成果。
◆◆计划 社区医院将配六名全科医生
除了入户服务外,市民签约了家庭医生还可以享受到点对点的服务。社区医生会为签约的家庭建立档案,形成长期的问诊关系,从而更加系统、全面地提供诊疗服务。同时,家庭医生的首诊和分诊也十分重要,首诊帮助居民找出病因,分诊则将患有疑难杂症的居民分到上级医院接受治疗,此时医联体的建设至关重要。以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因为同青大附院建立了医联体,不仅会有专家定期来坐诊,同时还方便了居民到青大附院就诊。家庭医生在得知患者的病情后,会根据需要联系青大附院的专家,有时可免去排队挂号的手续就能快速、便捷地看上专家号。
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目前岛城多个区市都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2016年年底,青岛共有2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的服务团队达到1768个,签约居民达到了360万人。到2020年,每家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不少于6名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2名全科医生。考虑到推广家庭医生服务,需要有足够多的全科医生加入,以崂山区为例,该区从去年年始,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增加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