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通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更是居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最重要、最直观的体现。作为一名驾驶员,在行车中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驾驶,是自己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最为有效的措施。在首批20条文明细节提示语中,有8条涉及交通出行,其中,“别忘了,夜间会车要使用近光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响应。
事件>>>
乱开远光灯致骑车人受伤
小张是青岛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平时,他的出行工具是一辆电动车。前不久,小张骑车时摔了个大跟头,脚扭了不说,脸上还擦破了皮,差点破相。“都怪那辆开远光灯的轿车! ”小张很是恼火。当晚,一辆轿车从前方三岔路口转弯驶入小张所住的小区,车头的远光灯正对着对向而来的小张。 “我的眼睛被远光灯照到,当时就看不清路面了。 ”小张说,他当时赶紧减速,生怕撞到什么东西。电动车还在前进,远光灯的眩目效果还没过去,突然,小张隐约看见前方有个人。他下意识地向右转向避让,结果,小张顿时失去平衡,右脚赶紧支地,没想到车身倒下时,重重压在了右脚踝上。脚一扭,小张往旁边倒去,还擦破了皮。而那辆开着远光灯的轿车却扬长而去。
其实,关于滥用远光灯的话题,网络上一直都有网友在声讨。无论是行人、骑车人还是机动车驾驶员,都对滥用远光灯的行为有所抱怨。同时,记者查询发现,因滥用远光灯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导致了人员伤亡。也就是说,每个交通参与者,都可能成为滥用远光灯违法行为的受害者。
调查>>>
滥用远光灯“最令人厌恶”
开车上路,哪种交通违法行为最令人厌恶?这是个开放性问题,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不过,记者近日在社交网络上做了一个小调查,问卷中设定了乱用远光灯、随意加塞、乱停车、变道不打转向灯、闯红灯、开车接打电话、超速、无端鸣喇叭、从车窗乱扔垃圾、乱超车10个选项以及自填选项。在收到的50条有效回复中,有30条回复都指向了同一类违法行为——滥用远光灯。可见,交通参与者对于司机在夜间滥用远光灯的反感已经达成了共识。除此之外,市民自填的行车不文明行为还有逆行、酒后驾驶、超载、连续并线、夜晚不开灯、故意遮挡号牌、抢占车位、斑马线不让行人、下雨天过水坑不减速、遭遇堵车不顾规则见缝插针、开车门不看后方路况等20多种。在某网站的“你遇到过开车不文明行为吗? ”专题调查中,在“你经常遇到哪些开车不文明行为”一项中,常打远光灯得票率18.0%,无端变道占17.8%,排名第三的是“乱停车”,占到了14.0%。
分析>>>
使用远光灯原因主要有4种
关于滥用远光灯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不少人都有体会:一束强光直射在脸上,瞬间亮瞎双眼,无法看清前方路况。也有不少人对记者表示,单就青岛目前的夜间道路照明条件来说,开远光灯毫无必要。可是,为什么有些驾驶员偏偏喜欢“秀”远光灯呢?交警告诉记者,在晚上行驶中车主随意变换远光灯,不但影响车辆行人视线,还会造成安全隐患。近年来,青岛交警在倡导文明出行的同时,也着手对市区内滥用远光灯的交通违法行为展开整治。
记者梳理了近几个月的相关违法案例,发现驾驶员违法使用远光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种:第一,驾驶员根本不知道仪表盘上远光灯的标识,对远光灯毫无概念;第二,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开启远光灯,示意对向车辆关闭远光灯,但会车之后,自己却忘记关闭远光灯;第三,驾驶员上路前就开着远光灯,一直没有切换;第四,少数驾驶员坚称自己看不清道路,必须开远光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青岛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夜间道路照明条件良好的路段开启远光灯行驶,是不允许的。
【声音】
换位思考从自我做起
在有着10余年货运从业经验的老司机王师傅看来,行车不文明,很大程度上都是缘于驾驶员对交通安全常识、交通安全法规的了解不够。 “很多人只关注‘利己’,而不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损人’,殊不知,利人也是在利己,损人也是在损己。”王师傅说,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一个很重要的文明评判标准就是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会影响别人,而很多人却不注意这点,“文明社会人人都会尊重共同的准则,而尊重规则也是社会维持秩序和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 ”
王师傅对“别忘了,夜间会车要使用近光灯”这条文明用语深有体会,他认为这条文明用语值得全体司机学习。王师傅说,远光灯不同于其他的违法行为,因为对这类行为的处罚没有闯红灯、实线变道等行为那么严格,很大程度上是靠司机的自我约束。 “在我看来,青岛车主总体上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有部分行为比较典型,尤其是在没有交警和摄像头监控的地段和时间段。 ”他认为,要改掉不文明驾驶行为,还是应从自身的心态做起,换位思考。另外,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乱开远光灯这种不文明驾驶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加大普及文明驾驶行为的力度。
“目前,文明交通已成为大多数市民出行的良好习惯;创建文明城市,成为市民们的责任担当。然而一些市民多年来形成的交通陋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这需要大力度宣传、耐心劝导,以此将文明出行的‘种子’植根到更多市民的心中。 ”市民孙女士告诉记者。
让文明行车成为习惯
“在市内开车,我从来就没开过远光灯。”昨天,市民徐先生打来电话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徐先生告诉记者,市内的道路交通条件完全没有必要开远光灯。“我认为青岛的司机素质都挺高的,我遇到一些开远光灯的车,他们见对面有车开来的时候,都会主动关掉远光灯。 ”徐先生说,他号召广大司机从自己做起不乱开远光灯,不要看别人怎么做,而是要以自己的正确做法来引导他人做出改变。
“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 ”留美归来的刘先生还以亲身经历说:“相比以前,司机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文明出行,树立了一些文明行车理念,素质也越来越高。”刘先生说,当不开远光灯等行车文明从最基本的不违法、不违规上升到道德、礼仪的高度时,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刘先生表示,文明开车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选择礼让,营造一个和谐、文明、安全的交通环境,需要每个驾驶员从我做起,让文明行车成为一种习惯。
交通法规从娃娃抓起
每年开学的时候,交警们都会走进校园,以“开学第一课”作为主题,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出行特点和活动规律,分别从行走、驾车以及乘车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安全出行常识,有针对性地选择宣传教育内容,将道路交通基本常识、规范准则、交通意外紧急处置等知识形式多样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其实这些宣传还是挺有用的!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有一天他开车带着孩子回家,由于路灯太暗就打开了远光灯,“当时儿子就批评我了,说我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路上还不时地提醒我,一定要文明行车。”“如果学生从小就了解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有效培养,他们走上社会就成为遵规守法的‘主力军’。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说,想要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更快提高,光有学校的宣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全社会联动起来,一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