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城市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
青岛在城市基层建起六千余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组织领导的城市基层治理机制日渐完善
就在上个月,30岁的创业者马尚终于办理了党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将党组织关系从老家枣庄转到了青岛市咖啡协会党支部。而党支部所在地石油大厦的一楼,正是他目前创业所在的“创益客”众创空间。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马尚已经参加过支部组织的“党员小课”“青年演讲俱乐部”等主题活动,这让做了五年“口袋党员”的小马激动不已。而这只是近年来青岛创新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青岛市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城市基层治理机制为重点,扎实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2014年以来,全市在城市社区已建立网格党支部1530余个,网格党小组4840余个,“夕阳红”“老兵乐”等各类特色党支部310余个,全市成立各类党员义工服务团队870余支,涌现出“党员365工作室”“帮到家”等一批影响力大、美誉度高的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党组织领导的城市基层治理机制日渐完善。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社会治理的重心。近年来,青岛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的角度出发,注重从政治、组织、服务、文化等方面,发挥城市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和治理优势。先后出台《关于深化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城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健全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完善网格化基层党组织体系,以楼院、楼宇、路段为单位设立网格党支部和网格党小组;在封闭物业小区,构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管理企业“四位一体”的组织网络;在社区文艺、体育等“草根组织”中,设立特色党支部,形成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导,社区各类服务机构、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等社会力量和党员群众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工作机制。近年来,驻区单位为城市社区投入物资、资金累计1100余万元,无偿提供活动场地1600多次,联合开发服务项目50余个,开展各类专项咨询服务活动450多场次。
马尚所在的青岛市咖啡协会党支部便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楼宇网格党支部。“湛山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了楼宇党建议事会,在石油大厦打造‘红色驿家’党群服务中心,并依托中心开展党务、政务和社会公共服务。”市南区湛山街道党群科科长杨亮介绍说,石油大厦共有党组织7个,其中隶属街道社区的党组织2个,咖啡协会党支部便是其中之一。“去年2月成立党支部,现有党员十名,有一半是陆续接收的‘口袋党员’。”咖啡协会党支部书记姜文博说。据介绍,“红色驿家”成立以来,先后解决了楼宇员工早餐、会客、交友等难题。引入党务、政务、社务服务16项,不出楼宇即可办理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驾照年审、工商税务登记等服务。
近年来,青岛不断探索健全城市社区党组织精准化服务机制,强化问题和需求导向,把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增强城市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小到家长里短,大到信访稳定;小到一家一户卫生,大到人居环境改善……城市社区治理头绪多、难题多,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着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市南区八大关街道太平角社区党委书记谢海霞深有感触。为此,太平角社区依托“帮到家”服务品牌,组建了一支由50多名党员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管道、电力、缝纫、邻里守望等服务。“前不久,社区居民张瑞兰老人的女儿要去外地一周时间,老人的照料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社区老党员李桂英得知后,二话不说揽下了照顾张大妈的‘活儿’,一日三餐准点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张大妈家。”类似的党员志愿服务的“好人好事”在社区几乎天天都有。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一方面,青岛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城市社区服务体系。搭建了“数字党建”“互联社区”“服务型党建网”等各具特色的“智慧党建”服务平台,提高了民意诉求收集效率,增强了城市社区党组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建好城市社区服务队伍。组建以劳务奉献、智力服务、应急援助为主的党员义工队伍,培育发展社区中介服务组织、社区文体团队、社区志愿者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参与社区管理、改善民生、提供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确保社区有钱办事、高效运转,从2014年起,市、区两级财政还为每个城市社区党组织设立20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7万元社区工作经费,为社区党组织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