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浩荡,催人奋进。经济大市要勇挑大梁,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刚刚过去的一年,青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稳的态势进一步夯实,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成绩。2022年,青岛实现GDP近1.5万亿元,居全国第13位、北方城市第3位,以占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占全国百分之一的GDP,作出了应有贡献。
也要看到,与肩负的国之重任相比,与广大市民的期待相比,青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城市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展现更大的作为。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国两会的召开,吹响了前行的号角。3月6日,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岛篇章;对青岛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概括起来是四个“聚力”——
聚力推动今年开好局起好步,聚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聚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聚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01
聚力开好局起好步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开局之年的开局起步至关重要。
青岛提出,聚力推动今年开好局起好步,全力以赴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外资,推动政策靠前发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开好局起好步,马车必须“跑起来”,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
消费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供给,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疫情趋稳后,消费加快复苏。栈桥、中山路、小麦岛、台东等青岛知名景点、商业地标再现昔日的人气,人间烟火在岛城升腾。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前研判,精心谋划,顺势放大“消费马车”的带动力。
投资的乘数效应明显,疫情三年,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预期回稳、信心增强,投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让“投资马车”跑起来。今年,青岛共安排了市级重点项目520个,总投资1.38万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将为青岛拼经济提供底气。
青岛外向型经济发达,外需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2年,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9117.2亿元,占全省、全国比重分别为27.4%和2.2%。今年,青岛将聚焦“加快建设贸易强市”,想方设法优政策、抢订单、拓市场,力争实现全年外贸进出口过万亿元目标。
推动政策靠前发力。青岛把政策集成供给作为推动政策创新的重要举措,2022年,先后制定出台了四批政策清单,涉及税费减免、扩大内需等领域共190项具体政策举措,达到了稳定经济运行、增强市场信心的预期目的。今年以来,先后于1月16日、3月2日推出两批“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持续加强政策集成供给,“真金白银”援企惠企。
02
聚力增强新动能
穿新鞋,走新路。
青岛曾经创造过诸多的城市辉煌,在国家开放发展大局中确立了应有位置,究其原因就是顺应潮流,走在前列。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岛篇章,必须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敢闯敢试。
青岛提出,聚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紧抓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好用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平台,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
山东被赋予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任,这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发文件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山东迎来重大历史机遇,青岛迎来重大历史机遇,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塑成优势确保青岛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示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也是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当下和未来。青岛创新生态不断完善,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青岛是吃改革开放饭成长起来的,只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才能成就新的城市梦想。
要建好用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平台,发挥青岛对外开放优势,更好吸引和利用国际高端要素资源,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切实加大攻坚力度,谋划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平等对待国企民企。深化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引导市属企业更好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创建全国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推动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03
聚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实体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根基。青岛以工业立市,对实体经济发展尤为重视。过去一年,青岛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坚定不移招大引强,突出专业园区建设,创新工作路数打法,强化实干实绩鲜明导向,推动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4条重点产业链加速壮大,总投资7333亿元的316个产业链重点项目持续推进,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迅速,获批共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微电子产业园竣工投产,歌尔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一期开工建设……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今年,青岛将持续打好“新制造”建链强链、“新服务”融合提升、“新园区”释能增效、“新项目”持续扩量“四场硬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2月20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和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力度抓好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提出要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干劲不松,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压奋进,聚焦聚力集群发展、招大引强、园区建设、创新驱动、优化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此番,青岛提出,聚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提升发展智能家电、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海洋经济等优势产业,突破发展虚拟现实、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高水平建好专业园区,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04
聚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人,始终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青岛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改革发展红利切实转化为民生幸福成果。五年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增长43.6%。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青岛模式”全国推广,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9%和45%,累计建筹保障性住房20.5万套。
也要看到,城市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居民收入水平还不够高,可用于民生投入的财力还不够雄厚,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水平与居民期待还有差距。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突出“共享型”发展导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激发全市人民创新创业创造的伟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动力,携手创造幸福生活。
厚植民生保障能力,是青岛当前和未来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比如,切实办好16件市办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全力稳就业促增收,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推进健康青岛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化养老和托育服务,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等等。
此番青岛提出,聚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十大攻坚行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去年以来,青岛启动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一大批关系长远的重大项目和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实现突破性进展,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人民生活品质也得到明显提升。
今年是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青岛正乘势而上、加压奋进,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纵深推进各项任务攻坚突破,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奋斗者的脚步永不停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青岛重任在肩,唯有奋斗,才能不负使命,再立新功,再创城市新的辉煌。
(作者 观象君)