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6月28日讯(记者 于泓 通讯员 陈铭涵)“它是全市村级小学里最好的一所”;“在全市200多所小学中,绝对算得上一流”;“在省里也是独树一帜,学校建设有内涵,一眼看不到底”;“学校办的太好了,是农村小学的一面旗帜”……这些来自教育界的评价,说的就是王松军校长打造的上甲小学。
2014年,上甲小学承办了平度市中小学学校管理现场会的唯一现场;2015年7月,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对上甲小学调研后说:“你们的学校办得太好了,是农村小学的一面旗帜。”2015年9月,受民进中央办公厅邀请,王松军校长出席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50岁的王松军本科毕业后便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988年在门村小学教学,1993年调到灰埠小学开始担任校长,2006年转到大疃小学,2012年6月份来到上甲小学,任期校长18年。他以打造“精致学校”为己任,为学生终极发展制定目标,鞠身躬亲,带领全体师生致力于亲自动手设计创造一个精致的有故事的校园,并且不断的丰富它的内涵,以致于达到师生身心合一的境界。他将毕生情怀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不仅播撒知识的种子,更是传递文明的火炬。
打造生态校园,凝造书香意境——一位陪伴学生读书的校长
为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爱读书,在自然中读书”的习惯,王松军以“一林六园遍地书香自然课堂“为总体设计思路,打造有文化意境的生态校园。一林,指小法桐林;六园,包括野葡萄园、竹园、山水园、枸杞园、梅园、碧桃园;遍地书香,指全体学生每人拥有一块代表自己所读书目、历经千百年流水浸润的水石,遍布于校园的墙边树间,自然课堂就是指位于操场北端的室外课堂。学生们的“名著石”是他与师生合力到学校周围河底选取的200块水石,摆放到校园各处,分别用魏碑等书体写上自己喜欢的名著,每位学生分得一块石头,然后为学生购买他所要研读的名著。一生一石一名著,一生一世读名著,学生可以随时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内寻找自己喜欢的名著石,自由阅读,书香遍地。
另外,王松军还为三至六年级的所有学生,在他们自己休憩与学习的房间内分别建设了藏书几十本的“家庭图书室”,书本由学校提供。“学生每学期都有丢书的,有时成几十本的丢,这没什么大不了,总比放在图书室躺着睡觉强。”王松军坦然地说道。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每天午饭过后,王松军都会去阅览室陪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读书,但互不干扰。他因材施教,为悟性高的几位学生选取哲学层面的书籍和他正在读的书目,为不喜欢看书的同学配备了连环画,所有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看书的地点有时在阅览室,有时在操场的路边石上,有时在教室屋山头处,有时坐在自己的名著石上。王松军偶尔不去的时候学生也不会关注,照常由自主管理委员组织,看场面读纸质书已经成为了上甲小学学生的一种习惯。校长与学生一起读书的过程是无声的,而影响是深远的,是身体力行的陪伴,更是潜移默化的教育。
有教无类,保护“学困生”——一位把学生当做自己孩子的校长
弱势群体的成长是上甲小学最关注的工作内容,学校里有二十几个“问题学生”,王松军把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老师们的头等大事。他向学生们公开挑明自己的观点:“谁欺负这些孩子就是跟我过不去,谁能保护这些孩子才是强者,这些孩子受到欺负可以直接找我,我就是他们的保护伞。”他给每个老师安排了几个长期精准帮扶对象。每天下午放学后,他都会同老师一起陪一个“问题学生”聊聊天、吃点东西、跳跳绳做做运动,补习一下当天学的内容。经师易遇,人师难遇。他说,教育就是慢功夫,平常心中静待花开,施以援手、雪中送炭是老师应该做的,在长期耐心的引导下,这些学生以后的发展就不会弱于其他孩子。简单即精致,一切皆课程——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校为家 相守18年
王松军的妻子也是上甲小学的一名老师,夫妻俩平时居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偶尔回市里的家中。每当夜幕降临,校园里归于平静,王松军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学习、钻研、设计、规划、调研,妻子便在旁边整理材料、备课、批改作业,气氛安宁而祥和。有时候周六回到市里,身在家中,却心系学校,周日早上便早早地携妻子回到乡下的学校里,把从家里带来的小树苗种上,修剪修剪其他植物,打扫一下校园卫生,去各个教室翻翻孩子的魏碑书法和绘画作品,然后总结经验、继续关起门来研究他的精致教育和校园建设。如果说有一个老师,他熟悉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书一画,一墙一隅,那么王松军校长当仁不让。六年级班主任张爱玲说,“在我们看来,他好像没有自己的私事,这个校园就是他全部的事业和生活。”六年级的学生干部王晓燕说,“我们经常会跟王校长提,‘老师你在旁边再建一所中学吧,我们还要跟着您学习’。”这并不是童言无忌之词,而是代表着全校师生发出的质朴而真实的心声!
学校餐厅中挂着一幅他自己执笔的对联,上联是:居泽山中,怀天下事,缘家国情;下联是:处方寸地,载独立行,捍强者心。上联意为师生们虽身住大泽山中,人生格局却要放眼天下,因为人不能丢掉家国情怀;下联意为人不在于在什么地方何种境况下生存,哪怕是在巴掌大的地方,哪怕是你处于最艰难的关头或者最顺利的境界,你都要始终保持对工作和生活的饱满热情,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强者之心,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
教育根植于爱,爱激发工作热情。夫妻俩克勤克俭、淡泊名利,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小村庄里坚守着他们的初心,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把艰苦的环境打造成花园,把平淡的日子写意成诗篇,把普通的教育雕砌成精致教育的山巅。他们就是教育的专家,亦是人生的赢家!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